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ICU 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 94 例ICU 重症患者, 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附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 2 组护理干预效果,采用护理满意评分、焦虑抑郁负性心理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定,后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0.0 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论 ①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92.16±1.05)分, 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76.21±1.10)分,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及抑郁等负性心理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及干预前相比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 ICU 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有重要影响,可使护理满意评分得到提升,并改善其负性心理及睡眠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心理护理;ICU 重症;护理质量;焦虑抑郁;睡眠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邱玲, 张红霞. 心理护理对ICU 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296-297.
0引言
重症监护室是医疗体系中较为重要的场所,收治均为病情严重患者,给予其普通病房并不能有效保证其生命健康[1]。由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急,且病情变化快,患者面对疾病极易出现抵触心理,并出现抗拒治疗等行为,严重影响治疗开展,导致治疗效果下降,故而有必要对其心理进行改善, 从而提高干预效果。本院就 47 例 ICU 重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附加心理护理干预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于 2017 年 4 月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 94 例 ICU 重症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47 例。观察组男 27 例, 女 20 例; 年龄61-77 岁,平均(69.2±1.4)岁;对照组男 26 例,女 21 例; 年龄 62-78 岁,平均(69.5±1.5)岁。患者及其家属均明确本研究开展主题,并自主配合研究内容开展;2 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经 χ 2 /t 检验得出P > 0.05,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 2 组基线资料具有较好均衡性,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附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以护理人员自身为主导,对患者病情及综合情况进行了解,对于部分意识清醒的患者建立良好交互关系,逐步引导其说出内心顾虑,后结合其心理特点制定心理疏导,并对其负性情绪进行安抚;而针对部分意识丧失患者,则应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包括脉搏、心率及呼吸状态等,一旦出现危机情况则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进而确保其干预效果。
1.3研究指标。观察 2 组护理干预效果,采用护理满意评分、焦虑抑郁负性心理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定, 后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0.0 对比分析组间数据。
护理满意评分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作为评判标准,包括护理态度、人员语气、内容制定、实施流程等,满分 100 分, 分数越高护理满意越高。焦虑、抑郁评分采用 HAMA、HAMD 量表作为判定标准,其中 HAMA 总分 29 分,分值越低表明焦虑状态越轻; HAMD 总分 24 分,分值越低表明抑郁状态越轻 [2]。睡眠质量评分参照 PSQI 评分标准进行判定,项目包括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主观睡眠等,总分 21 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好 [3]。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采取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呈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取独立配对t 检验;计数数据呈百分比(%)表示,采取卡方 χ 2 检验,当P < 0.05 时, 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92.16±1.05) 分,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76.21±1.10)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高,有统计学意义(t =71.907,P =0.000)。
2.2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对比。评分结果, 观察组焦虑及抑郁等负性心理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及干预前相比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3讨论
ICU 是重症监护室,是临床针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检测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医疗水平、设备、抢救等措施最为集中的场所,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生命健康。但相对来说,为确保患者生命及治疗效果,临床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同时限制患者家属的探视及陪护,极易影响患者心理, 故而有必要给予其有效疏导,对其负性心理进行缓解,从而提高干预效果。以往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但干预效果不佳, 患者仍旧存在中重度负性心理。心理护理是临床针对部分精神疾病及存在负性心理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能够结合其自身心理特点制定护理内容,并通过介入心理提高患者对自身及疾病的认知,缓解或消除其面对疾病所产生的负性心理, 进一步提高干预效果 [4]。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负性心理评分降低明显,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评分较高,证实采用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可对其心理状态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 ICU 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介入心理护理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在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及生理状态的同时, 提高护理满意评分,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晏礼芬, 魏佳玉.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9):121-122.
[2]曾娟, 王雅莉 , 刘婷. 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焦虑、抑郁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31-133.
[3]周丹, 余缤虹 , 史朝亮, 等. 穴位操对重症监护室睡眠剥夺病人睡眠及焦虑的影响 [J]. 护理研究,2017,31(21):2589-2592.
[4]刘梅霞 , 黄丽香. 心理护理对 ICU 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J]. 医疗装备 ,2017,30(5):167-168.
《心理护理对 ICU 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4/2018121405420387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