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0 09:13: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呼吸机辅助通气对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肺癌手术且术后出现呼吸衰竭的98例患者作为课题研究对象,并通过计算机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49例单纯予以常规治疗者纳入A组,将49例在常规基础治疗下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者纳入B组,对两组的临床救治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A、B组在治疗前的血气指标(PaO2、BE等)与肺功能指标(MVV与MMF)对比上,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 h、48 h,两组的血气指标(PaO2、BE等)与肺功能指标(MVV与MMF)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以B组改善最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中辅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能够加速患者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的改善,值得推荐。

关键词:呼吸机;辅助通气;肺癌;呼吸衰竭

本文引用格式:王紫亮.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63-64.

0引言

呼吸衰竭是肺癌手术患者较常见、多发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1]。据资料统计,目前约40%~45%的肺癌患者可能因术后发生呼吸衰竭而病死[2]。因此,如何加强对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对于保障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改善疾病预后均至关重要。本组课题中,我院尝试将呼吸机应用于部分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中,效果较满意,现对研究情况做汇报,具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肺癌手术且术后出现呼吸衰竭的98例患者作为课题研究对象,均与《卫生部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11年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相关的诊断依据吻合[3];且已在课题研究同意文件上签署姓名。包括男53例,女45例,年龄53~72岁,平均(63.5±5.8)岁;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数表分配,A组与B组各49例,通过SPSS 20.0软件对A、B组的基线资料做处理,P>0.05,适合做课题实验与研究。

1.2方法

A组按常规标准进行吸痰、解痉、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积极抗感染以及对症支持等一系列救治。B组在A组常规基础处理下使用呼吸机进行面罩式无创正压辅助通气,将潮气量设置在8~12 mL/kg,将氧流量设置在8~10 L/min,吸气压、呼气压分别设置在8~16 cmH2O与4~8 cmH2O。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血氧饱和度等对吸气压进行适当调整。

1.3评估项目

测定两组不同治疗时间段的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其中血气指标主要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剩余碱(BE)三项,肺功能指标主要记录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与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两项。

1.4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中的t对计量资料做检验,以(±s)的方式描述输出结果,P<0.05,提示课题研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与B组不同治疗时间的血气指标记录结果


A、B组在治疗前的血气指标(PaO2、BE等)对比上,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 h、48 h,两组的血气指标(PaO2、BE等)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以B组改善最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A组与B组不同治疗时间的肺功能指标记录结果

治疗前,A组与B组在肺功能指标(MVV与MMF)方面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 h、48 h,两组肺功能指标(MVV与MMF)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以B组改善最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

 

3讨论

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在疾病折磨、手术应激刺激等因素影响下往往处于一个较差的状态,加上该类患者普遍较高龄,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较多,因此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概率往往较高[4]。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肺癌患者术后除肺功能严重受影响外,其与呼吸、氧利用有关的多项指标也有明显的异常[5-6]。因此,临床针对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一致表示尽早恢复患者的肺功能以及上述相关指标是关键。

呼吸机是近年广泛应用于各类型呼吸衰竭的一种辅助通气设备,能够经鼻或通过面罩为患者提供正压通气,使患者的肺容量增大,加快其肺复张,并可改善气道病变区气体的分布,能够使有效肺泡通气量增大,进而起到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肺功能受损程度的作用[7]。大量临床实践发现,在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中实施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利于加速患者肺功能以及相关呼吸指标的恢复。此外,赵龙[8]研究称,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48 h内有较高的概率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各种不良事件,此时尽早为患者提供呼吸机辅助治疗,还可有效减少该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组课题研究中,我院在收治的部分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B组)中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并与单纯接受常规处理的A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后12 h、48 h的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从组间数据的记录结果来看,B组的血气指标、肺功能较A组均更快改善,并且改善幅度均更加明显,提示呼吸机辅助通气技术在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可行、高效,与上述文献观点大致吻合。

综上所述,在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中施加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能够加速患者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珂.低肺功能肺癌病人术后呼吸衰竭原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8):233-234.
[2]Downs JB,Robinson LA,Steighner ML,et al.Open lung ventilation optimizes pulmonary function during lung surgery[J].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14,192(2):242-249.
[3]邹俊,王道协,马凤锦,等.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3):286-288.
[4]邹俊,赵亮,马凤锦,等.机械通气治疗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12(2):195-196.
[5]王成连.肺癌术后患者苏醒期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1):119-120.
[6]Lorut C,Lefebvre A,Planquette B,et al.Early postoperative prophylactic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after major lung resection in COPD patie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4,40(2):220-227.
[7]郭玉梅,李政霖,祁恒旭,等.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1):8-10.
[8]赵龙.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9):80-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9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