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9 17:09: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抽取40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进行探讨,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效果,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提高身体防御能力。结论对于小儿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获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护理干预;小儿;肺部疾病

本文引用格式:邵茂蕾,苏晓津,郑晓翠.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290-291.

0引言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是真菌进侵支气管及肺组织导致的感染,除去真菌寄生与过敏造成的肺部病变[1]。主要感染真菌包括:曲霉属、念珠菌属,隐球菌属[2]。孢子进入下呼吸道诱发感染,炎症浸润、化脓坏死与肉芽肿形成。曲霉菌和接合菌易侵入血管,会产生炎症、血栓以及肺梗塞。采取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整理如下。

\

 
1临床资料

1.1常规信息


40例患儿包括:男22例、女18例,年龄4~13个月。存在咳嗽发热、喘息表现,双肺密集细湿啰音及哮鸣音;慢性支气管肺炎1l例,迁延性支气管肺炎19例,急性支气管肺炎6例,支气管异物合并感染4例。满足真菌性肺炎的诊断要求,其发病至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12~99 d。分为:口腔真菌感染15例,真菌性皮炎12例,消化道真菌感染6例,胸膜炎、胸腔积液5例,中毒性肝炎、低蛋白血症、胸腹腔积液l例,无明显临床症状1例。

1.2方法

做痰液真菌培养,确诊后采用窄谱抗生素,均采用全身性抗真菌治疗,32例采用氟康唑治疗,6 mg静脉滴注,疗程7~14 d,其中9例疗效不佳(不低于2次痰液真菌培养出曲霉菌属)而改用伊曲康唑注射液,分次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脂质体。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0.1 mg/kg静脉滴注,3 d后因肝功能损害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且分次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共18例,第一次剂量为每次6 mg/k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 mL中,避光,1次/12 h,使用2 d,2 d后使用剂量为6 mg/kg,每日1次,共7~14 d。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例丙种球蛋白、白蛋白、成分输血及微生态免疫支持治疗等,以及雾化吸入、叩背吸痰等护理;12例危重症患儿给予机械通气、强心、利尿等治疗。3例因肺部曲霉菌球及空洞而行肺泡灌洗术。

2结果

结果判断[3]:治愈为感染症状、体征消失,X线胸片示炎症消失,真菌镜检与培养均为阴性,共25例;有效为感染症状及体征好转,X线胸片示炎症明显吸收,真菌镜检阴性或可见少量破碎变性的菌体,真菌培养阴性,共10例;无效为病情没有改善并恶化,胸片示炎症未显示,真菌镜检和培养仍为阳性,共5例,总有效率为87.5%。住院时间11~108 d。

3护理

3.1呼吸道护理

3.1.1排痰


①雾化排痰。10例患儿进行雾化排痰,轻叩背部5 min有利于痰液排除,及时清理口鼻腔的分泌物。②气管内排痰。每4 h吸痰1次,频繁吸痰会导致肺部感染率提高。选择导管外径小于气管导管内径1/2或2/3的吸痰管,严格无菌操作,遵循先气管内后气管外、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4]。吸痰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本组5例患儿吸痰时心率<100次/min,血氧饱和度<0.90,马上结束操作,用简易呼吸气囊接气管插管以纯氧辅助通气后病情减轻。

3.1.2机械通气护理

12例呼吸衰竭和(或)心力衰竭患儿采取气管插管控制通气模式。严格观察血气分析,同时根据患儿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床边隔离,为患儿专门吸痰器,操作前后均进行洗手消毒。每天更换呼吸机管道。本组患儿呼吸机管道菌落采样没有超标。

3.2病情及生命体征监测

应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每4h测量肛温1次,>38℃时,每1 h复查1次。40例患儿均发热,低热时温水擦浴,高热时应用布洛芬鼻饲治疗。随时监测患儿病情。本组12例患儿产生焦虑、呻吟、脸色苍白、唇周发绀,心率>180次/min,呼吸增快、鼻翼煽动、点头呼吸,及时根据医嘱进行强心、利尿治疗,并且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结果7例好转,5例死亡。

3.3用药监测

3.3.1抗生素


确诊肺部深部真菌感染前,二联用药21例(52.5%)、三联用药14例(35.0%)、四联用药5例(12.5%),时间8~37 d。最多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盐类。抗生素现配现用,用药后产生发热、寒战,口腔溃疡伴有白膜,腹泻、咳冻胶样痰液等表现,考虑深部真菌感染,采样进行真菌培养。

3.3.2抗真菌药物

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约80%,选择氟康唑治疗,由于其抗真菌谱窄,容易出现耐药性导致临床价值下降。本组9例由于氟康唑疗效较差,超过2次痰液真菌培养出曲霉菌属进而采取广谱抗真菌药伊曲康唑注射液[5]。两性霉素B即使对大部分真菌感染显效,然而不良反应明显,无法广泛的运用到临床治疗当中[6]。我科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患儿肺部真菌感染,减轻不良反应,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治疗期间,观察是否发生厌食、呕吐、恶心、尿色加深等不良表现。本组18例肝功能异常,因此需要进行护肝、静脉输注白蛋白、血浆等治疗,治疗完成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胸腹腔积液消失,病愈出院;1例皮疹,停药后消失。

\

 
3.3.3肺泡灌洗治疗护理

3例患儿因肺部曲霉菌感染及空洞形成而行肺泡灌洗,术前禁食水4~6 h,术前30 min给予阿托品0.02 mg/kg肌内注射,用250 mL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在全麻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术后送回病房,患儿平卧头偏一侧,吸氧1 L/min,使用心电监护仪观察生命体征,麻醉清醒6 h后进食,3例患儿恢复良好。

3.4基础护理

3.4.1皮肤护理


监测肛周真菌性病变,本组肛周真菌性皮炎12例,肛周潮红,红色丘疹,换尿裤后清洁臀部皮肤,硝酸咪康唑(达克宁)涂患处,3~5 d红色丘疹消退。

3.4.2口腔护理

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监测口腔黏膜,15例发生鹅口疮,用50 mL盐水加酮康唑200 mg配制成洗口液护理,每日3次。5~7 d后痊愈。

3.4.3饮食指导

30例置胃管鼻饲牛奶、温开水,保证营养及液体的摄入量以供机体需要。10例患儿经口进食,护士耐心喂食防止呛咳引起窒息。必要时输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冰冻血浆、成份输血及微生态免疫支持治疗等。

3.5心理干预

患儿因为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会产生哭闹、扭动身体、烦躁。患儿行为属于心理状态的反映[7],护士应该密切监测以非语言交流为主,例握手、安抚、逗引,病情允许的条件下搂抱、哄劝。用带有声音的玩具逗乐,床旁放舒缓的音乐来安抚,操作时尽可能动作轻柔,减少或避免操作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以母亲般的慈爱、善良履行护士职责。

4讨论

真菌性肺炎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继发真菌性肺炎症状通常被原发疾病掩盖,影像学表现没有特异性,病原体检查不敏感,早期诊断非常困难[8]。此外,深部真菌感染危害较大,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大,同时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所以,防治其感染和有效的监护方法非常关键。早期、反复做痰液真菌培养,密切监测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如果确诊后及时停用抗生素或改用窄谱抗生素,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采取全身性抗真菌治疗,严格床边隔离操作,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进行积极有效的气道管理,随时监测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如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该报告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疾病的患儿,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明显的提高了治疗有效率,适合临床的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芳,尹飞.重症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8,12(21):55-56.
[2]蒋春华.氟康唑漱口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21(10):90-91.
[3]邓文欣,王陆军,石静云,等.药物预防新生儿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8,9(2):39-40.
[4]张丽杰,刘旭东.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调查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1):62-63.
[5]刘桂红.小儿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护理[J].健康必读·新医学导刊,2016,3(20):80-81.
[6]段效军,陈艳萍,黄建宝,等.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胸部CT表现的影响因素[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7,10(13):57-58.
[7]刘桂红.小儿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护理[J].健康必读(新医学导刊),2017,3(19):72-73.
[8]陆国平,姜茜.呼吸道真菌定植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识别[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8,9(15):47-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8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