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及MRI诊断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9 14:18: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使用X线及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0例,对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标准对其病情进行分型,探讨X线及MRI的诊断效果。结果20例病例经X线及MRI诊断,发现0期1例,早期10例,中期6例,晚期3例。结论X线及MRI均可以有效检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X线检测结构易发生重叠、密度分辨率差,对于一些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X线显示为阴性或难以确定其征象,使用MRI可以有效弥补X线不足,提高病变的显示率,有利于病变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是具有推广与使用意义的诊断方式。

关键词: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MRI

本文引用格式:郑国卿.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及MRI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152-153.

0引言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较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日趋增多,且多数患者最终双侧受累,远超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对该病使用影像学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随着影像技术的突发猛进,MRI对于骨缺血和骨坏死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能早期发现骨坏死,又可准确描述骨坏死的形态及部位,尤其是对于尚未有自觉症状的患者可以做出早期诊断,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检查方法的重大突破[1]。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20例可证实为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双侧发病8例,单侧发病12例,临床症状主要有髋部疼痛、跛行、畸形等,少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就诊前有外伤史8例,应用激素治疗史6例,高血压3例,长期酗酒2例,无明显诱因1例。

\

 
1.2检查方法

20例病人均摄有髋关节X线平片并行髋关节MRI检查。X线采用德国西门子Select DR进行髋关节常规正斜位摄片;MRI采用美国GE1.5T超导核磁共振仪,用体部线圈以自旋回波序列行股骨头冠状面和横断面检查,STIR序列行冠状面,矩阵512×256,层厚5 mm,层距0.5 mm,采集次数2次,T WITR/TE:645 ms,T WITR/TE:3600 MS 100 ms,STIRTR/TE:2816/70 mS,视野 32~40 cm。

2结果

2.1影像学结果


1例0期,X线股骨头表面光整,无变形,髋关节间隙不狭窄,股骨头骨质无改变,经MRI证实T2WI上“双线征”。10例早期X线显示骨密度增高区的边缘有斑片状密度减低区,股骨头关节面下出现星月形透亮区;MRI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在T1WI上负重区显示线样低信号,而在T2WI上该区表现为局限性信号升高或“双线征”。6例中期,X线股骨头密度不均匀,出现囊样骨质破坏区,周围可有高密度新骨增生,MRI股骨头开始变形、软骨下塌陷,新月体形成,但关节间隙正常;软骨的完整性受到影响。3例晚期:X线股骨头明显变形、压缩、塌陷、骨密度不均匀,髋关节间隙狭窄和退行性骨关节炎,MRI关节软骨被彻底破坏,关节间隙陕窄。

2.2缺血性坏死分期

本研究采用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是根据Ficat和Arlet的临床分期修订而来的,包括未出现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阴性的情况。

(1)0期:患者无自觉症状,X线无异常表现,MRI检查有阳性表现。典型表现为MRI T2WI上“双线征”,即负重区出现外围低信号环绕内圈高信号,间质反应区肉芽组织充血水肿成为内圈高信号,外围反应性硬化缘为增生的骨小梁,表现为低信号。

(2)Ⅰ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在T1WI上股骨头负重区显示线样低信号,而在T2WI上该区表现为局限性信号升高或“双线征”,X线平片仅显示有骨质疏松表现。

(3)Ⅱ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在T1WI上,股骨头区有硬化缘围绕较低、新月形不均匀信号强度的坏死区,在X线平片上,股骨头内可见高密度的硬化区。

(4)Ⅲ期:股骨头开始变形、软骨下塌陷,新月体形成,但关节间隙正常,软骨的完整性受到影响。X线平片呈现高密度。T1WI上为带状低信号区,有时会不明显;在T2WI上呈高信号。

(5)Ⅳ期:关节软骨被彻底破坏,关节间隙陕窄,合并退行性改变。

Mitchell提出的MRI分期主要根据骨坏死区信号改变的不同情况,将病灶分为四种类型。A级在T1WI上呈高信号,在T2WI上呈中高信号。B级在T1WI、T2WI上均为高信号,类似软骨下出血,提示为血液信号。C级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代表液体。D级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代表纤维组织。A 级反映的是早期病变,而 B级反映的是中期病变,C级和D级为晚期病变。

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还需注意两点:①关节积液。正常时关节内只有少量的液体,一般围绕在股骨颈周围。关节积液时,在T2WI上,关节腔内可见高信号区。这是由于血管阻塞和水肿造成关节积液,也是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产生疼痛的根本原因。中心减压后症状可减轻,关节积液也会消失。②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表现为股骨头和股骨颈的弥漫性信号异常,在T1WI上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代表了骨髓水肿,此时常规X线平片表现为阴性或轻度的骨质疏松,且无局灶性改变。虽然起初股骨头、股骨颈内的信号表现可能只代表暂时性的骨髓水肿,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不具特异性,但提示有发展为本病的可能,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外伤、高血压、放射性损伤结缔组织病等有关,其发病机理可能是由于股骨头供血系统的破坏,即动脉灌流不足或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导致股骨头内和关节内的压力升高,骨质硬化坏死、囊变[2]。在该病的诊断中,除一般临床表现外影像学表现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已由原来单一X线平片检查发展到CT、MRI。

X线平片以其方便、经济、快捷作为首选检查,但由于结构重叠、密度分辨率差,对于一些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X线显示为阴性或难以确定其征象,为获得更好的治疗,进一步明确诊断,常需CT及MRI检查[3]。

对于一些难以确定的较小的或不典型的病灶,MRI以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序列扫描技术弥补了CT和X线检查的不足之处,可以清楚地显示股骨头内的微细结构变化,消除影像重叠,可进一步明确病变的存在,提高病变的显示率,因此可以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有利于病变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为获得良好的预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曹德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1):57-59.
[2]王经天,王艳玲,普云霞,等.各种影像学检查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诊断价值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3):104-105.
[3]张傲,陆国平.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低场MRI诊断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4):3704-37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8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