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5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先后使用二维超声、彩超以及超声造影对患者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结果临床中超声造影检查的准确率要高于常规的二维以及彩超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肝脏内局灶性病变的检查中采用超声造影比常规的检查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诊断患者的疾病,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二维超声;彩超;超声造影
本文引用格式:张卿.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146-147.
0引言
超声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其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但是在临床中发现临床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同病异像”或者“异病同像”的情况,彩超和二维超声无法有效对患者进行检查,具有较低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1]。本次研究即对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5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男28例,女22例,年龄21~77岁,平均(49.36±5.13)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到研究之中,比较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仪器
采用多功能超声诊断仪进行临床检查工作,探头频谱设置为3~3.5 MHz,造影剂则选择Bracco公司生产的超声造影剂,造影微泡则选择磷脂微囊的六氟化硫,检查中微泡的直径平均为2.5μm[2]。
1.2.2造影剂注射
临床中使用5 mL生理盐水将造影剂冻干粉溶解,在充分振荡混匀后抽取造影剂1.2~2.4 mL,经肘部浅静脉弹丸给予患者,之后再使用10 mL生理盐水对注射器进行冲洗[3]。
1.2.3造影模式
在二维状态下对患者的病灶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大小、位置以及边界等数据;注射造影剂后立即启动造影模式,将机械指数设置为0.06 L,分屏中则显示患者的基波以及谐波状态,对时间进行记录,保存患者的动态造影过程。先对患者的目标病灶进行重点观察,然后在开始进行全肝扫查工作;如果患者存在多个病灶,则要重复进行造影剂注射工作,依照顺序对患者进行观察[4]。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造影结果进行观察记录,由同一组医生对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依照相关规定,将动脉相设定为造影剂注射后10~35 s,门脉相为造影剂注射后31~120 s,延迟相则为120 s之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过程中则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时间进行调整。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对检查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查结果
本次研究共有50例患者参与研究,经临床病理学检查显示,50例患者共有局灶性病变80个。常规二维以及彩超检查中显示,50例患者中共有病灶72个,检查准确率为90%;超声造影检查中则显示50例患者,共有病灶80个,检查准确率为100%,比较两组数据,2=10.526,P=0.001,显示临床中超声造影检查的准确率要高于常规的二维以及彩超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超声造成图像表现
2.2.1血管瘤
18例(36.00%)患者为血管瘤,共有病灶25个(31.25%),其中23个病灶出现动脉相环状或者周边结节状增强的情况,门脉相出现了向心性增强,延时相则出现了高增强或者等增强;剩余2个病灶则为较小的血管瘤,动脉相出现了快速整体增强,而门脉相及延时相则呈现等增强。
2.2.2原发性肝癌
8例(1 6.0 0%)患者为原发性肝癌,共有病灶1 5个(1 8.7 5%),所有病灶均出现了动脉相快速增强,其中12个病灶出现整体增强,3个病灶出现局部增强,影像学检查中可见门脉相开始为廓清,门脉以及延时相都出现了低增强。
2.2.3转移性肝癌
7例(1 4.0 0%)患者为转移性肝癌,共有病灶1 3个(1 6.2 5%),其中1 0个病灶出现了动脉相快速向心性增强,而3个病灶则出现了快速整体增强;门脉早期可见造影剂迅速廓清,延时相则无明显的增强,出现了高增强肝背景下的“黑洞征”。
2.2.4局灶性脂肪变性
6例(12.00%)患者为局灶性脂肪性变性,共有病灶11个(13.75%),在二维声像图中可见患者呈现低回声区域,在造影后,肝背景下并没有出现包块。
2.2.5局灶性结节增生
4例(8.00%)患者为局灶性结节增生,共有病灶6个(7.5%),患者的动脉相出现了明显的快速增强,且可见有中央向四周的离心性增强,门脉相出现了高增强,2个病灶的延时相出现了等增强,1个病灶的延时相出现了高增强。
2.2.6肝硬化结节
3例(6.00%)患者为肝硬化结节,共有病灶5个(6.25%),二维声像图中可见明显的肝硬化变性,造影后动脉相无增强情况,门脉相和延时相出现了明显的等增强。
2.2.7孤立性坏死结节
2例(4.00%)患者为孤立性坏死结节,共有病灶3个(3.75%),调查显示患者均存在肝脓肿病史,二维超声中患者呈现高回声结节的表现,造影中患者三个期相均没有造影剂进入的情况,呈现无灌注状态。
2.2.8畸胎瘤
2例(4.00%)患者为畸胎瘤,2个(2.50%)病灶,二维超声中可见稍高的高回声结节,可见包膜完整。造影中患者三个期相均没有造影剂进入的情况,呈现无灌注状态。
详细图像可见图1、图2、图3、图4。
3讨论
临床中肝脏内局灶性病变,由于患者的疾病性质的不同,其血流供应特点也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常规的超声在临床等回声病灶的检查中,使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其显示率极差,往往会导致漏诊的情况出现;而彩超则不能够显示病灶微血管的血流情况,使得临床中病变的发现率和定性诊断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中一直在寻求更加有效和可靠的检查方式[5]。
超声造影技术是临床较为新颖的检查方式,其在临床检查中具有较好的效果,给予患者造影剂微泡,在声场的作用下,患者会出现非线性效应,使得病灶中的血流信号出现明显的增强,并且能够有效观察患者肝组织的增强表现以及变化时间,从而能够使得二维显示率出现明显的提高,同时针对灌注的特点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诊断[6]。本次研究中,超声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并且能够有效了解患者的情况,具有较好的检查效果[7]。
综上所述,临床肝脏内局灶性病变的检查中采用超声造影比常规的检查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诊断患者的疾病,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8]。
参考文献
[1]张丽.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4):194-195.
[2]周杨,李欣欣,张明宇.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2):129-131.
[3]程亚南,杨青,张展.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临床鉴别与诊断中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1):2534-2536.
[4]Laugesen NG,Nolsoe CP,Rosenberg J.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the Pediatric Work-Up of Focal Liver Lesions and Blunt Abdominal Trauma:A Systematic Review[J].Ultrasound Int Open,2017,3(1):E2-E7.
[5]周丽霞.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及评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1):8031.
[6]柴振基.超声造影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效果评价[J].影像技术,2017,29(2):29-30.
[7]蔡俊红.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7):60-61.
[8]Bakas S,Makris D,Gja H,et al.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the Optimal Reference Frame for Segment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Focal Liver Lesions i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J].Ultrasound in Medicine&Biology,2017,43(10):2438-24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