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彩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8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手术证实为胆总管结石,将所有患者的手术结果与彩超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结果与彩超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对比:手术结果显示48例患者均为胆总管结石诊断率为100%,彩超诊断结果显示48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患者46例,诊断率是96%,两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患者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在术前对患者的结石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具有安全、无创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关键词:彩超;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高贤珍.彩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19-20.
Evaluation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of Choledocholithiasis
GAO Xian-zhen
(Puge County People's Hospital,Liangshan,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Methods Forty-eight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All patients were proved to have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by operation.The 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oper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the surgical results and th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 results:the sur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agnosis rate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was 100%in 48 patients.Th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 showed that 46 patient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in 48 patients had a diagnosis rate of 96%.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which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has a high diagnostic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It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patients'stones before operation.It also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such as safety and non-invasiveness.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Color Doppler;Common bile duct stones;Clinical effects;Evaluation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胆总管结石患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彩超常被用于诊断胆总管结石[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8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彩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详细情况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协议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患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上,能够对自身的感受进行准确表达,并配合此次研究同时不具有其他重大疾病。48例中男性12例,女性36例,最小年龄患者30岁,最大年龄患者82岁,平均(47.5±5.3)岁,病程7~20 d,平均(8.6±3.2)d,患者均有腹痛、呕吐等临床特征。其中35例为多发性结石,13例为单发性结石。所有患者均行开腹取石手术。
1.2方法
对48例患者均采用GELOGIQP5多普勒彩超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2.5~5 MHz,检查前12 h患者需禁食禁水,保持空腹状态,前一天晚上清淡饮食。检查时患者采取仰卧位或者左侧卧位,扫描部位为患者肋下与肋间隙,观察患者胆总管结石详细情况,胆总管结石是单发还是多发,上下段肝内胆管是否有结石以及周围组织情况。若未得到患者清晰的影像学结果,可使用以下方法检查。(1)使患者采用右侧位,将患者胃窦部与十二指肠内气体转移到胃底部,使患者胆总管下段结石部充分暴露。(2)若患者诊断结果显示为胆总管扩张,可为患者进食1~2个鸡蛋,使胆囊收缩,1 h后再对患者进行检查,此种做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石显示率。(3)患者采取屈膝卧位,呈现上身低、臀部高的姿势,使用探头对胆总管结石部适当加压,使胆总管下段结石上移,得以充分暴露。
1.3观察指标
将所有患者的手术结果与彩超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进行分析。分析彩超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诊断价值。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结果与彩超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对比:手术结果显示48例患者均为胆总管结石诊断率为100%,彩超诊断结果显示48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患者46例,诊断率是96%,两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讨论
胆总管结石即处于胆总管中的结石,大部分为胆色素或者是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多发于胆总管上中下部分[3]。依据来源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在医学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青年、中老年人[4]。发病主要原因为胆汁流动速度减慢,排出不畅,胆总管曲折,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结石[5]。结石常呈现为黑褐色,质地较软,极易破碎。如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突然上腹有明显疼痛感或者背部疼痛,则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是否患有胆总管结石[6]。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该疾病的患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7]。该病常发部位位于胆总管上段、中段以及下段。上段为十二指肠上段、中段即十二指肠后段,下段即胰腺段和壶腹段[8]。
根据来源差异可将其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两种。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为原发于胆总管中的结石,导致其发生主要是因胆道发生感染,胆汁出现淤积与胆道蛔虫等因素所引起[9]。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来源通常为胆囊者,最为普遍的类型便是胆固醇结石。总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结石未得到完全清除,患者的病情便会反复发作[10]。胆总管结石患者通常表现为高热,腹部剧烈疼痛,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尽管医疗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目前对结石患者治疗的关键依旧是术前对结石部位进行精准的定位[11]。所以,在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手术前,应给予患者彩超进行诊断[12]。彩超能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胆总管结石的体积,对其部位进行精准的定位,具有无创、操作简单、费用低等显著优势,对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3]。对直径为0.3 cm结石能够有清晰的辨别,如直径在0.05 cm以上,可根据强回声伴后方声影来诊断。因不同患者结石大小、形状以及部位有所差异,导致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亦有所差异,只有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断,才能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借助彩超设备,能够清楚地将胆总管结石的大小形状以及所在部位显示出来,使临床诊断率得到提高,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目前,彩超已经成为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方案。因可以多次利用,操作简单,在短时间便可得到检查结果。彩超诊断结石主要是强回声伴声影。气体对于彩超的显示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4]。如胃肠气体少,胆总管结石便可通过彩超得见扩张性肝外胆管内有形态稳定的强回声伴有声影,与管壁分界清晰,通常表现为弧形或者圆形,胆管呈一定的扩张。若具有感染,回声便会显著增强。如胃肠气体多,则可发现彩超诊断无法得到较为清楚的图像,此时可让患者采取侧卧位,对探头增加压力,图像质量便会得到显著提升。通常彩超对胆总管上段检测效果要好于胆总管下段检测结果,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处于门静脉主管道前,构成双管。而下段检测结果较差,是因在检测期间,会有一定的胃肠气体干扰,从而使得超声效果不明显,对探头加压,患者体位等进行相应的改变,便可得到较好的超声效果。因患者生理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彩超检查是所呈现的回声不同,若有炎症反应,则具有影像模式,如云雾状,回声较弱等特征[15]。胆总管结石和肿瘤都可表现为胆总管不同程度的开张,管腔内见异常回声,但软组织肿瘤多表现为低或等回声肿块,后方无声影,与胆管分界不清或无分界,不随体位而移动,胆管壁增厚,当肿瘤清润生长破坏胆管时,表现为管壁的高回声线中断,这与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直接联系。
在本次研究中,经手术结果证实48例患者均为胆总管结石,诊断率为100%,彩超诊断结果显示48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患者46例,诊断准确率是96%,两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此可以看出,彩超对于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手术证实的符合率无显著差异。本次研究有2例患者未诊断出是胆总管结石,笔者认为其原因是因为患者结石体积较小,在彩超检测中难以发现,导致其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在手术前可以利用彩超对患者胆总管结石情况进行分析观察,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虽然彩超具有无创、方便快捷、诊断准确率高等特点,但其对于微小类的结石敏感性较低,无法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导致漏诊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手术前,采用彩超进行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无创、方便快捷、诊断准确率高等特点,易被患者所接受,是临床上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方案,能够为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提高科学的依据,使患者在最小的痛苦之下得到治疗,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惠芬.肝胆管结石病的彩超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7,26(2):130-132.
[2]郭明珊.超声内镜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与影像学表现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0):187-189.
[3]屈伟明,陈维顺,罗虹雨,等.环扫超声内镜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1):114-115.
[4]徐玲.B型超声检查与手术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符合率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165-166.
[5]吴军霞,陈佳佳,黄权芳.超声内镜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J].江苏医药,2018,44(4):47-49.
[6]杨志宏,朱少群,曹杰.超声、CT以及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结果对比[J].当代医学,2017,23(22):111-112.
[7]赵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2):109-110.
[8]李亚明.彩色多普勒三维超声诊断胆总管梗阻性疾病价值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5):578-579.
[9]邓雪松,邱建夫,卢贵余,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7,39(4):78-80.
[10]王春林,石承先,张帅民,等.腹腔镜再次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14):84-86.
[11]李焕喜,王震宇,张莉,等.超声内镜诊断胆总管小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6):610-613.
[12]孙冰.胆总管末段结石的彩色超声诊断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43-44.
[13]郑明伟.胆总管微小结石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5):114-117.
[14]邱枫,刘佐军,孙海涛,等.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超声的优势[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7,23(11):766.
[15]梁刚,马富平,何盟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11):2170-2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