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剥脱性皮炎临床较罕见,其临床治疗除应用大量激素外,其它治疗方法多不理想。反而因剥脱性皮炎及大量激素 均会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故一旦发生则预后极差;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 1 例, 取得满意疗效。本文旨在对该病引起重视,积累经验。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肾功能衰竭;剥脱性皮炎
本文引用格式:韩存恩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剥脱性皮炎 1 例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76):276.
1病例资料
患者,女,69岁,住院号:201802328,于2018年03月27日就诊,患者入院前3天因“头晕、头痛、咳嗽、咳痰”在院外服用诊所医生自配感冒药物(可能含有磺胺类药物)后约半小时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潮红,尤以颈部及前胸部潮红较明显,自行服用西利替嗪片后未见好转,瘙痒症状逐渐加重伴皮肤破损及水泡形成。遂就诊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断为“药物性剥脱性皮炎”,患者为求中西结合治疗遂来我科住院治疗。入院后辅查:肾功:BUN 25.96mmol/L,CREA 451.60umol/L,eGFR 9.8mL/min,UA 557umo/L;hsCRP>10mg/L;血常规:WBC 3.56×1012/L,NEU%70.4%,HGB 97g/L;肝功、血脂、电解质及大便常规解质等指标未发现异常。入院后中医诊断为药毒(湿热蕴肤);西医诊断:1、药物性剥脱性皮炎;2、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期)肾性贫血。
2治疗经过及转归
嘱患者停用一切可疑药物,予以甲泼尼龙注射液80 mg/d、葡萄糖酸钙20 mL/d、维生素C3.0 g/d、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d、中药先后予以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清营汤合增液汤(日一剂)、康复新液、洁悠神交替外搽皮损处3次/d。治疗后8 d,复查肾功:BUN 30.28 mmol/L,CREA 304.60 umol/L,UA 442 umo/L,hsCRP0.5 mg/L;治疗12d后,患者面部及全身皮损颜色逐渐变淡,水疱逐渐干涸结痂,未有新的皮损发生,皮肤瘙痒、烧灼症状消失,遂将甲泼尼龙注射液减为60 mg/d,患者症状逐渐减轻;治疗18 d后将甲泼尼龙注射液减为40 mg/d后患者突然出现颜面部发红、瘙痒,考虑为激素减量过快所致,请皮肤科会诊后加用复方甘草酸苷80 mg/d抗炎、抗过敏治疗后颜面部发红、瘙痒症状消失;治疗27 d时,患者皮肤潮红、瘙痒症状未再复发,将甲泼尼龙注射液改为甲泼尼龙片24 mg/d治疗(每周减1片)。患者于4月26日好转出院。出院后2周来院复诊,皮损完全消失。
3讨论
剥脱性皮炎又称红皮病[1],为一种严重的药物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呈弥散性潮红、肿胀,颜色为鲜红色到棕红色,以后大量脱屑且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因继发感染或全身衰竭而危及生命。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原本各系统、脏器功能已有不同程度受损,加之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药物半衰期延长,排泄缓慢,因此在此基础上再发生剥脱性皮炎,则危险性更大、死亡率也更高[2]。
祖国医学对剥脱性皮炎虽无相似病名的文献记载,而有“药毒”之说[2];中医学认为药毒发疹,必郁于内外,内外因相互交作而发病[3]。本病发病机制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运失司,血热内蕴,毒入营血,加之误用刚剂热药,火毒内攻,两阳相搏,气血两燔,蕴蓄肌肤而发病,导致皮肤瘙痒和剥脱[4]。本病初起来势凶险,以皮肤黏膜出现红斑、肿胀、水疱、糜烂流滋为主要表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燥湿,方选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金银花30 g,连翘20 g,野菊花15 g,蒲公英15 g,赤芍15 g,黄连10 g,黄芩15 g,黄柏15 g,生地黄20 g,牡丹皮15 g,地骨皮15 g,射干15 g,地肤子15 g,白鲜皮3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病程中后期证属热燔营血,营阴耗伤,兼有湿热蕴蒸肌肤,治宜凉血解毒、养阴生津、清热利湿,故予增液汤合清营汤加减(玄参、麦冬、生地黄、银花、泽泻、连翘、黄芩、茯苓各15 g,丹参20 g,水牛角、牡丹皮各15 g,苦参、黄柏各10 g)。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标本兼顾、缓急并举,并能减轻激素用量及副作用的优点。正如陈明岭等[5]报道,重症药疹运用足量激素治疗的同时,运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辅助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另外,有研究报道[6]中药的黄连、黄芩、黄柏能抑制变态反应,雷公藤、甘草有类似激素作用,而无激素不良反应,可减少激素用量。
笔者认为,在重症剥脱性皮炎发病急性期,正确使用足量激素可控制病情,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应从整体着手,辨证施治,中西药并用,发挥各自优势,方能取得满意疗效。激素减量不能以应用时间为标准,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尤其对于重型药疹,激素减量应讲一个“稳”字,以免病情反复。临床上治疗该病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早短期足量使用激素,迅速控制病情后以较快速度减量,这样可以缩短病程,降低激素总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但应监测糖皮质激素的急性不良反应[7],如果激素减量过早,可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而减少激素用量;②在没有明确感染迹象症状的情况下,原则上不推荐预防性给予广谱抗生素,若合并感染,需及早使用副作用较小的广谱高效抗生素,剂量足,但疗程不宜过长;复方甘草酸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且对肝脏又有保护作用,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可降低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激素不良反应,故可以使用,但提示临床注意监测相关不良反应[8]。
参考文献
[1]邵长庚,靳培英.红皮病的治疗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3):186-188.
[2]陆玮,单剑萍,朱汉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别嘌呤醇致剥脱性皮炎4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5):724-725.
[3]屈双擎.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第14讲.药疹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2):29-31.
[4]欧阳恒,杨志波.新编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82-285.
[5]陈明岭,邓婧靓,霍艳丹,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左氧氟沙星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J].四川中医,2010,28(5):110.
[6]赵秘密,贺羽,周汛.重症药疹的临床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4):3793-3796.
[7]郑曙光.药源性剥脱性皮炎临床诊治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0):61-62.
[8]高慧,马琳,桂婵.临床药师参与1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患者会诊的体会[J].中国药师,2014,17(11):1914-19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