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几年高校生物安全事故频发,生物安全教育再次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结合生物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强调医学研究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生;重要性
本文引用格式:黄茄伦,韦文娥.论高校附属医院综合实验室研究生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361.
0引言
医学教育是推动我国医疗事业进步的重要因素,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更是储备具有医学、教学、科研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1]。为了满足医学科研人员科技创新和研究生培养需求,承担教学的各高校附属医院陆续建立了自己的综合实验室。但是,此类实验室存在实验平台小而多,人员流动性大,生物样本种类繁多的特点,是生物安全事故多发区域。近几年不断有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如发生在2007年的中山大学北校区实验动物中心的流行性出血热及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的28名师生在动物实验中感染布鲁菌病等生物安全事故,还有北京交通大学一实验室爆炸造成3名学生死亡的安全事故。因此,开展规范而全面地生物安全培训,熟悉实验过程中各种仪器和生物样品试剂的正确使用和潜在的生物危害,掌握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应对措施才是顺利完成学业的首要保障。
1生物安全教育的现状
实验室通用生物安全要求中指出,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保证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2]。具体是指为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各种活动中生物因子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和人员素质培训和管理措施,以达到对人、环境和社会的安全防护为目的的一种综合行为[3]。在高校附属医院综合实验室进行实验的研究生主要有临床医学专业、肿瘤学专业、药学专业等,大多数学生基本具备认知临床样本的生物危害,但是,对于实验室环境、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实验动物等生物仪器和样本存在的生物安全危害意识薄弱。实验室内人员流动性大,生物样本繁多,实验区域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及有毒有害试剂覆盖的隐患,但是大多数研究生依然存在进入实验区域不穿防护服,防护鞋,不带口罩,甚至不戴手套等不规范行为,自我防护意识极度缺乏。学生对有毒有害试剂的认知能力有限,进行有毒有害试剂操作时,未按规定在指定实验室指定生物安全柜和通风橱进行操作,这不仅对操作者造成伤害,对实验室也造成公共污染,损害其他同学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学生对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试剂没有安全意识,对试剂的存放和操作比较随意,一旦试剂打翻或者没有正确使用试剂,导致试剂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发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系统的全方位的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学会自我防护势在必行。
2生物安全教育的改进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并未独立开设生物安全这门课程,对于该门课程体系的内容和教育形式并未形成一个完善健全的教育体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2.1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
各高校实验室或者附属医院综合实验室可以根据本实验室的特征制度本实验室的培训内容,可以参考国家颁布的基本法规和文件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及叶冬青主编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和颜光美主编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但是,不管选择什么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都应突出以“三基”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即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法规和操作流程、基本应急方法和技能[4]。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物品的介绍,正确识别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有毒有害物品等;b.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内容包括熟悉不同微生物对实验室安全级别的要求,不在不符合条件的等级实验室进行高危病原微生物实验,正确处理微生物实验产生的各种耗材等实验废弃物;c.基因工程和分子克隆实验室生物安全,熟悉基因工程各项法规,正确进行各项实验操作,特别注意正确处理基因工程实验的实验废弃物,避免产生实验室基因污染;d.细胞培养实验室生物安全,学生应该清楚了解所用细胞的来源及其处理方式,实验过程中正确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受到生物样本的伤害;e.动物实验生物安全,熟悉实验动物的来源和潜在危害,做好防护措施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f.熟悉掌握生物安全事故处理流程及紧急处理措施。
2.2生物安全教育的形式
目前,生物安全教育已基本成为研究生实验室准入培训中的一部分。但是,这种准入培训形式中的生物安全教育受时间等各种因素影响,不仅学习的生物安全知识非常有限,而且过于形式化,并未能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因此,采取正确合理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形成生物安全思维,才是生物安全教育的关键。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学习早已不是局限于教室进行授课的模式,微信平台公众号的使用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可以将课堂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验室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对事故处理流程进行详细的学习以及遇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措施,避免生物安全发生时造成恐慌。生物安全应是一项持续的贯穿着每一个研究生学习生涯的教育工作,因此,定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应纳入实验室常规管理工作内容。
3总结与展望
生物安全教育不仅是实验室公共安全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安全的保障。由于各个实验室的安全级别和用途各不相同,因此,常规的普通生物安全教育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实验室,实验室应根据不同研究生课题特征进行针对性的高效的教育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帖君,袁鹏.加强医学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的策略[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2):131-1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S].北京,2008:2.
[3]曹洁梅,罗荣兰,梁海韵,等.某医科大学学生对实验室安全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10(4):279-281.
[4]朱昌平,余新炳.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06):304-3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