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预见性护理在外斜视患儿护理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01 09:22: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外斜视患者护理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的80例外斜视患儿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采用预见性护理后,其视力恢复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统计学差异为P<0.05。结论对于外斜视患儿来说,预见性护理要比常规护理更具临床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外斜视患儿;临床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孙欢欢.预见性护理在外斜视患儿护理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301-302.

0引言

外斜视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小儿眼科疾病,其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为间歇性外斜视,另一种为恒定性外斜视。其中,间歇性外斜视属于一种过渡型斜视,主要表现为初期患儿可对眼球进行正位控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患儿对眼球的调节能力与会逐渐丧失,最终导致眼部代偿能力彻底丧失,并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外斜视的主要表现为斜视角有着非常大的变化,当患儿处于发呆或劳累的状态,尤其是在观察远处事物时,便会出现外斜视,当外斜视逐渐向着恒定性发展时,必须要及时通过手术来进行矫正。一旦发生外斜视,不仅会对患儿的外观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给患儿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使患儿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甚至还会因此而引发心理障碍。

\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的外斜视住院患儿共计80例,均为间歇性外斜视,主要症状表现为患儿在注意力分散的状态下其斜视角会出现明显的外斜。对这80例患儿的治疗方法为其中50例为手术治疗,30例为药物治疗。将这些患儿按照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分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11±2.5)岁,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10±1.5)岁,采用预见性护理。这两组患者在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及性别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在对照组中采用术前、术中、术后的常规护理方法,由护理人员指导患儿进行眼球转动训练、对患儿的眼部泪道进行冲洗,对患者进行加强监护等。而在观察组中,则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入院处置:在入院处置上,需要根据不同的患儿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间歇性外斜视度数较小的患儿,可采取保守治疗方式。主要的治疗方案包括三种,一种为笔尖训练,由护理人员指导患儿观察笔尖,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患儿集中注意力,观察笔尖的时间应控制在5-10 min,每天要坚持两次。第二种是采用多媒体光盘来进行训练,多媒体光盘具有增视能与维视顿两种。第三种是采用戴负球镜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和患儿交流,帮助患儿消除恐惧心理,提高患儿的自信心。结合患儿的实际年龄、个性特征以及文化程度来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将治疗成功的案例传达给患儿,使患儿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并对患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以此确保训练效果达到最大化。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对患儿的情绪进行安抚,通过亲切的交流来帮助患儿放松精神,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1]。

1.2.2药物治疗护理:在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护理时,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来采取个性化护理,将正确的用药方法传授给患儿或家属。在用眼药水进行治疗时,需要患儿或其家属提前洗手,然后安排患儿采取仰卧位,告知患儿在滴眼药水时应将眼睛向上方看,由患儿或其家属利用左手将眼部上下睑分开,右手将眼药水放置于眼部的正上方,然后挤压眼药水,使药液滴入至下穹窿部,此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缓缓转动眼球,并闭眼1-2 min,然后采用棉签将眼部周围的残余药液进行擦拭。在滴眼药水时,需要确保眼睑和眼药水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2 cm,在滴液过程中不得碰触睫毛。如果需要滴两种以上的眼药水,则应在第一种眼药水滴入后等待5 min,然后方可滴下一种眼药水。在滴眼药水时建议以1-2滴为宜。对于氟美龙等混悬药液,在滴入这前要预先摇匀。护理人员应嘱付患儿注意用眼卫生,不得按压眼球、不得长时间看书、看电视,防止患儿眼部疲劳过度,并且要嘱咐患儿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忌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确保营养的均衡摄入[2]。

1.2.3手术护理:在对患儿进行手术护理时,护理阶段包括术前、术中与术后。在术前护理时,应对患儿进行常规性的临床检查,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应用对应的护理干预手段,例如对患儿进行麻醉准备干预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等,使患儿具有更高的免疫力,避免出现全身感染问题,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在患儿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术前预防性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积极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患儿的信任度,在精神上予以支持和激励,并向患儿家属介绍治疗方案,使患儿能够和医务人员相互理解,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使患儿能够消除心理恐惧。在术中护理中,需要确保手术在无功的环境下进行,对药品与器械进行核对,实时掌握手术实际进度,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在必要时还要与麻醉医师进行及时反馈,采取对症处理手段。在术后的预见性护理中,对患儿在麻醉后的呼吸情况进行监护,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同时,为防止患儿眼部受到压迫,应确保患儿头部与术眼对侧相一致,并防止患儿在麻醉以后出现呕吐问题,从而间接造成眼部感染。在术后病房的预见性护理中,应通过约束手段来限制患儿搔抓眼部,防止患者眼部出现感染。如果术后患儿存在屈光不正的问题,应进行配镜治疗,如果术后患儿存在弱视问题,应由护理人员遵循医生指导对患儿进行弱视训练,使患儿能够尽快恢复[3]。

1.2.4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上,患儿可能会对自身病情产生恐惧情绪,尤其是对手术患儿来说更是如此,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对患儿进行安抚,告知患儿的配合方法,使患儿了解治疗目的和治疗进度,提高患儿的自信心,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2.5统计学分析:在统计学分析上,采用SPSS 11.0来进行,利用±s来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来对比两样本均数,利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利用秩和检验进行等级资料对比,当为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及讨论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配合程度进行对比可知,观察组患儿出现不配合的几率为0,而对照组患儿中不配合治疗的几率为10%。在观察组中视力超过0.3的患儿数量要比对照组高的多,统计学结果为χ2=4.5924,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在采用预见性护理后,外斜视患儿的护理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是因为预见性护理可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大幅降低,同时能够发现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来进行解决,提高了患儿的自信心,获得了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与理解,从而使护理工作从原来的被动化转变为主动化,护理过程更具规范性、系统性[4]。

3 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预见性护理,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提前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采取对应的护理手段,可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得以明显降低,使患儿的术后恢复速度加快。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进行结合起来,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并积极参与治疗当中,从而使护患关系变得更加密切,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出现,增强了患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钱华.1例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知觉性外斜视患者的预见性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8):164-165.
[2]王红,刘桂香,潘晓晶,等.不同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162-2164.
[3]王欢,柴松,刘慧杰,等.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6,24(04):19-22.
[4]洪洁,付晶,赵博文,等.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对立体视功能影响的研究[J].眼科,2016,25(06):396-3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