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01 09:18: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入我院肿瘤科进行手术治疗实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57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进入我院肿瘤科进行手术治疗实行预见性围手术期护理的57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DVT发生率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结果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重度肿胀、中度肿胀、轻度肿胀、无肿胀及DVT发生率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PLT、MPV及CD62-P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实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良好,能减轻肢体肿胀程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保证血小板指标始终处于正常状态,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本文引用格式:陈露.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275+277.

0引言

胃肠道肿瘤具有发生率高及致死率高等鲜明特点,经早期筛查及诊断后予以外科切除术治疗能阻断肿瘤转移复发,大大提高肿瘤患者存活率。由于肿瘤与手术二者均可能激活机体凝血状态,合并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简称DVT),不止破坏脏器及组织细胞的生理机能,更存在着加剧肿瘤转移及肿瘤扩散的风险[1-2]。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入我院肿瘤科进行手术治疗实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57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进入我院肿瘤科进行手术治疗实行预见性围手术期护理的57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8:19,平均年龄为(57.4±6.2)岁;观察组5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9:18,平均年龄为(57.3±6.1)岁。结合以上具体资料发现,所有纳入对比的患者各项基本信息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例如:年龄及性别等,换而言之所有患者具备对比的研究价值,并且本次研究明确要求所有患者及其家属提前阅读签署实验同意书,以了解实验内容及明确实验流程为前提条件,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的审核。

1.2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即:予以手术前引导认知稳定患者情绪,手术期间配合主治医生进行麻醉处理实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待手术结束后分析患者是否存在DVT形成的高危风险因素,例如:肢体苍白、疼痛剧烈、无脉搏、麻痹及体温下降等,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病情演变恶化。观察组予以预见性围手术期护理,即:①护理人员于手术前予以凝血功能、血常规及心电图检查,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存在DVT病史全方位评估其DVT高危风险因素,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DVT的危害及预防方法,术前24小时予以流质饮食,适当摄入含糖饮料及水分,多吃水果及牛奶等食物,针对体质较差的患者静脉滴注白蛋白,必要时补充晶体溶液或营养乳剂;②护理人员主动与主治医师相配合控制液体输注速度及输注量,最大限度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不得影响麻醉连续性及供氧持久性,尽可能选择上肢进行静脉给药,注意保护手术切口实时检测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确保患者呼吸始终处于通畅状态,并且及时擦干肢体汗液,必要时加盖经消毒处理的无菌棉布,轻柔摆放手术体位切记大力拖拉反而压迫身体着力点及固定点;③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于术后2小时指导患者正确抬臀及正确翻身,适当抬高床头及床尾的角度,逐步开展握拳、举手、伸屈足背部及收缩下肢腓肠肌,不得使用软垫枕于腘窝处,必要时稍微屈曲膝关节,并且使用气压仪来回推淤积的淋巴液,大大提高静脉血液的流动速度,促使动脉及动脉灌注排空。

1.3判定标准。分别统计2组患者无肿胀、轻度肿胀、中度肿胀及重度肿胀的例数计算DVT的发生率,并且纳入PLT、MPV及CD63-P血小板相关参数指标评估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3]。

1.4统计学分析。该实验选择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及数据处理,将(%)视为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且选择χ2为检验标准进行研究,将(±s)视为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且选择t为检验标准进行研究,一旦P<0.05则意味着2组研究数据出现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研究的最终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及DVT发生率对比。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重度肿胀、中度肿胀、轻度肿胀、无肿胀及DVT发生率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指标对比。对照组PLT为(23.62±4.82)×109/L、MPV为(14.83±7.32)fl、CD62-P为(181.27±10.52)%;观察组PLT为(17.39±4.75)×109/L、MPV为(11.92±5.21)fl、CD62-P为(145.21±8.21)。

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PLT、MPV及CD62-P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
(P<0.05)。

3 讨论

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相比,预见性护理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立足于患者具体病情采取全面综合的护理措施分析判断病情演变发展的进程,有助于提早感知风险出现再予以干预,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等不良护理事件,进一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确保其护理质量。同时,受大多数胃肠道肿瘤患者自身疾病认知不够全面的影响,一旦围手术期膳食习惯不佳则可能加重病情,对机体康复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而预见性护理提倡开展健康宣教,树立患者疾病自我预防意识,突出现代化医学人文关怀的理念,大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于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实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良好,能减轻肢体肿胀程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保证血小板指标始终处于正常状态,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参考文献

[1]朱宇,吴丹,万符君.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5):884-885.
[2]赵志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响[J].包头医学,2018,42(03):43-45.
[3]朱燕莉,成惠玲.预见性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1):155-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