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预防妇产科护理风险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01 09:07: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完善,使得人们对自己的权利及义务更为关注。妇产科属于高风险科室,妇产科的患者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多数为待产的孕妇,因此,患者以及家属对于就诊的要求更高,妇产科的医护人员承担的工作压力也就更大,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医疗问题,影响医患关系。为确保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安全有效,本文从妇产科病患所特有的特点分析入手,进而对妇产科护理过理过程中存在风险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妇产科护理风险的控制方法进行探究,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

本文引用格式:帕提古丽·芒苏尔,木开热木·喀依力.预防妇产科护理风险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173-174.

0引言

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完善,使得人们对自己的权利及义务更为关注。近年来,尽管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但医患纠纷还是屡屡频现,这是既有医院方问题,也与患者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有关,人们需要明明白白的看病治疗。妇产科的患者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多数为待产的孕妇,因此,患者以及家属对于就诊的要求更高,妇产科的医护人员承担的工作压力也就更大,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医疗问题,影响医患关系[1]。所以,妇产科属于高风险科室,特别是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存在风险系数更大,积极在做好预防工作对于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1妇产科病患之特点分析

1.1服务对象之重要


妇产科护理的对象绝大多数涉及两代人,既病患多为孕、待产妇,因此,医护人员在对病患治疗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对病患,即母亲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更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对现在或未来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注射和发药必须规避一些利害关系,确保孕、待产妇和胎儿、新生儿的安全[2]。可见,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是非常大的。

1.2病患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妇产科,无论是待产的孕妇,还是患有妇科疾病的病患,多数人进入医院后,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均较为严重,特别是那些病症较重者更是如此[3]。如需将生殖器官的切除病患,其心理悲观失望情绪就会特别严重,甚至于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再如长期受性病等疾病困扰的病患,多数容易出现忧郁心理,长此以往就有可能患上忧郁症。

1.3病患较强的隐私性

对于妇产科病患而言,绝大多数病患对于自己的病情不愿告诉他人知道。特别是生殖器炎症或者性病等,病患担心会被他人嘲笑、鄙视,不及时接受治疗,使得有些急需治疗的病症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不育症病患心理负担就更重,害怕被老公、婆家瞧不起,担心家庭就此解体等[4],因此,这些病患在接受治疗时,特别希望医护人员为其隐瞒病情,如果短时间内见不到明显效果,配合治疗度就较差。

2妇产科护理风险之原因分析

2.1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增加了风险的可能性


目前,国内各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短缺[5]。现实情况是,尽管各医院(主要是大的医院)护理人员的配置是按照有关标准确定的,但需求却在增加,且护理内容和护理标准与从前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现有的护理人员远远满足不了临床护理的实际需要,特别是产科新生儿床,按现有的规定,护理人员额外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这时,护理人员长期高负荷的工作,视必导致其身心疲惫,从而出现工作反应迟钝,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对于问题考虑不周全,护理工作质量严重下降。当护理人员处于这种工作状态时,这些不确定性,使得复杂性的护理过程中充满了各种高风险,孕产妇、胎儿、新生儿面对的风险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因此,医院要高度重视护理人员配置问题,不能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视情对相关科室在现有条件下增减护理人员数量。要完善对护理工作的考评机制,通过考核、评价,发现潜在的风险,以此做好风险防控。

2.2护理理念与时俱进不足

目前医务护理人员依然对传统医疗模式视若珍宝,对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视而不见,只注重对患者生理疾病的治疗,因为护理环节的缺失,治疗效果往往差尽人意[6]。特别是对于孕、待产妇,其心理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且情绪波动较大,再加之身体的不适感,这些因素极易导致其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这时候的孕、待产妇需要家人的陪伴,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尊重、接纳和关心。但现实情况多数是,护理人员不能换位思考,不关注孕、产妇的心理需要,对其当下的状况不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致孕、待产妇及家属严重不满。甚到因此而出现医患纠纷。

\

 
2.3风险管控意识薄弱

妇产科毋庸置疑是属于高风险部门,这就要求,首先妇产科要有部门管控风险机制,并严格落实;其次妇产科护理人员要对部门管控风险机制充分了解并执行,同时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风险管控意识。但目前现状是[7],大多数医院对于妇产科的管控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更别说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这一方面是缺失的;而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不仅缺乏对病患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样对于自己在实施护理中个人可能面对的潜在风险也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也是出现医患纠纷、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2.4护理技能满足不了工作需要

妇产科的护理工作渗透于从孕妇入院、分娩、再到出院的全过程,而护理风险也就贯穿于护理处置、护理操作、抢救配合等各环节之中[8]。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操作技能较差,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就极有可能出现配错药及发错药问题,记录不规范,配置液体步骤不符合规定,为新生儿洗澡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这些时有些护士时没有履行“三查七对”的制度,没有注意“一看、二倒、三摇、四再看、五拧瓶”的,,必然会出现护理差错和事故,导致护患纠纷,甚至进入法律程序。另外,目前的教育体系和医疗体制导致护理工作人员只重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忽视了伦理学、心理学、行为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这样对患者的心理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的解决也缺乏有效的办法,从而导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下降,进而影响护患关系。

3妇产科护理风险之控制方法探究[9]

3.1加强护理人员风险管控意识教育


目前护理工作中最大的问题是护理人员风险管控意识不足,因此,要加强对其进行教育,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时传授工作技巧及叮嘱年轻护理人员要树立为患者服务意识,特别是要有风险管控意识,这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样也是对患者负责。

3.2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决定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及风险规避的好坏。因此,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对风险的把控能力,以此减少因业务技术问题而引发的医患纠纷。

3.3完善医疗设备及医药用品的清查制度

医疗设备是否完好无损直接关系着突发情况下能否及时应对抢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在严格监管医疗设备及医药物用品使用情况的同时,还需做好其使用记录,确保医疗设备及药品准备充足,以备紧急情况之需。

参考文献

[1]孙晓琴.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临床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5):108-109.
[2]刘太玲.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2):120-121.
[3]陈芳.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261.
[4]范玉洁.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30):98-99.
[5]任云桂.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5):86-87.
[6]顾玲玲.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临床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6):138-139.
[7]杨璐.妇产科门诊安全隐患分析及针对性安全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181-182.
[8]张玉芬.妇产科医疗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J].包头医学,2016,40(02):114-116.
[9]陈延勤.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6):55,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