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原因及心理护理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就诊治疗的1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问卷调查,从中抽取52例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分析所有SDS评分过高患者的一般资料,探寻导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原因。而后,应用掷硬币法将全部52例被选取对象分为研究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结果通过对存在抑郁症状或抑郁倾向的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受教育程度偏低、经济压力大、病毒感染时间长和年龄小均为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的主要因素。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被选取对象护理干预前后的平均SDS评分数据差异进行验证比较后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差异较小(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存在抑郁症状或高危倾向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受教育程度偏低、经济压力大、病毒感染时间长和年龄小均为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对该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通过针对上述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便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改善。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抑郁;因素;心理护理;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罗冠华,黄雪霞.乙型肝炎肝硬化抑郁因素及心理护理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50,55.
0引言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种内科疾病,该疾病的病程较长,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难度也较高,花费也较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多种因素出现抑郁的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致使患者出现抵抗力降低现象,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和癌变的概率[1]。为此,本研究探究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抑郁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存在抑郁症状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14例因乙型肝炎肝硬化在本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一文中的描述,并排除了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患者与服用过抗抑郁药物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研究对象中,男64例、女50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8.92±4.3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SDS评分量表的评定,抽取其中存在抑郁症状的52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并应用掷硬币法进行分组处理,分别为研究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后发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在研究开始前由护士对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社会支持情况和乙肝病毒感染时间等一般资料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后根据年龄的大小、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收入高低、社会支持力度的高低和乙肝病毒感染时间的长短等为标准进行统计学软件验证比较,根据分析结果探求导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1.2.2护理方法
全部52例存在抑郁症状或高危抑郁倾向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其中包含疾病知识宣教、饮食干预、疑问解答和药物指导等内容[2]。
研究组26例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在护理开始前所有患者均进行硬性肝炎肝硬化疾病知识的考核,考核内容包含病因、临床症状和相关药物等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宣教,在保证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疏导患者因未知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并便于临床治疗的开展。其次,在心理护理干预前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患者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等因素选取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例如,对于年龄较小及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主要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增强该类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帮助患者正视疾病,使患者明白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够恢复健康。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多与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通过家庭的力量驱散患者内心的阴霾,改善其心理状态;而对于经济压力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处境进行考虑,在进行费用沟通时尽量避开患者,以免对患者进行刺激;而对于抑郁症状较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沟通,做好看护工作,避免患者发生意外,并引导患者的家属对其进行劝慰,帮助患者重新树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3-5]。
1.3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均采用SDS量表进行评测,分数越高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 21.0)对本研究各项观察指标数据进行验证处理,利用n表达组员例数,以(±s)或(%)表示本研究中的各类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导致抑郁出现的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本研究中出现抑郁症状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一般资料发现,教育程度偏低、经济压力大、病毒感染时间长和年龄小均为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的主要因素,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差异比较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进行验证比较后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差异较小
(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所有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教育程度偏低、经济压力大、病毒感染时间长和年龄小均为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的主要因素[6]。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年龄偏低的患者缺乏足够的人生阅历,往往在患病后因不知所措而导致极端情绪的出现,引发抑郁症状。而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花费较大,经济压力过大的患者往往会因负担过重而产生对家庭的愧疚心理,进而引发抑郁症状的出现。教育程度偏低的患者往往缺乏对于疾病的正确认知,在患病后会往往会认为自己命不久矣,因绝望而产生抑郁症状。而久治不愈极易造成患者出现厌倦心理,认为疾病难以治愈,从而产生极端情绪,造成抑郁症状的出现。而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则能够有效地从源头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起到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的作用,效果显著[7,8]。
参考文献
[1]司国灿,毛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3):546-547.
[2]秦伟.肝硬化患者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系统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1):188-189.
[3]许萌.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4):715-717.
[4]包晓春,张丽华,钱湘云.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7(8):722-725.
[5]邬艳玲,陈莉,董云芹.肝硬化病人抑郁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9(12):954-954.
[6]叶蕾,朱肖鸿,朱翔贞.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情绪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2):97-98.
[7]张霁.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3):291-292.
[8]匡丽佳.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4):43-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