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延续性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31 13:42: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在构建新型医患关系的当下,医疗服务的能力与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医务人员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因此为了向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医务工作优化方式。方法选取我院168例心脏外快手术治疗患者,被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字啊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延续性护理方法,最终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P<0.05,两组的最终数据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心脏康复;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刘晓燕.延续性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287-288.

0引言

手术是许多人都不愿经历的一件事情,对于大多数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他们普遍会对自身病情、手术过程、手术结果以及术后的恢复等问题产生不安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可靠性缺少必要的认知,对医院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情况不够了解、抱有怀疑等原因产生的。如果患者的这种焦虑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缓解或者消除,就会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的康复造成严重影响。而在众多手术中,心脏手术难度较大,患者的焦虑也更加明显,这就为医院的手术能力和医疗护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需要心脏手术的患者,医疗护理人员应该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必要干预,消除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保持一个积极的治疗心态,进而提升心脏疾病的康复效果。因此,为了探讨有效提升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护理模式,此次针对医院内168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研究,并将结果总结如下。

\

 
1护理研究方案

1.1研究对象选取。此次研究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入我院进行心脏外快手术治疗的患者168例。为了保证研究对象无统计学差异,研究中将选取的标准设定为对医务人员具有较高服从性,能够接受相关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并严格遵医嘱的成年患者,患者对此研究均知情同意。此外,研究中对心脏患者的病例也明确了排除标准,凡是有心脏外科手术史的患者、急诊心脏病患者以及心脏移植患者均不被选取。在此次的168例患者中,男96例,女72例;患者的年龄在23-70岁,平均(41.8±10.3)岁。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92例,瓣膜手术患者44例,先心病手术患者32例。168例患者在研究中被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n=84),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以及术前疼痛评分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和研究可比性[1]。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接受医院的传统护理方式,主要包含在术前向患者告知相关手术内容并给予患者基本的健康教育,在术后为患者提供伤口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则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延续性护理,其主要内容为:

1.2.1成立专门的延续性护理小组,组员由心脏外科护理人员构成。

1.2.2延续护理小组的成员每周都要接受专业的护理知识培训,且小组成员的临床工作质量也要受到科室护士长的严格监督。

1.2.3小组中的护理人员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都要进行全面掌握,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心脏康复的相关要点为每位患者制定出护理方案,再经心脏外科的专家对护理方案作出评价和完善后应用于临床护理中,而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进行密切关注以从中发现不足并及时调整和改善相关方案。

1.2.4在手术前的两天开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小卡片、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知识宣传和讲座等方式让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手术相关内容有一个全方位了解,缓解患者心中对疾病的焦虑,同时还要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项,使患者知道该如何配合手术从而提升手术的效果,而对于患者的一些疑问,医院也要及时予以解答并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相关知识的学习[2]。

1.2.5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并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对患者情绪进行平复,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在此之后准备好相关手术药瓶和器械配合麻醉师完成对患者的麻醉,之后密切关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当手术完毕后,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情绪,第一时间告知手术成功,降低患者的未知、恐惧心理。

1.2.6在手术之后的24小时之内,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并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饮食方案以及康复训练计划。此外,明确告知患者术后饮食和生活上的禁忌,让患者对术后恢复知识有个全面了解。在术后的第四天,应嘱咐患者开始适当活动,根据实际恢复情况为患者设定运动量。在患者后期的恢复阶段,继续对患者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提升患者的健康意识,同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谈话和沟通,缓解患者术后忧虑,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1.2.7在患者出院之前,对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在家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护理人员的相关联系方式。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要继续做好对患者病情的跟踪,持续掌握患者的恢复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为患者提出解决对策。

1.3观察指标。此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主要有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降低值、抑郁评分降低值、疼痛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ICU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的数据以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资料经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两组的最终数据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后改善情况对比分析。观察组在经过延续性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评分降低值、抑郁评分降低值、疼痛评分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经 检验,P< 0.05,两组数据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

 
2.2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后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分析。观察组在经过延续性护理后,患者的ICU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经t检验,P<0.05,说明两组数据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2所示。

\

 

3讨论

对于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而言,其病情一般较为严重,且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这就容易导致患者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对病情的治疗和手术效果过于担忧,进而忽视了疾病治疗期间的其他事项,这就对治疗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利于手术的开展和术后的康复。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在这一方面,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围绕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展开护理工作。在此次研究中,通过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和长期病情跟踪,不但帮助患者掌握自身疾病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极大的缓解了病人心理上的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同时还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此外,延续性护理针对每位患者设计护理方案,使得护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同时也为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使护理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因此,延续性护理对于心脏外科手术的心脏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其先进的护理理念,也为护理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4结论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对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中的延续性护理方法的应用不仅较好的提升了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效果,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更是对医院护理能力的一种锻炼,也为今后心脏外科手术等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改善方向。同时,充分利用好延续性护理模式,也将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供巨大助力。

参考文献

[1]刘玉,周楠,王璐璐,等.延续性护理对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6):1976-1978.
[2]吕霞.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在PCI患者心脏康复早期的应用及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7.
[3]吕霞,尹晓凤,方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7,29(03):427-4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