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31 10:18: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对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分别实施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成效。结果在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临时护理分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减缓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儿术后满意度,进而提升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临床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谢改芬.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311+347.

0引言

白内障是指由于某些因素,引发的人眼晶状体透明指数下降,使进入眼球影像受到阻碍。白内障又被称之为晶状体混浊,是眼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更是世界首例能够致盲眼科疾病。白内障一般可分为先天白内障与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白内障常见于老年性白内障人群,而先天性白内障在儿童白内障患儿中常见。先天性白内障疾病与弱视已经成为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植入人工晶状体与早期临床手术是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能够复明的重点,而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成果的关键,不仅在于手术技巧与眼部条件,更取决于整个术后期的护理干预。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预后,降低术后形成的风险。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在5个月至6岁,平均(3.4±0.9)岁,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女16例,男14例;年龄在5个月至8岁,平均(3.6±1.3)岁,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这两组患儿相关资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首先,由于患儿为儿童,治疗配合度偏低,需要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以和蔼的态度获取儿童的依赖与信任。其次,应观察患儿,了解患儿的身心变化,通过游戏等形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患儿疼痛感。其次,与父母取得联系,告知父母手术对患儿的重要性,以介绍成功案例为导向,规避父母不良情绪,使父母与患儿能够配合手术与临床治疗。最后,患儿术前应进行相关的检查,排除其他眼病对其干扰,同时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患儿眼病感染情况发生。此外,医护人员嘱咐父母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患儿出现感冒等疾病,影响手术治疗[1]。

1.2.2术中护理:一方面,应做好麻醉配合准备工作,因患儿手术部位在头部,需要全身麻醉,医护人员应做好麻醉前工作,配合麻醉师工作,将患儿安置适合的体位,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另一方面,在手术期间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保持患儿的静脉输液流畅。再一方面,在术后,运用纱布将患儿的眼部进行包扎,避免患儿将手触碰到眼部,避免伤口感染,影响术后康复。

1.2.3术后护理:首先,在患儿意识清醒前,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并且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些,防止患儿发生误吸。同时患儿清醒后,会出现躁动情况,这时医护人员与父母应看护、安抚患儿,避免患儿坠床,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应运用约束带,将患儿安抚住,避免其躁动,碰触伤口,并且观察输液管道,看其是否弯曲、不畅通,规避药液渗出。其次,要确保术眼敷料洁净,观察术眼是否有分泌物生成,采取正确的合理方法,帮助患儿清除分泌物。术后遵医嘱应用眼药,左氧氟沙星滴眼液4次每日;普拉洛芬滴眼液4次每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每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每晚睡前一次涂眼;复方托批卡胺滴眼液早7:00、晚19:00每五分钟一次,滴两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次用药都要检查患儿眼部,定时监测患儿眼压、视力情况,并且将记录情况告知医生,与医生形成良好的交流模式,有助于更好的护理患儿。同时,护士应教会患儿家属观察患儿瞳孔散大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避免出现瞳孔与虹膜粘连症状[2]。再次,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有责任向父母普及术后患儿饮食,营养健康的饮食为患儿术后康复提供保障。患儿应多吃吃含类叶红素的食物,饮食上应多食含有钙、蛋白质、微量元素的食物,以及含有维生素A、B、C、D的食物。在餐食中应多摄入鱼类食物,阻碍病情发展,保持视力。在饮食上应少食人造黄油、人造脂肪、油炸食品等。同时,应加强患儿眼部卫生,多让患儿进行休息,通过心理辅导,缓解患儿情绪,进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最后,出院指导。医护人员应加强患儿出院指导,避免患儿出院出现剧烈运动,遵照医嘱按时滴眼药,保持眼部清洁,定时复查。同时在家中应为患儿营造良好养病氛围,让患儿心情舒畅,有益病情康复。在家中为患儿制定良好的作息时间,不易长时间看电视,如果患儿出现眼部红肿情况,第一时间询问医生,之后来院复查,经过医生建议应及早进行验光配镜,矫正术后屈光不正,验光应每年一次,遵医嘱调整眼睛度数,以便适应眼球发育带来的屈光变化。在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只有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听医生嘱咐,必定会早日康复[3]。

1.3临床观察指标。在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中,对两组患儿的护理工作并发症与满意度进行对比与经理,在护理满意度事项中,包含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75-84分),一般满意(60-74分),不满意(60分以下)。发放问卷60份,回收率为60份,回收率为100%。

1.4临床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模式,计量资料以(±s)为表示。计量资料为(%)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情况调查。在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研究中,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比表1所示。


\
 

2.2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在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之后,观察组患儿出现的并发症要低于对照组,如两者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表2所示。


\

 

3结论

在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中,先天性白内障在儿科临时中属于常见病,也是眼科界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更是世界首例能够致盲眼科疾病。这种疾病通常情况下,在胎儿发育期间生成的,由于不同因素,形成晶状体发育障碍,使晶状体混浊,一直到幼儿出生之后,由于出现视力模糊情况,或者采取仪器检查才被发现。然而,由于患儿发病年龄小,治疗配合度偏低,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形成一定的难度,需要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以和蔼的态度获取患儿的依赖与信任。因此,在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采取正确的临床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中进行合理规划,能够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对患儿术后康复起到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欣,刘艳梅,康素芬.探讨护理干预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2):117-118.
[2]王琳,张迎迎,李海欣.干性玻璃体切割术围术期护理在先天性白内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3):186-189.
[3]张淑华,张晓华,陈海燕.双撕囊联合干性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1):108-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