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了66例患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病例选取时间均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根据不同的训练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3人。其中将常规训练方式应用在对照组中,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综合康复治疗应用在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在训练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MBi和fM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的临床训练效果要远远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MBi和fMa评分方面,观察组的相关数据也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关键词:综合康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徐菁鑫.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42-43.
0引言
肩手综合征主要指的是人体一侧或者双侧的手在短时间内出现疼痛,浮肿以及肩关节疼痛等症状,对手的部分功能产生一定的限制,这种症状是脑卒中疾病发病之后的常见症状之一[1]。患者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之后,会对原来的脑卒中疾病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限制,对于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也不利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大大降低了疾病预后效果[2]。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在患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之后仅有不到20%的患者能够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因此需要对该类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才能够提高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3]。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础资料。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研究对象均是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门诊治疗的6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经过相关调查表明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并且签署了相关同意书。根据不同的训练方式将其一共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n=33)。其中观察组中的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57-85岁,中位年龄为(70.49±2.48)岁,对照组中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在55-83岁,中位年龄为(70.51±2.45)岁,所有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主要应用常规训练法,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肢体摆放训练,进一步加强健康肢体的关节活动功能保障,也能够对患肢进行一定的锻炼。等到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了一定好转之后,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坐位以及行走的训练,根据患者身体的情况制定不同强度的训练计划。这种训练每日可以进行2-3次。在训练的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患者的血脂,血糖以及血压进行良好的控制,并且给予对症治疗。以下为主要内容:第一,对患者进行关节腔注射,如果患者出现关节剧烈疼痛的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关节腔内注射,其中注射的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b12以及利多卡因[4]。第二,对患者进行针灸按摩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天宗、合谷、手三里、内关、外关、曲池、肩髃穴位进行针灸,要选择合适的针灸针,通过平补平泻的方式,等到患者得气之后可以连接电针治疗仪,结合患者的耐受程度,每天进行一次,每次针灸30分钟。第三,对患者进行理疗主要根据超短波治疗对患者的肩部进行理疗,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以上所有项目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4周。
1.3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两组患者在训练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MBI和FMA评分方面的差别进行观察。训练效果主要以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方面来进行表达,其中显效情况主要包括:患者的患侧上肢浮肿以及疼痛感完全消失,患者患侧的关节能够恢复正常,相关功能能够正常使用,但是不可避免仍有轻微的限制。有效情况主要包括患者的患侧上肢浮肿以及疼痛感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但是,患侧的关节活动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存在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缩现象,但是不够明显。无效情况主要包括,患者的患侧上肢浮肿以及疼痛感没有好转,甚至加剧,患者的患侧关节在活动的过程当中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而且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现象。
1.4统计学分析。将本次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 17.0或是SPSS 19.0软件进行检验,临床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用率的形式表示,数据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训练效果比较。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观察组在训练效果方面要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详情见表1。
2.2治疗前后的MBI和FMA评分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的MBI和FMA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但是治疗后的相关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更大,效果更明显,详情见表2。
3讨论
患者在患有脑卒中疾病之后,经常会伴有其他并发症共同发生,其中肩手综合征就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5]。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脑卒中患者在患有肩手综合征之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今后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大降低生活质量,也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保持,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过程当中,通过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效果[6]。综合康复治疗主要是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正确的摆放,避免患者出现腕关节屈曲的情况,其次要对患者患侧肩关节的重点部位进行针灸按摩治疗和理疗。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能够有效预防肩关节受累的情况,对于避免腕关节损伤和静脉回流有着重要的效果。针灸和按摩则能够帮助患者调节气血,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训练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的MBI和FMA评分(42.88±6.93,60.22±13.93,31.74±8.02,44.86±13.51)也均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值得进一步对比分析。
总而言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治疗之后,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效果,也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和腕关节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晶侠,佟瑶,荣阳,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护理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0):266-267.
[2]高艳雯,奚广军.针法、耳穴贴压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8,39(1):74-77.
[3]杨俊枝,郑凤莲,王志勇,等.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4):358-359,365.
[4]杨俊枝,郑凤莲,王志勇,等.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4).123.
[5]徐琰,李万瑶,刘洁,等.针灸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794-1798.
[6]蒲建军.针刺结合冲击波及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家庭医药,2018(12):21-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