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析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30 15:31: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常见的不良反应,分析其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收治的110例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抽签分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5例),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则根据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采取防治措施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76.36%,其结果对比,卡方值=9.340,P值=0.00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3.64%,其结果对比,卡方值=5.636,P值=0.018。结论在临床应用中使用他汀类药物需要根据其产生的不良反应采取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应用效果;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雷宏.探析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148-149.

0引言

在临床学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还是相较广泛,一般多被用在肾病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中,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1]。这对于有器官移植手术的人来说也非常重要,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在临床应用中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止措施,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叙述如下:

\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110例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本院,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分为55例对照组与55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为(46.78±3.45)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为(47.20±3.12)岁。本次的研究是经由医学伦理的委员会们审核批准的,且患者及家属都已签字同意。2组资料结果对比,P>0.05,可进行研究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他汀类药物说明书的要求或遵医嘱服用治疗。

1.2.2观察组进行防治措施

观察组的患者依据实施他汀类药物后自身产生的不良反应所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具体内容如下:适当减轻药物用量。在临床上,使用他汀类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医生结合患者自身的具体状况安全服用,可由小剂量先开始使用,使用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状况并记录,确定患者无不适现象时,可适当对药物剂量加量。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全过程中,都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避免用药风险,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2]。

观察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在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需对患者自身的病理和生理状况了解。注意,对于那些有糖尿病、肝功能不全、等有药物病史的患者,他们使用他汀类药物时极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对该类患者必须要时刻回访,并多询问患者用药中的情况,一旦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医护人员需对其停药[3]。

具体情况具体用药。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合理用药是治疗患者的重要方式。根据患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相继出现升高,依据临床药理的作用机制,患者若在血清总胆固醇明显升高的情况下,首当其冲选择首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若在TG水平升高明显的情况下,则可使用贝特类药物;若TG、TC水平均升高明显,则可考虑联合用药治疗[4]。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需长时间服药治疗;无效:上述标准未得到,甚至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过敏反应、肌肉反应、一般反应以及肝脏等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计算,其中,研究中用到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来检验表示,而计数资料则用率(%)来表示,用2来检验,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评价结果

2.1评价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76.36%,其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1。


\
 


2.2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3.64%,其结果对比,P<0.05,见表2。


\
 

3讨论

他汀类药物属于一种还原酶抑制药,可减少胆固醇合成,因此早期是作为一种降脂药为人们所熟知[5]。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他汀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还有抗炎症、稳定斑块等作用[6]。在临床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比较广泛,主要用于心力衰竭疾病、脑卒中疾病以及冠心病等,在此类疾病中一般起到预防痴呆等作用。整体来看,他汀类药物在使用情况中,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稳定,但联合多种药物使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增加[7]。因此,临床通过分析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防治措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8]。

在临床使用他汀类药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一般不良反应、肝脏不良反应、肌肉反应及过敏反应等。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发生上述不良反应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76.36%,其结果对比,P<0.05。

综上所述,根据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媛媛,杜丽萍,王蕴怡,等.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产生机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40(1):174-177.
[2]Carla Carnovale,Paolo Pellegrino,Valentina Perrone et al.Establish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atins and-eough:case series report and analysi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databases[J].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4,70(12):1529-1531.
[3]张文林.他汀药物临床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176-176.
[4]赵晓玲,王明.我院他汀类药物用于降脂治疗中的不良反应185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6,26(2):204-206.
[5]陈艳红.探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3(14):148-148.
[6]唐钦春,梁如梅.分析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1):222-223.
[7]尹鹏,严明兰,郭静.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症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1):229-230.
[8]宋桂芝,高俊瑞.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安全性再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1):14-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2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