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9 09:34: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人睡眠障碍原因,探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抽样法抽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4例因患有精神疾病且有睡眠障碍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分析探讨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治疗组27例患者,分析治疗组27例患者。结果数据结果显示,不同方法治疗后,分析治疗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治疗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价值。结论给予精神病人睡眠障碍患者施以药物治疗,同时再辅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精神疾病;睡眠障碍;药物治疗;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庞江.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57,61.

0引言

生活节奏的加快,随之带来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最常见的如抑郁、失眠等病症,给患者身心造成较大伤害[1]。近年研究表明,我国精神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而且,大部分精神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文分析精神病人睡眠障碍原因,探讨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抽样法抽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4例因患有精神疾病且有睡眠障碍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分析探讨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治疗组27例患者,分析治疗组27例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情况如以下表1所示,可进行对比分析。

\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治疗组患者施以常规口服三唑仑治疗,以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服药依据,服药剂量为0.25-1.25mg不等[3]。

给予分析治疗组患者先施以对照治疗组治疗方法,再施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4]:一是睡前口服扎来普隆,5-10mg/次。二是施以心理疗法,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疏解患者紧张情绪。三是指导患者进行联想放松性训练,如听轻音乐,做适量的运动等,由此帮助患者尽量放松精神,通过促进自律神经活动,诱导睡眠发生。四是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患者时刻感受到轻松愉悦。五是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如多与患者交流,关心患者生活,多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等。

\

 
1.3观察指标

(1)观察分析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变化情况。(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主要指标有显效、有效、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先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再对所有观察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t和2检验计量和计数资料,当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比情况如以下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价值;治疗后,分析治疗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好转。组间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数据对比情况如以下表3所示,分析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

 

3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见,睡眠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睡眠也是缓解人体脑部疲劳的最佳方法[5]。而精神病患者通常情况下,会出现入睡困难、通宵不眠、时睡时醒、早醒等以失眠症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睡眠障碍,精神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加重了患者的病情[6]。

本次分析研究中发现,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首先要认真分析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显示,主要因素为[7]:一是精神病症的影响。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多种情绪,如不同程度的兴奋、紧张、被害、焦虑或者是恐惧感。二是药物的影响。精神病患者常期服药,受药物的影响较大,患者睡眠质量不高。如患者服用的EPS及抗胆碱能等药物的副作用,就是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特别是精神病类药物,如氯氮平具有很强的镇定作用,当患者在服用了这类药物之后,由于过度镇静,使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受到影响。三是患者住院环境因素的影响。精神病院实施严格的封闭式管理,病房中人多且有噪声,受其干扰,导致患者睡眠质量显著降低,使患者睡眠障碍更加严重。在充分分析导致睡眠障碍原因的基础上,要给予患者护理干预,以此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首先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实施计划,计划中包括医疗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日常生活护理干预以及康复护理干预,并在实施中将其有机结合起来[8]。通过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巩固治疗成果,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本次观察分析中,将所抽取的54例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治疗组患者施以常规口服三唑仑治疗,给予分析治疗组患者先施以对照治疗组治疗方法,再施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分析治疗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高于对照治疗组患者,同时临床治疗效果也好于对照治疗组患者,说明研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精神病人睡眠障碍患者施以药物治疗的同时,再辅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9]。

参考文献

[1]倪海虹,任长梅,刘梅.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7):207-208.
[2]赵丹,潘瑶,金丽琴.早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3(34):296-298.
[3]吴辉霞.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8):216-21.
[4]刘俊卿,任海彦,张丽,等.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C].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2014.
[5]余利霞,徐裕,张守亚,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5(5):467-468.
[6]顾桂英,曾德志,樊学文.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初期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3,17(3):356-357.
[7]任喜荣.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6):17-19.
[8]鲍晓娟.睡眠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研究,2015,35(05):598-599.
[9]王琳.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9):2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0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