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腹部创伤(trauma of abdomen)在战时或平时都较多见,发病率并不是很高。在发生腹部创伤之后,对于受伤患者来说可能是非常危险的,容易造成不能及时知晓的实质器官或大血管创伤,进而导致整个腹腔发生感染。若发生的为腹部闭合性创伤,那么可能是由于坠落、碰撞、冲击等原因导致;若发生的为腹部开放性创伤,可能是由于刀刺、枪弹、弹片等原因导致。无论开放性或闭合性创伤,都可导致腹腔内脏损伤。常见损伤部位依次为脾、肾、肝、胃、肠等,胰、十二指肠、膈、直肠等,因位置较深,损伤率较低。对于发生腹部创伤的病人要及时进行抢救与护理,才能及时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以本院收治的116例腹部创伤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相应的急诊护理措施。
关键词: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临床特点;护理要点
本文引用格式:杨惠.腹部创伤急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271,281.
0引言
腹部创伤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创伤类型,导致腹部创伤的原因很多,例如坠落伤、冲击伤、挤压伤、打击伤、锐器刺伤、枪弹伤等等。腹部创伤可以分成闭合性创伤和开放性创伤,不论是哪种创伤类型,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脏器损伤,对患者的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3]。发生腹部创伤之后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急诊急救,保证救治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应当辅以良好的急诊护理配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急诊救治效率以及效果。本研究以接受急诊治疗的腹部创伤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相应的急诊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16例,均因发生腹部创伤接受急诊治疗及护理,其中脾破裂79例,肝破裂22例,复合损伤15例。最小年龄11岁,最大年龄62岁,男性82例,女性34例,治愈112例,死亡4例。
1.2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腹部创伤的致病原因多为交通事故、工农业创伤、生活意外、火器伤等,主要类型包括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下面分别来谈一谈:
1.2.1闭合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主要是由于受钝性暴力所导致,如果为单纯腹壁损伤通常情况下症状是较为轻微的;如果合并内脏损伤,那么患者的症状就较为严重了。在发生损伤后,如果有胃肠液、粪便等溢入腹膜腔内那么造成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概率就会很高,致使病情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腹内实质性脏器如肝、脾、胰等发生损伤,那么会造成大量血液进入腹膜腔,会引发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需要及时救治,否则可能造成患者死亡[4,5]。
1.2.2开放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主要包括贯穿伤与非贯穿伤两类,临床上比较高发的为贯穿伤,这种情况在战时多见。
1.3特征
患者在发生腹部创伤后,会导致伤员身心痛苦均较大,由于对伤情缺乏了解,一些伤员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导致伤员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临床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发凉等表现。呼吸困难者多见于合并有胸部损伤,伴有内脏出血者,随着出血量的增加,脉搏加快、变弱、血压下降,最后出现休克。胃肠道破裂可造成腹膜强烈的化学性刺激[6]。
1.3.1腹痛
伤后早期,患者指出的疼痛最重部位往往是脏器损伤部位,但早期无剧烈腹痛者并不排除内脏损伤的可能,如脾破裂患者,有时疼痛并不明显,而以失血性休克为主要症状。因此不管患者伤后腹痛情况如何,均应引起重视,不能放松警惕[7,8]。
1.3.2恶心、呕吐
胃肠道破裂、内出血、胰腺损伤或肝外胆道破裂均可刺激腹膜,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细菌性腹膜炎形成后,呕吐是肠麻痹的表现,多为持续性,吐出物大多为胃内容物及胆汁。
1.3.3腹胀
腹胀症状多在伤后晚期出现,为腹膜炎造成的肠麻痹所致,多呈持续性,且常伴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一旦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可出现腹胀。
1.3.4胃肠道出血
呕血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损伤,多混有胃液、胆汁和食物残渣,在伤后出现。伤后大便有新鲜血,说明结肠或直肠有损伤。
2护理问题
遭受到腹部创伤之后,除了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之外,还应当从护理方面多下功夫。作为急诊护理人员,应当熟悉腹部创伤患者护理中常见的护理问题:组织灌注量改变,体液不足,腹痛,这些护理问题与腹部损伤有关;此外,清理呼吸道低效,有感染的危险,有出血的危险,患者容易在伤后产生焦虑、恐惧情绪等也是常见的护理问题。
3护理目标
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将减轻患者疼痛,消除患者消极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充足的液体入量等作为主要的护理目标。
4急救护理措施
4.1根据患者实际受伤情况进行急救处理
患者在发生腹部损伤后可能合并多发性损伤情况,那么在对患者实施紧急处理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病情程度来救治。要先治疗危及到患者生命的症状,然后再处理轻微症状。对开放性腹部损伤,要及时止住出血点,妥善处理伤口。
4.2病情观察期间的护理措施
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期间的护理要注意如下几点:
4.2.1护理人员要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
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情况,随时确保这些指标正常且处于平稳状态。另外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改变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马上通知医生来处理;②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情况,以监测结果来判定患者的病情情况;③检测患者的腹部体征情况,每间隔半个小时就要监测1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来处理。
4.2.2禁食
患者在发生腹部损伤情况之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穿孔或肠麻痹情况,这个时候是不能吃任何东西的,嘱患者要禁食,同时实施有效的胃肠减压措施。待病情好转,肠功能恢复后,才能慢慢给流质饮食,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4.2.3应用抗生素
腹部损伤后可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腹腔内感染。
4.2.4病情观察期间禁忌
观察期间禁用吗啡类镇痛药,以免使患者的疾病症状被掩盖,耽误治疗。另外不能给患者灌肠。
4.2.5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护理人员要应用科学的沟通方法与患者进行交流,护理人员要多关心患者,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尊重患者,理解患者,站在患者角度多为患者着想,及时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接受现实,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这对于促进急诊治疗的顺利开展十分有利。
4.2.6术前护理措施
协助患者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工作,并向患者解释做这些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此外,如果患者存在休克症状,应及时为患者补充足够的血容量,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可采用两条静脉输液途径。
4.2.7术后护理措施
手术后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记录生命体征指标。术后禁食,等到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正常后,逐渐恢复饮食。注意保护腹腔引流管,确保引流顺畅、正常。
5讨论
腹部创伤患者能否接受及时有效的急诊治疗及护理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重大。要想保障急诊治疗的质量,还需要从急诊护理方面重点加强,对患者实施全面、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意外情况,提升急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鲁连桂.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
[2]李润科.64种休克的抢救[M].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6:201-202.
[3]张亚卓,赵文静,徐凯春,等.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6(07):418-420.
[4]王玲.腹部外科手术后营养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07):47-48.
[5]黄方毅.腹部创伤伴有高血压患者急诊手术的护理配合临床价值[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1):80-82.
[6]郭亚军.急诊绿色通道腹部创伤患者手术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204-205.
[7]王亚丽,张祎.腹部创伤患者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6):253-254.
[8]邓碧兰.腹部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方法[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04):135-1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