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肝区疼痛的观察、护理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抽选时间段为2018年1月份到2019年1月份,共选取行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临床上予以疼痛强化管理,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行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临床上予以常规护理,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疼痛情况以及干预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肝区疼痛分值变化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分值变化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开展疼痛强化管理,可有效减轻患者肝区疼痛,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区疼痛;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李忠环.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肝区疼痛的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341-342.
0引言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恶性肿瘤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原发性肝癌患者多数就诊时已发展至晚期,不符合手术治疗指征,因此非手术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开始受到关注[1-2]。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手术,其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抑制肿瘤细胞,然而期间部分患者可出现不良反应,如疼痛以及腹胀等,对后续治疗有一定影响,因此临床上还需要重视对患者的疼痛护理[3-4]。我院就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的疼痛观察以及护理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抽选时间段为2018年1月份到2019年1月份,共选取行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临床上予以疼痛强化管理,为观察组。男/女为22例/18例。年龄上下限为33岁、67岁,平均(44.12±0.21)岁。于相同时间段另选行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临床上予以常规护理,为参照组。男/女为23例和17例,年龄上下限为31岁、65岁,平均(45.02±0.10)岁。患者术前均无肝区疼痛症状,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此次研究。观察组、参照组的信息资料数据差异细微,统计处理显示P>0.05,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对存在强烈疼痛的患者及时汇报医师开展处理[5]。观察组患者开展强化疼痛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环境护理:保持患者病房空气清新,合理设置温度、湿度、采光,确保环境舒适、温馨。限制探访人员,减少噪音对患者的影响,保障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不适。
(2)心理护理:患者因病情较重,加之缺乏对介入手术的认识,因此术前容易出现负面心理,如紧张、焦虑等,导致患者肝区疼痛加重。因此临床上需要积极与患者交流,对患者说明介入手术的内容以及相关知识,介绍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疏导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开展,减轻疼痛症状[6]。
(3)体位护理:指导患者选择侧卧、半卧,提高患者舒适度,缓解腹壁紧张,使肝区疼痛减轻。局部对患者进行按摩,减轻患者疼痛,合理控制力度,防止肝块破裂、扩散。
(4)放松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身心放松训练,使患者腹壁压力刺激减轻,肌肉松弛,减轻疼痛症状。
(5)注意力转移:肝动脉栓塞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肝脏出血、肿瘤坏死、水肿等症状,且容易因胰腺动脉栓塞、胆囊动脉栓塞等导致闷胀疼痛。闷胀疼痛症状多在术后2 d逐渐缓解,腹痛症状则在术后2周逐渐缓解。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体征指标,安抚患者情绪,可通过播放音乐、看书、回忆、交流等方式使患者注意力分散和转移,减轻患者疼痛。
(6)药物护理:依据患者病情对患者疼痛症状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实施疼痛治疗,一级疼痛患者症状轻微,可予以曲马多、特耐等药物进行治疗;二级疼痛患者症状中度,应用奥施康定、强痛定等进行治疗;三级疼痛患者疼痛强烈,应用吗啡等强效麻醉剂进行治疗。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药物剂量,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机体情况,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疼痛评估。采用VAS评分量表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分值与疼痛强度呈正比。
(2)心理状态评估。焦虑情绪应用SA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抑郁情绪应用SD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分值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运行SPSS 19.0,上传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运算,计量数据的对比处理采用t检验开展运算,以均数±标准差(±s)为表述形式,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成立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分值比较
观察组的肝区疼痛分值变化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1。
2.2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分值变化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发于肝内胆管、肝细胞处,具有较高死亡率。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然而部分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肝区疼痛症状,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降低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心理状态[7-8]。
我院对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开展疼痛强化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肝区疼痛分值变化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分值变化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这是因为通过对患者实施强化疼痛管理,可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针对性干预,包括体位、环境、心理等,同时做好病情观察以及疼痛评估,针对性用药,积极予以患者鼓励和安抚,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及信心,从而提高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同时实施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李瑛,孙波,王新.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3):477-478.
[2]许晓明.舒适护理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效果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9):126-134.
[3]华正博,孙巧琳,李艳.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8,24(1):108-110.
[4]李桂梅,乔晓斐,刘文斌.疼痛护理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66-67.
[5]孙上清.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肝区疼痛的观察和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9):98.
[6]刘燕.精准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2017,16(12):158.
[7]朱梅珍,朱嬿蕾,叶建英.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910-911.
[8]李风雷,姚绍鑫,刘福军,等.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29-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