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64排螺旋CT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10 14:50: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对 64 排螺旋 CT 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考虑研究对照需求,纳入 240 例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 2015 年 1 月份至 2018 年 1 月份入院治疗,依次予以常规超声检查、64 排螺旋 CT 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40 例患者中共检出病灶 251 个。其中有 76 例患者为良性病变, 占31.7%,病灶共 80 个,占 31.9%;有 164 例患者为恶性病变,占 68.3%,病灶共 171 个,占 68.1%。与常规超声对比显示,64 排螺旋CT 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检测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 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实施 64 排螺旋 CT 检查,精确性较好, 且具有较高灵敏度以及特异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64 排螺旋 CT;脂肪肝;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

本 文引用格 式: 艾延新 .64 排螺旋 CT 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150-151.

0引言

肝脏结节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疾病类型复杂, 包括肝细胞癌、肝腺瘤、血管瘤、肝转移瘤以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等。研究显示,尽早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然而对于合并脂肪肝的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 应用常规诊断手段实施检查,无法有效反映病灶情况,容易出现误差,导致病情延误 [1-2]。我院就 64 排螺旋 CT 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中的诊断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考虑研究对照需求,纳入 240 例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 2015 年 1月份至 2018 年 1 月份入院治疗。其中男 134 例,女 106 例;年龄35-75 岁,平均(54.1±1.2)岁。患者经手术病理以及组织学活检,病理性质均确诊,均合并中度到重度脂肪肝。患者均无严重器官脏器功能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病变以及神经系统病变。

1.2方法。患者依次实施常规超声检查、64 排螺旋CT 检查。超声检查:患者平卧或者侧卧,手臂置于头部上方双侧,保持屏气或者平静呼吸,对患者肝脏进行二维超声扫查。对患者的病变位置、大小、数目、回声情况进行记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仪对患者病变内部以及周围血流情况进行检测,依据病灶血供情况进行分级,病灶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血流为 0-1 级则为良性病灶;病灶边界不清晰,形态无规则,包膜回声不明显, 存在声晕,血流为 2 级或者 3 级则为恶性病灶 [3-4]。64 排螺旋CT 检查:患者仰卧,手臂置于头部上方双侧,保持屏气或者平均呼吸,应用 64 排螺旋 CT 自足部向头部进行扫查,管电压设置为 120 kV,电流设置为 240 mA,层厚为 5 mm,扫描速度设置为 0.5 s/r。应用双桶高压注射器将 100 mL 优维显经肘前静脉注入,优维显浓度为 300-370 mgI/mL,注射速度控制为3-5 mL/s。对比剂注射后延迟15-25 s 再予以扫描。扫描图像上传工作站,并由影像学医师对图像进行观察和处理。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以及延迟期为等密度,病灶中间存在车辐状或者星状瘢痕,则为良性病灶;病灶动脉期强化,门脉期以及延迟期下降为低密度,病灶中心显示坏死, 则为恶性病灶 [5-6]。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种检查方法以及病理结果,并予以比较。同时对两种检查方法在病变良恶性判断上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率进行评估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软件为 SPSS 19.0,计量资料的数据比较应用 t 检验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数据比较应用χ 2 检验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描述为( ±s),计数资料描述为(%),若数据处理结果显示 P < 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超声、64 排螺旋 CT 与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40 例患者中共检出病灶 251 个。其中有 76 例患者为良性病变,占 31.7%,病灶共 80 个, 占 31.9%; 有 164 例患者为恶性病变,占 68.3%,病灶共171 个, 占68.1%。常规超声检查显示恶性病灶有 158 例,良性病灶有82 例。64 排螺旋 CT 检查显示恶性病灶有154 例,良性病灶有 86 例,见表 1、表 2。

\
\

2.2两种检查方法的良恶性检测情况比较。与常规超声对比显示,64 排螺旋 CT 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检测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差异明显(P < 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

\

3讨论

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病情复杂,在临床诊断上主要依据肝部细胞病理学检查以及一系列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其中肝组织病理切片活检是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金标准,然而该诊断方法属于侵入性检查,因此无法应用在常规检查工作中 [7-8]。而常规超声检查不够灵敏,MRI 则费用较高,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随着螺旋CT 技术的发展, 64 排螺旋 CT 开始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相比常规 X 线技术,64 排螺旋 CT 技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高分辨率。64 排螺旋CT 能够同时采集64 层厚度图像, 且可对任意平面图像实施重建,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且可对采集图像实施多平面成像,有利于观察病变细节以及空间解剖关系 [9-10];②高时间分辨力。64 排螺旋 CT 得扫描时间较短,造影剂剂量显著下降;③诊断精确。64 排螺旋 CT 可将扫描所得数据经常规图像显示,且经工作站后处理可实现三维立体重建、多层面重建以及器官表面重建等,通过对不同重建阈值进行调节,可使软组织、骨质结构逐层显示,从而得到相对精确的三维立体成像。

我院研究得出,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40 例患者中共检出病灶 251 个。其中有 76 例患者为良性病变, 占 31.7%, 病灶共 80 个, 占 31.9%;有 164 例患者为恶性病变,占68.3%,病灶共 171 个,占 68.1%。与常规超声对比显示,64 排螺旋 CT 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检测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差异明显(P<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 64 排螺旋 CT 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实施诊断,诊断精确,相比常规超声检查更具优势,具有较高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臧国斌.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研究[J]. 影像技术 ,2016,28(1):38.
[2]楚建军. 多排螺旋 CT 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343-345.
[3]刘金军. 多排螺旋 CT 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2):6252.
[4]李立杰 . 多排螺旋CT 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14(13):168.
[5]姚连华, 劳清富, 郑桂婵. 多排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1):86-88.
[6]钱其河, 李春英 . 多排螺旋CT 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1):10031-10032.
[7]叶富建 , 张金娟 . 多排螺旋 CT 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 医疗装备 ,2016,29(22):13-14.
[8]郭鸿平. 多排螺旋 CT 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 [J]. 医学信息 ,2017,30(7):184-185.
[9]王德广, 冯东. 多排螺旋 CT 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69):219-220.
[10]杨耀华. 多排螺旋CT 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 ( 电子版),2017,11(2):168-170.

《64 排螺旋 CT 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0/2018121002521533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