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3 09:40: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内就诊的宫颈癌患者94例,依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7)及观察组(n=47),两组均经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前者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方式完成,后者则在腹腔镜下完成,分析组间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盆腔引流时间均延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导尿管时间稍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手术;宫颈癌;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冯华.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69-70.

引言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利用手术等治疗方案治疗,比如宫颈癌根治术。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至今已经发展二十几年,随着腹腔镜设备的逐步完善、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越来越多的宫颈癌患者选择经腹腔镜手术完成宫颈癌根治术的治疗,但医生多建议早期宫颈癌可通过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而宫颈癌的治疗方式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1],需进一步研究。本次研究择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本院经门诊收治入院的宫颈癌患者94例,均利用手术切除子宫、清扫盆腔淋巴结,分析采取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以经门诊入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4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47例,年龄45-73岁,平均(52.45±6.14)岁,体质量53-76kg,平均(64.25±11.36)kg;临床分期I期35例(74.47%)、II期12例(25.53%),合并高血压者6例(12.77%),合并糖尿病者4例(8.51%),合并高血脂者5例(10.64%),合并冠心病者6例(12.77%);腺癌17例(36.17%),鳞癌30例(63.83%)。对照组,47例,年龄45-73岁,平均(52.98±6.35)岁,体质量55-78kg,平均(64.33±11.26)kg;临床分期I期33例(70.21%)、II期14例(29.79%),合并高血压者7例(14.89%),合并糖尿病者5例(10.64%),合并高血脂者6例(12.77%),合并冠心病者8例(17.02%);腺癌18例(38.30%),鳞癌29例(61.70%)。比较组间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①入院后接受血尿常规、血生化检验,腹部超声及MRI等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宫颈癌诊断。②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③所有患者、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②凝血障碍。③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者。④入组前先行接受放化疗者。⑤有远处转移癌性病灶这者。⑥传染性疾病者。

1.4方法。对照组采取开放式子宫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观察组通过腹腔镜下子宫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进行治疗:术前72 h开展肠道及阴道准备,术前24 h清洁灌肠,术前晚起至少空腹8 h,术前0.5 h,经静脉途径注入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全身麻醉,并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留置导尿管及消毒后,经皮穿刺,注入CO2,建立气腹(腹内压力14 mmHg),头低脚高位;取麦氏点及对侧反麦氏点,两侧锁骨中线与脐部外侧交汇处连线中点,分别作为鞘卡置入穿刺点;进入腹腔后,游离输尿管,切除输卵管及固有韧带,并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是否保留卵巢;切断子宫圆韧带;沿输尿管探查髂血管,并逐步清扫盆腔内淋巴结,张开膀胱子宫反折处腹膜,并向下推移膀胱,切断子宫双血管、主韧带及骶韧带;逐步向下,自阴道前穹隆进入阴道,并由阴道去除盆腔内切除的子宫、淋巴结及输卵管,清理盆腔及腹腔,待确认无遗留无残留后,关闭缝合切口[2]。

1.5观察指标。①组间围术期指标差异,按照手术时间、盆腔引流时间、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进行分析。②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按照盆腔感染、尿路感染、尿潴留及膀胱损伤进行分析,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末次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6统计学分析。以SPSS 17.0为数据分析软件,利用百分比(%)及(±s)依据表示计数及计量资料,开展χ2及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围术期指标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盆腔引流时间均延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导尿管时间稍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

 
2.2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

 
3讨论

宫颈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攀升趋势,早期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比较容易被其他疾病所掩盖。宫颈癌传统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多联用放疗或化疗进行治疗,但开腹手术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较长等特点,而随着腹腔镜等内窥镜技术的不断成熟,或更新手术方案,比如保留盆腔神经丛[3],使得腹腔镜宫颈癌手术应用率逐渐提升。

本次研究中,两组均经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方式完成,观察组在腹腔镜下完成;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耗时、盆腔引流时间延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速度缩短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良好,但需医疗机构具备一定的设备条件,而且腹腔镜手术比较复杂,因此耗时较长;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清除淋巴结效果与开放式手术相当。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的腹腔镜微创手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宫颈癌手术需加强围术期管理,甄别适应症及禁忌症患者,进而保证手术安全,促使患者尽快康复,保证预后。

参考文献

[1]刘晓婉,热孜婉古丽·吾布力,焦祯,等.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1):191-192.
[2]蒋雯.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99-100.
[3]张庆,石继红,杨静.保留盆腔神经丛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8,10(4):254-2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7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