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关于伊曲康唑混悬滴眼液的研制及质量评价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2 11:59: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自主制备伊曲康唑混悬滴眼液,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沉降体积比和粒度作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羧甲基纤维素钠、吐温80、枸橼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优化,选择最佳配比方案。并对最终处方的样品进行质量检查和稳定性考察。结果正交试验表明,最佳配方比为2.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0.10%的吐温80+2.5%的枸橼酸钠。伊曲康唑检测质量浓度在4.50-38.1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8%;按优化处方制备的伊曲康唑混悬滴眼液的性状、pH值、含量、粒度及沉降体积比均符合规定;伊曲康唑含量在第0、1、2、3个月时,伊曲康唑含量分别为100.6%、99.7%、99.9%、100.0%,其余指标基本没有变化。结论伊曲康唑混悬滴眼液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在医院推广制备。

关键词:伊曲康唑混悬滴眼液;研制;质量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霍巍,侯璐璐.关于伊曲康唑混悬滴眼液的研制及质量评价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119-120.

0引言

因为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都较差,空气中有着很多细菌、灰尘、有害颗粒等,使得我国居民眼科疾病的发生数量逐渐增加。其中真菌性角膜炎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抗真菌药物的缺乏使得该病难以得到有效治疗,患者出现失明等后遗症。很多抗真菌药物都无法直接滴入眼睛,而是口服进行治疗,效果也较慢。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之一,就是伊曲康唑,对于包括曲霉菌在内的角膜致病性真菌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1],因此很有希望治疗镰刀菌和曲霉菌。为了满足眼科临床用药的要求,本次对伊曲康唑混悬滴眼液进行研究,分析其制备过程和质量评价。

1材料

1.1材料和设备。可见分光光度计,伊曲康唑原料药和对照品,伊曲康唑混悬滴眼液(自制),吐温80,羟苯乙酯,枸橼酸钠,硼酸,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

 
1.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版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制备

2.1制备方法。取适量的注射用水,加热到85℃,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一定量,溶解到水中,搅拌均匀,备用。再取适量注射用水,同时取一定量羟苯乙酯、吐温80、枸橼酸钠以及硼酸,添加到水中,加热使所有添加物溶解,在冷却到室温之后,加入20 g伊曲康唑原料药,进行搅拌,然后与羧甲基纤维素钠融合混合,搅拌均匀,加注射用水到100 mL,在100℃条件下蒸汽灭菌,持续半小时,然后在无菌操作室内,无菌操作分装到10 mL的滴眼液瓶中。这就是整个制备过程。

2.2处方筛选。设计正交实验,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吐温80以及枸橼酸钠的质量分数列为正交因素,并分别取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对比分析对沉降体积比和粒度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综合评价,选择最佳方案。正交试验因素和水平见表1。

\
 
根据表1的内容,按照制备方法进行制备,考察滴眼液的沉降体积比和粒度,进行正交试验,得出结果见表2。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影响沉降体积比和粒度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A、C、B;A对于沉降体积比的影响显著(P<0.05),B和C对于沉降体积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滴眼液的特性,最佳配方为A3B2C3,也就是说羧甲基纤维素钠、吐温80以及枸橼酸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0.10%、2.5%。

3质量评价

本次制作的滴眼液为水性混悬滴眼液,摇匀时呈现白浊状态。测量得到pH值为6.0。进行含量测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选择255 nm),制备好标准液,并按浓度梯度制备5份浓度(分别取1.0、2.5、4.0、5.5、7.0、8.5 mL)的待测样品,发现滴眼液的质量浓度在4.50-38.10μg/m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进行回收率试验,同样使用上述方法,制的浓度梯度在低(16.02)、中(20.03)、高(23.98)μg/mL的溶液3份,进行吸光度测定,计算得出平均回收率为99.98%。对样品含量进行测定,随机取3批样品,制成溶液,进行吸光度测量,计算得到含量分别为99.8%、99.5%、100.6%。

对粒度进行测量,取本品强力摇动后,取适量放在载玻片上观察,按照相关规定:超过50μm的粒子不的超过2个,且不得检出>90μm的粒子。结果可知本品符合规定。

对沉降比体积进行检测,量取本品50 mL,充分震荡2min,记录混悬液的初始高度,静置3 h,记录最终高度,计算其比值,就是沉降体积比,按标准来说不应低于0.90。结果可知本品符合规定。

4稳定性考察

将本品使用量瓶密闭装起来,放置在40℃、75%湿度的恒温恒湿箱中,持续3个月。在每个月中旬取样进行检查,发现:本品在第0、1、2、3个月时,伊曲康唑含量分别为100.6%、99.7%、99.9%、100.0%,其余指标基本没有变化。

5讨论

伊曲康唑的抑制真菌作用较强,而且毒副作用较小[2-9]。本次对伊曲康唑混悬滴眼液的制备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评估指标和结果,最终证明本品质量稳定,可在医院推广配置[10-15]。

参考文献

[1]李玉先,赵瑞亭.伊曲康唑混悬滴眼液的研制及质量评价[J].中国药房,2013,24(9):811-813.
[2]邹庆欣.自体血清和伊曲康唑及那他霉素三联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0).
[3]刘晓,赵莉,王晓星,等.抗真菌新药泊沙康唑的临床应用及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C]//第四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0.
[4]孙凡.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3):173-173.
[5]闫文彬.伊曲康唑胶囊与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效果及对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影响评价[J].海峡药学,2019,31(01):139-140.
[6]刘莉,薛丽丽.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7(9).
[7]朱峰,王英,邓显峰,等.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慢性病学杂志,2017(1):44-45.
[8]张凯华.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5):46-47.
[9]李宁,王剑锋,卜京丽,等.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2).
[10]忻丹丽,沈降,潘飞.那他霉素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0).
[11]兰海鹰.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8):147-148.
[12]谢东文.伊曲康唑治疗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20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2715-2716.
[13]蓝海光,王远林,李红兰.伊曲康唑治疗8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药效评估[J].中国医药导刊,2013(6):1008-1009.
[14]成进魁,杨燕宁,袁静,等.板栗刺刺伤所致真菌性角膜炎14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8):816-819.
[15]乔建治,李金彦.特比奈芬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5):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7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