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中纳入60例为对象,采用随机号码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再结合肺康复锻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比对照组高,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肺康复锻炼的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锻炼;肺功能;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王红娟.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84+86.
0引言
COPD患者的气道均呈气流受限的状态,但是不完全可逆的情况,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目前,临床上注重在COPD稳定期给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干预,以促使患者的病情尽快康复,比如常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病情治疗和控制效果。本次研究旨在探讨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不同于护理干预的肺康复,对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中纳入60例为对象,纳入患者病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防治手册》[1]中的诊断标准,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采用随机号码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是19:11,年龄58-74岁、平均(62.39±2.17)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是20:10,年龄60-75岁。平均(62.41±2.03)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即给予茶碱缓释片,每次口服100 mg,一日两次,分别于早餐与睡前服用,连续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再结合肺康复锻炼干预。具体护理方案:
(1)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变化,叮嘱患者要遵医嘱用药,给患者做疾病和健康知识宣教,提供适当的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
(2)肺康复锻炼:①心理指导:面对面的与患者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做适当的心理疏导。详细讲解肺康复锻炼对患者自身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使患者对接下来的康复训练有初步的认识,告诉患者各项训练方法的机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依从性。②机体评估:深层了解患者的机体状况,掌握患者的饮食习惯、特点以及生活习惯等,给患者制定科学适宜的肺康复锻炼,注意内容要有针对性,时间和训练强度要科学合理。③康复锻炼:a.耐力锻炼。与患者沟通后让患者开始反复负重锻炼,包括上举过肩、功率车等,以此锻炼患者的上下肢,指导患者登梯以及活动平板、骑脚踏车等,每次锻炼20 min、每天2次即可。b.阻力锻炼。用弹力带和杠铃以及哑铃等器械帮助患者进行阻力锻炼,每次锻炼15 min、每天1次。c.呼吸肌锻炼。指导患者练习缩唇呼吸法,叮嘱患者要由浅到深,呼吸状态要循序渐进,将吸气和呼气的比值控制为1:2,每次10 min、每天锻炼3次。
1.3观察指标。测定并记录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吸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主要包括三个维度50个项目,该量表总计100分,得分高表示生活质量差。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功能。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与总分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的降低后幅度更大,说明生活质量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讨论
COPD在临床上的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气道炎症,这是造成生活质量不断降低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关于该病的治疗尚未研制出特效方法,只能是通过对症治疗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促进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稳定期多采用茶碱治疗,其能够实现对支气管的有效扩张,直接作用于气道,免疫调节抗炎,且有助于气道内黏液与炎症反应的有效降低。
本次研究中采用肺康复锻炼干预的30例患者的FEV1、FEV1/FVC和生活质量改善显著,可见肺康复锻炼的效果显著,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高。研究中护理工作开展时,给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心理指导,使患者对肺康复锻炼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有着初步的认识,加强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模式。随即给患者实施针对性且科学的锻炼内容,掌握患者的机体状态后给患者制定最佳锻炼方案,锻炼期间强调锻炼强度和时间的调节,整个锻炼过程不再是程序化的体质锻炼,亦保证体质偏弱的患者不会出现再次损伤的情况,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恢复。呼吸肌锻炼采用腹式呼吸法使患者的潮气量得到改善,继而减少患者的呼吸频率,随即减轻呼吸道的压力,使肺泡中的气体被充分排出,经此起到改善通气和肺组织血流的作用,患者的肺部气体交换亦可得到明显改善。缩唇呼吸锻炼可显著降低气体的流速,将患者的呼气速度有效延缓,防止患者的小气道出现过早的陷闭,随即将其肺部的残气量减少[2]。阻力锻炼和耐力锻炼有助于患者机体肌力的改善,且能够提高患者肌肉的协调性,随即改善患者的胸廓活动程度,此时气道的清洁作用可显著加强,强化患者自身的免疫应激能力,从而更好的纠正患者的呼吸状态,使其吸氧量和肺活量得到显著改善[3]。
综上所述,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叶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防治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31.
[2]李秀华.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呼吸功能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2):110.
[3]王汇,何静,唐淑慧,等.院外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0):155-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