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肝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肝结核患者中选取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ct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结果20例患者的ct影像结果显示未出现肝脏肿大8例,轻度肝脏肿大7例,中度肿大3例,重度肿大2例。肝结核类型为14例肝实质型(粟粒型3例、结节型4例、脓肿型5例、纤维钙化型2例),6例肝浆膜型,平扫显示肝包膜下有积液,邻近肝实质弧形受压。肝外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肠系膜肿胀、脾肿大、肝腹水等。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肝结核诊断,能够较好地反映肝结核患者的不同病理改变,有助于提高临床对肝结核的诊断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结核;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吴文岩,张新芝.多层螺旋CT对于肝结核的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208+210.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结核菌耐药性的增强,肝结核等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具有显著上升趋势,肝结核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肝脏病变,多继发于全身结核,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容易被其他脏器的结核表现所掩盖,因而具有较高的误诊和漏诊率。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多层螺旋CT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解多层螺旋CT在肝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了20例我院收治的肝结核患者,对其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病例20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部隐痛、乏力、潮热和轻度黄疸等会症状,均经手术或临床证实为肝结核,其中12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另外8例经穿刺活检证实。所选取的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在12-36岁,平均(22.8±4.1)岁;病程为7天至3年,平均(1.1±0.4)年。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AFP均在正常范围内,结核菌素实验阴性5例,强阳性11例,弱阳性4例,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均无异常。
1.2方法。所选20例患者均给予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所使用的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设置层厚为7 mm,扫描准直器为
1.5 mm。做好各项检查前准备后,对患者的膈顶至双肾下极进行扫描。使用碘海醇注射剂作为CT对比剂,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使用剂量为1.5 mL/kg,流速控制为2.5-3.5 mL/s。在注射对比剂后在即动脉期和即门静脉期分布延时20 s、60 s进行CT增强扫描,分析患者的CT影像结果。
1.3图像分析。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学医生共同阅片,主要包括:①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肝肿大的情况,并对患者的病灶大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②仔细观察患者的病灶强化表现,对其病灶类型进行准确判断。③观察患者的肝外表现,检查有无腹部淋巴结肿大、肾上腺病变、腹部病变、脾病变和胰病变等情况,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腹部淋巴结环形强化的情况。
2结果
通过对20例患者的CT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有8例未出现肝脏肿大的情况(见图1),7例表现为轻度肝脏肿大,3例为中度肿大,还有2例为重度肿大(见图2)。
肝脏内病灶表现为局灶分布8例,弥漫分布12例。患者病灶类型:14例肝实质型,其中粟粒型3例,CT平扫病灶显示不清,肝脏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显示边界模糊,无强化;结节型4例,平扫表现为边界模糊,稍低密度;脓肿型5例,平扫表现为稍低密度,边界不清,中心区无强化表现为稍低密度;纤维钙化型2例,钙化灶呈斑块状。另外6例为肝浆膜型,平扫显示病灶位于肝右叶后下段,包膜下有积液,肝包膜表现为局限性均匀增厚,邻近肝实质存在弧形受压。
肝外表现为:8例存在淋巴结肿大,主要分布在腹主动脉周围、肝胃韧带、胰头周围等并无诶,呈椭圆形和类圆形,增强扫描表现为环形强化5例,无强化3例,其中1例存在少许淋巴结钙化。有4例检查出存在脾肿大,1例表现为栗粒样稍低密度灶,3例为无强化和大量结节样环形强化稍低密度灶。5例检查出存在腹水,4例肠系膜肿胀。胸部表现为双肺粟粒型结核7例,双下肺背段增殖结节灶3例,肺浸润性结核4例,肺部无异常6例。
3讨论
肝结核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结核病,通常表现为肝外肺、肠等结核表现,不会出现肝病临床症状,由于肝结核缺少典型症状和体征,临床很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1]。结核菌感染是引发肝结核的主要病因,食欲不振、右上腹痛、发热以及乏力等都是肝结核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肝结核患者数量也具有逐年上升趋势[2]。有研究报道,在因急慢性粟粒型肺结核死亡的患者中有80%的患者都伴有肝结核,肝结核通常由其他脏器结核传播及扩散所致,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早发现和诊断肝结核,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是的关键[3-4]。因此,探讨有效的肝结核诊断方法极为重要。肝结核根据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可范围肝浆膜型、肝实质型等类型,本研究中,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肝结核患者对其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例未出现肝脏肿大,其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肿大。肝脏内病灶弥漫分布12例,局灶分布8例,肝结核类型为肝浆膜型6例,表现为肝包膜局限性均匀增厚,肝实质型14例,其中粟粒型CT平扫肝脏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边界模糊无强化;结节型和脓肿型平扫表现为边界模糊,稍低密度;5例,脓肿型中心区无强化呈稍低密度;纤维钙化型的钙化灶呈斑块状。肝外表现为肠系膜肿胀、淋巴结肿大和肝腹水等[5-7]。
总而言之,多层螺旋CT在肝结核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准确地反映肝结核患者的各部位各阶段的病理改变情况,能够及大地提高CT对肝结核的诊断效果,可加强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勋,徐佳,鲁植艳,等.多层螺旋CT对浆膜型肝结核的诊断价值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07):1269-1272.
[2]刘丽,丁世荣,蒲鹏,等.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7,26(03):373-379.
[3]王全永.肝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J].肝脏,2016,21(9):746-748.
[4]邱乾德,郑祥武,许崇永.浆膜型肝结核的CT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10,30(3):204-205.
[5]康素海,谢伟,张辉.肝结核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3):227-230.
[6]曹丹,管庶春,莫华.支气管内膜结核与中央型肺癌的螺旋CT鉴别诊断[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21):1615-1616.
[7]李洪松,王霞.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390-13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