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分析及控制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1 14:13: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及控制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急诊输液室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比较进行不同管理后两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感染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分析急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能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

本文引用格式:沈兰.急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分析及控制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259,267.

0引言

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急诊输液室每日接待很多患者,是医院不可或缺的病室,它的服务质量是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由于急诊输液室每日接诊量大,人员流动多,在流行病发生时极易引起接触感染。因此,急诊输液室是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易发地[1]。为提升其护理质量,减少感染的发生,现对急诊输液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采取措施对其加强管理,详细内容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来我院急诊输液室输液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平均将其分成两组。研究组年龄在5~84岁,平均(38.9±6.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88岁,平均(39.4±6.6)岁。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等基本信息,没有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进行一般管理,研究组则加强对急诊输液室的管理,详细内容如下。

1.2.1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

(1)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维持在50%~60%;若患者为儿童则应将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维持在55%~65%[2]。

保持室内卫生:注意病室卫生,定期打扫,每日用消毒水对地面和墙面进行消毒,每个病室应用本室专用的清洁设施,禁止各病室混用。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每日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 h,主要在病人比较多的时间点,12:00~13:00,18:00~19:00。

(2)每日打扫完毕后需对拖把进行消毒处理,并在晾干后放在专门的地方备用。为检测病室的清洁程度,每月都需检测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及工作人员手。

(3)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通:减少病室的人员流动量,减少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告知患者为营造和谐、安静、温馨的就医环境,需减少陪同家属的数量,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就医环境,保证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3]。做好患者心理工作,若有需要可告知医护人员,尽可能独立输液,最大程度地减少传染源。

1.2.2依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及消毒隔离

(1)护士专业需要:在实施任何操作前应进行相关准备,整理好衣帽,戴口罩。而后依照七步洗手法在操作前后进行手部清洁,防止感染。

(2)配药:配药前后进行手部清洁,输液前配置药品,不要将配好的药品放置过长时间,避免变质,输液器注射器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4]。护理人员应对各项药品的储存条件、用药方法、禁忌等信息了然于胸,避免出现用药错误。

(3)用物消毒:止血带为单人一次性用品,用后需进行消毒液消毒。为减少血液感染,为婴幼儿输液时,应注意操作时避免划伤,备皮刀单人一次性用品,避免回收利用出现交叉感染。

(4)治疗室管理:每天定时进行2次地面消毒和治疗台、治疗盘消毒,消毒液选择含氯消毒液,紫外线每日消毒2次,每次半小时。使用生物安全柜配置药物,注意无菌物品日期,避免过期,各类垃圾分类处理,避免环境污染[5]。

(5)依照要求进行手部清洁:相关研究显示,医务人员的手是多重疾病的传染源之一,而未洗手的医务人员,手部带菌率为100%,进行洗手后其合格率92.8%,所以,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清洁,是防治污染,减少疾病传播的重要方式。临床过程中,有很多医务人员并不熟悉七步洗手法,其实,此类方法操作简便,容易被医务人员接受。针对医务人员不熟悉的情况,每个科室都应进行手卫生培训,令医务人员掌握洗手方法。此外,在医务人员洗手池旁张贴七步洗手法操作示意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令洗手人员能够清晰明了的了解操作步骤,洗手时应用流动水,避免病菌感染。

1.2.3加强健康宣教

由于某些患者对自身及医院医疗制度的不了解,可能会出现不理解医院规章制度的情况。告知患者输液注意事项及药品的不良反应,在输液时,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全身发痒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暂停输液,等待进行下一步处理。

1.2.4重视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和培训

增强护理人员防治感染意识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第一步。因此,对于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由院感部门选择专人讲解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危害、致病菌与防治方法等知识,而后进行理论考核,有效提升其控制感染的意识[6]。此外,依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护理操作,并对每个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水平考核,在每个护理人员都合格的情况下才可进行临床工作。将无菌操作与个人绩效相挂钩,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1.3评价标准

自拟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患者的感染情况和满意,并对比两组数据。

1.4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信息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检验,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2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之间差别明显,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进行不同管理后,我们发现,研究组的感染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

\

 
3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院治疗时出现的感染,可能引发患者出现其他疾病,加重患者病情,延长病程,为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急诊输液室接诊人员多,人流量大,患者所患疾病种类众多,是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好发地,极易引发患者大规模的院内感染。医院感染包括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两种,二者的传播途径有所不同。外源性感染是医务人员通过手、输液设备、医疗器械传染给患者,或患者通过食物、饮水、飞沫、空气、餐具等传染,进而造成医院感染[7]。而内源性感染多是由医务人员用药不合理令患者体内病菌繁殖而造成的,主要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因此,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应针对其产生原因进行相应的防治。制定相应的措施,注意手卫生和急诊输液室的卫生,输液设备一次一人一用,医疗器械定时消毒,食堂餐具注意消毒。医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注意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特别是对于恶性肿瘤的患者,既要控制其病情的发展,也要控制免疫抑制剂,防止出现药物滥用现象。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明确自身的职责,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增强医院感染防治观念[8]。这次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急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风险进行管理和防治,研究组在医院感染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统计学有意义。因此对医院急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拟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能够减少医院感染的出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了整体医疗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急诊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苏颖姬.加强管理对控制急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9):55-56.
[2]张献芳.急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8,12(10):1952.
[3]刘凤春,张洁.社区输液室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措施[J].临床误诊误治,2019,6(13):90-91.
[4]陈晓燕,郑修霞.急诊注射病人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7,17(2):125-126.
[5]卢卫,何莲莲.护理管理工作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意义[J].时珍国医国药,2018,16(6):570.
[6]肖根秀.急诊注射室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18,36(5):381.
[7]唐金霞.环节管理控制急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13(22):19-20.
[8]高艳华,周珊,林萍.静脉反应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8,17(1):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6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