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冠心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1 13:29: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冠心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选定为院前急救治疗,并同时由护理人员采取急救措施进行治疗后,再转入医院内接受临床救治,对照组20例,该组患者直接被送入医院进行救治,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以及急救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分别采取护理措施后以及直接到院进行救治的效果,对照组患者直接入院进行抢救,其患者的死亡率(45.0%)明显高于观察组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后发生的死亡率(25.0%),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病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同时,对照组护理后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病发后,通过院前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能够增加患者入院以后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冠心病;院前急救;护理;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刘庆秋.冠心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357,360.

0引言

临床中,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的心脏病称为冠心病,该病导致患者的血管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变异,造成血管出现堵塞,无法正常流动,致使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症状。若是不采取急救措施,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让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所以,为了能增加冠心病患者救治成功率,需要加入护理人员的院前抢救措施进行救治。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3~85岁,平均(62.73±7.58)岁,选定为院前急救治疗,并同时由护理人员采取急救措施进行治疗后,再转入医院内接受临床救治,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56~89岁,平均(63.89±6.28)岁,该组患者直接被送入医院进行救治,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以及急救措施。通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数据差异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该组冠心病患者病发后,患者家属或者患者采用电话或者求助他人与医院进行联系,接线人员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以及所在位置,并根据对方口诉症状判定病情状况,让患者家属配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系列较为简单的基础抢救措施,缓解患者的痛苦[1]。当医护人员抵达急救现场后,立刻对患者进行专业急救,具体操作如下:①出车前准备,检查携带急救仪器设施、药品等是否正常运行并且齐全,主要携带仪器有出诊箱、心电监护仪、车载氧气瓶以及气管切开包等[2]。②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当医护人员抵达现场后,立刻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探测,查看患者意识状况,为患者提供氧气并再次与家属和患者进行病情变化的沟通,来判定患者是否直接入院还是进行就地抢救措施。为患者进行急救过程中,向患者家属讲解急救过程以及送院途中可能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患者及家属能够全力配合抢救过程。③端正患者的卧姿,使其保持平卧并快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查看患者的呼吸、血压以及脉搏是否正常,并诊断患者是否出现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现象。④即刻为患者进行高浓度氧气输送5~7 L/min,冠心病患者不管是否出现并发症,都会出现低氧血症,且程度大不相同,同时也是造成患者大面积出现梗死的原因,所以,紧急输送氧气是势在必行的。⑤在选用药物时,首先让患者使用硝酸甘油5 mg配合150~300 mg的阿司匹林进行吞服,询问患者疼痛感是否减轻,若无缓解则继续为患者进行肌肉注射50~100 mg的盐酸哌替啶,紧急情况下每2~4 h进行1次注射[3]。⑥竭尽全力为患者进行快速的静脉通道创建,以确保液体输送正常,若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立刻为患者进行20 mL的葡萄糖以及50~100 mg的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若患者出现休克或是低血压,则为患者进行5~10μg的多巴胺静脉滴注[4]。⑦为患者进行快速心电监护,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心律、血压以及呼吸的变化情况,随时做好急救监护记录并准备好急救除颤装置以及所需的药物[5]。

对照组:该组患者发病后,由患者家属陪同前往医院进行救治,入院前,患者家属没有对患者进行抢救措施,直接到院转交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抢救工作以及护理,该组护理为常规护理,主要为检查患者血常规以及心电图,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测以及氧气输送等急救措施。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全程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状态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9.0软件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状态并进行分析。


将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措施以及院内救治效果通过比较数据表明,对照组患者直接入院进行抢救护理,其死亡率(4 5.0%)明显高于观察组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后发生的死亡率(2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后的效果对比数据可知,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病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照组护理后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下表2所示。

\

 


3讨论

在中老年群体中,冠心病属于带有威胁性且普遍存在的疾病,同时,冠心病的发生率极高,导致死亡率急剧攀升[6]。医学临床中,收治患者病症的主要表现特征为:出现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等,为了控制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必须加大对该病治疗的关注度,同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让患者能够康复。

患者或患者家属向医院进行电话求助时,护理人员通过谈话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教导患者家属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当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刻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进行相应的药物仪器救治,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表现,采取相应的药物救治以及仪器救治。帮助患者消除自身的负面情绪,鼓励患者并转移患者注意力,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细心护送患者到达医院进行急救,与院内相关人员进行患者病情沟通,让救治目的更加明确,以此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以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观察组冠心病患者采用院前护理程序模式进行急救,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缓解了患者病发时所带来的痛苦,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生存率,患者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度也明显提高,让整个救治过程变得简单且顺利,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黄小洧.冠心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3(5):188-189.
[2]林广燕.护理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5):205-206.
[3]刘增倩.院前急救护理用于急性创伤性休克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7,12,6(9):9-10.
[4]晁丽杰.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5(32):113-114.
[5]莫干才.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6):65-67.
[6]陈飞霞,冯晓薇.关于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7):1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6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