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分析和治疗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0 14:25: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采集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0例,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通过随机法分为25例A组与25例B组,其中A组接受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B组接受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与铝碳酸镁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包括胃酸分流、食管动力障碍、不健康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高敏感性食管、不严格遵照医嘱与胆汁反流。经过对比后,B组治疗有效率相较于A组更高(P<0.05)。结论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高危人群中,可通过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有效预防,在经过相应对症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具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分析;治疗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李贝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分析和治疗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103,106.

0引言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医院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而近些年来,在我国居民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影响下,呈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1]。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指:患者十二指肠或胃部内容物出现反应情况,在侵入食管后会引发一系列如烧心与反酸等临床症状,容易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损害,需及时接受有效治疗[2]。目前临床上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以药物为主,其中以奥美拉唑及兰索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最为常见,但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无法取得明显症状控制效果,而这类型患者就被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3]。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增强患者疾病控制难度。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集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25例A组与25例B组。其中A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为20~30岁;B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为20~30岁。纳入标准:①经过相关检查后,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②经过常规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确诊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③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代谢性疾病;②存在既往消化道外科手术史;③精神异常或有精神疾病史。经过对比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调整,不进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且戒烟戒酒。

A组:本组患者接受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79)口服40 mg,1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58)口服5 mg/次,3次/d。

B组:本组患者接受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与铝碳酸镁治疗,其中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的具体用法用量与A组相同;铝碳酸镁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410)于餐后2 h口服1 g,3次/d。

1.3观察指标

(1)对所有患者发病原因进行统计。(2)根据症状积分进行评价,以0~5分作为标准,其中0分为无典型相关症状,5分为症状严重并且可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显效:经过治疗后,症状积分相较于治疗前下降>80%;有效:经过治疗后,症状积分相较于治疗前下降50%~80%;无效:经过治疗后,症状积分相较于治疗前下降<5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软件SPSS 23.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卡方和(%)来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发病原因分析


对所有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统计,具体可分为:胃酸分流24例、食管动力障碍7例、不健康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5例、高敏感性食管7例、不严格遵照医嘱3例、胆汁反流4例。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可发现相较于A组,B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3讨论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为:体内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并表现为松弛现象,同时食管体部可表现为蠕动下降、蠕动乏力及过性松弛的情况,进一步影响到胃排空能力,使得酸碱物质反流入食管,而食管的排出时间得到延长,并引发一系列相关症状[4]。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并且医学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许多人认为与食管攻击因子强化及保护因子降低具有一定联系,在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引发食管受损;同时药物也可导致食管损伤及食管裂孔疝情况出现,因此需对具体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以促进针对性治疗效果提高[5]。

在临床治疗中,以药物治疗为主,而本次研究所选用的药物包括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与铝碳酸镁。其中埃索美拉唑作为单一奥美拉唑S异构体类型药物,其光学异构具备一定特殊性,而该药物所具备的抑酸功能,可显著提高细胞壁水平,于短时间内增强抑酸作用[6]。莫沙必利作为一种强效选择性5-HT4型受体激动剂,其主要是通过对乙酰胆碱释放速度的加快,使得胃肠动力得到有效强化,该药物可有效增强食管蠕动效果,对于酸味及胆汁反流等均有一定防治作用[7]。铝碳酸镁属于一种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盐与水的化合物,其活性成分较为特殊,而层状网络结构可直接对胃酸产生作用,该药物不仅可与多数胃蛋白酶发生可逆性结合,还可于酸性环境下与胆汁酸相结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8]。

通过研究可发现,患者发病原因较多,可详细分为:胃酸分流24例、食管动力障碍7例、不健康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5例、高敏感性食管7例、不严格遵照医嘱3例、胆汁反流4例。A组治疗有效率为80%,B组治疗有效率为92%,经过对比后相较于A组,B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高危人群中,可通过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有效预防,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治疗,而经过相应对症治疗后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具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毅.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213-214.
[2]杨小艳,郭传勇,张旭.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44):3475-3479.
[3]姜柳琴,叶必星,王美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食管反流及食管动力特征分析[J].江苏医药,2018,44(8):905-908.
[4]陈仕团.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分析和治疗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5):109.
[5]杨虎.埃索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7,19(1):12-14.
[6]徐亭亭,朱生樑.从肝论治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3):78-80.
[7]Okuyama M,Nakahara K,Iwakura N,et al.Predictors of Non-Response to Acid Suppression Therapy and Efficacy of Potassium Competitive Acid Blocker Treatment in Proton Pump Inhibitor 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Gastroenterology,2017,152(5):S460.
[8]朱赞伟.黛力新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0):80-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5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