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0 13:40: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25例实验组与25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实验组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时间均更短(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可通过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有效治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

本文引用格式:刘兴华,李洪兵.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42-43.

0引言

冠心病作为心内科常见疾病类型,以老年人为高危发病群体,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可包括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饮酒过度等[1]。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属于临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但容易对患者身体及心脏功能造成损害,因此局限性较大[2]。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不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还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因此逐渐开始广泛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治疗中[3]。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5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25例实验组与25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为70~82岁,平均(76.33±3.27)岁;实验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为70~82岁,平均(75.52±3.03)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②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对比后发现,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具体操作方法为:通过对患者右心房及主动脉插管的方式,使得体外循环得以建立,待患者的主动脉受到阻断后,即可灌注停跳液灌于其中,待目标血管得以充分暴露后,通过做旁路的方式,使其与目标相吻合,当远端吻合完成后,进一步使主动脉开放,当心脏出现复跳情况后,侧壁钳钳夹患者的主动脉侧壁并打孔做旁路近端,使大隐静脉近端与升主动脉相吻合。

实验组:本组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具体手术操作方法为:待患者进行全麻处理后,在其胸骨正中处做切口,使用大隐静脉及左乳内动脉的移植血管,并给予适量肝素,提前准备好胸骨牵开器与局部心肌固定器,通过这两种器具的使用将冠状动脉固定,并依次暴露患者的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区域,最后再通过分流栓进行止血处理。确保吻合口部位得到充分暴露后,进一步减少血压所受的影响。使用准备好的滑线,对近端与远端处完成缝合处理,对无出血情况进行确定后,再于合适位置处放置好引流管,并逐层关胸。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进行统计,并加以对比分析。(2)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并加以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各指标改善效果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时间均更短,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2.2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
 

3讨论

冠心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由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导致体内血管腔出现阻塞或者狭窄情况,并引发心肌缺血与缺氧情况出现,最终形成的心脏病[4]。同时临床上还通常将冠心病进行分型,可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性冠心病[5]。目前针对治疗的方法较多,其中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属于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

冠状动脉搭桥术属于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将其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6]。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属于传统方法,该手术方法虽具备一定治疗效果,但会导致炎症递质产生及释放,进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出现,使体内器官及组织受到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最终引发呼吸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低心排等并发症[7]。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能够在心脏继续跳动情况下使冠脉灌注压得以维持,使得搏动性血流出现,对心内膜缺血情况进行有效预防,可通过中空冠状动脉内分流栓使远端处得到持续血流供应,通过近端吻合,使得供血得以恢复[8]。

通过研究可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时间均更短;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通过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有效治疗,该治疗方法不仅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还可促进术后恢复,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昌昊,何仁良.老年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研究[J].健康研究,2017,37(3):296-299.
[2]李继峰.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0):31-32.
[3]温盛燕.关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成本效益的临床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7,38(6):655-659.
[4]Clout M,Harris T,Rogers C,et al.The effects of preoperative volume replacement in diabetic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surgery: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VeRDiCT Trial)[J].Jmir Research Protocols,2017,6(6):e119.
[5]吴大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1):87-88.
[6]李勇,王华容,杨特,等.五苓散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5):663-667.
[7]Shankar P,Mueller A,Packiasabapathy S,et al.Dexmedetomidine and intravenous acetaminophe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DEXACET trial):protocol for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8,19(1):326.
[8]彭育红,汝磊生,牛亚辉,等.不宜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对比[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8,17(7):35-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5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