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幽门螺旋杆菌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8年12月各数据库符合要求的关于幽门螺旋杆菌与脑卒中的队列研究,利用Stata 12.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严格文献质量评价,最终6篇文献共16324例病例纳入本研究,合并OR(95%CI)为1.325(0.941~1.866),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综合评估在敏感性分析中是稳健的,没有观察到发表偏倚。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临床研究将会进步一深入观察及跟进。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脑卒中;队列研究;Meta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韩东阳,李昕,张江宽,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发病的Meta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51-53.
Meta-analy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Ischemic Stroke
HAN Dong-yang,LI Xin*,ZHANG Jiang-kuan,WU Q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ABSTRACT:Objec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the risk of stroke,providing evidence-based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Methods The PubMed,Embase,and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 were searched,and a cohort stud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ischemic stroke was performed in each database until December 2018.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tata 12.0 using a random effects model.analysis.Results After a rigorous literature quality evaluation,a total of 16324 cases of 6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The combined OR(95%CI)was 1.325(0.941 to 1.866),which means that H.pylori infection could not increase the risk of stroke.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was robust in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no publication bias was observed.Conclusio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can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stroke,clinical research will improve a further observation and follow-up.
KEY WORDS:Helicobacter pylori;Ischemic;Stroke;Cohort study;Meta-analysis
引言
脑卒中(stroke)是目前导致死亡和致残的第二大疾病[1]。全世界每6个人在一生中就有1个人患有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脑卒中;每6分钟就有1个人因脑卒中而永久致残。大量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明高血压、房颤、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吸烟、饮酒及高盐等均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2]。近年来,炎症和炎症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在脑卒中进展和预后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传播途径有粪-口、口-口、密切接触和动物源性等,其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持续性感染,其感染范围广、呈世界性分布,对各年龄组人群均有较高的感染率,在发展中国家其感染率高70%~90%[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溃疡,胃癌和许多胃肠外疾病[5]。此前有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存在一定的关系[6-7]。
目前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是否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有较大争议。有研究[8]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也有研究[9]认为其与卒中发病风险无关。之前的荟萃分析[8,10]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卒中风险显着增加,但这些荟萃分析包含在数据被限制在病例对照研究,其中选择性偏倚是幽门螺旋杆菌和中风之间显著关联的另一种解释。本研究对纳入的高质量队列研究进行meta分析,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进一步为临床提供相关循证证据。此外,最近几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产生了结果[11-12]。为了更全面地估计幽门螺旋杆菌对脑卒中的影响,我们对前瞻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以确定幽门螺旋杆菌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风险之间存在关联,但这种关系仍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进行荟萃分析,获得更全面的幽门螺旋杆菌对卒中风险的估计。截至2018年12月24日,对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进行了计算机检索,以确定符合条件的研究。前瞻性研究报告了多变量调整后的估计值之间的关联和中风包括在内。一个随机效应模型来计算总组合风险。在荟萃分析中纳入了6项队列研究,共包括16324名病例。综合评估在敏感性分析中是稳健的,没有观察到发表偏倚。
1资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
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加自由词的方法,检索词为“st ro ke”“C e re bro v a sc ul a r Ac c i de nt”“B ra i n Va sc ul a r Accident”“Acute Stroke”“Acut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elicobacter”“hp”和“Cohort Studies”“Cohort Study”“Cohort Analysis”“Concurrent Study”,在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2月。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已发表的有关幽门螺旋杆菌与脑卒中相关性的队列研究。(2)研究人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3)结局指标包括卒中,且提供幽门螺旋杆菌与脑卒中关系的OR、RR、HR值及其95%CI。排除标准:(1)未对幽门螺旋杆菌与脑卒中相关性进行评估。(2)会议摘要、个案报道、综述、meta分析及非队列研究。(3)重复发表的文献。
1.3文献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Z-JK和W-Q)独立检索上述数据库,阅读题目及摘要,必要时阅读全文,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针对存在争议的文献通过与第3名研究者(H-DY)协议解决。采用预先设计的表格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相关数据:第一作者、研究类型、发表年份、地区、样本量、平均随访时间结局指标的效应量OR值及95%CI。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从队列选择、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可比性及结局评估3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6分视为高质量文献。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tata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将HR或RR近似为OR。采用Q检验和I2进行异质性分析,I2<50%判定为较低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若异质性较高,应用meta回归、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对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及Egger检验进行判断。
2结果
2.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初得相关文献125篇,排除重复文献后剩余108篇,通过阅读题目及摘要排除无关文献75篇。对剩余32篇阅读全文,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篇。文献筛选流程图见图1。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见表1。
2.2幽门螺旋杆菌与脑卒中Meta分析结果
对纳入的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结果示I2=62.2%,P<0.05,提示各文献间存在中度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OR(95%CI)为1.325(0.941~1.866),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能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见图1。
2.3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剔除单个研究后各合并OR值与总合并OR值无明显差异,提示研究结果稳健性较好(图2)。
2.4发表偏倚
Begg's检验结果显示Z=1.50,P=0.133;纳入研究的漏斗图显示散点左右分布基本对称,提示该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
3讨论
近几十年来,荟萃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以便在许多研究报告同一主题的争议结果时得出更可靠的结论[13]。虽然各种因素导致了有争议的结果,但由于统计数据的低功耗,单个研究的小样本量至关重要。相比之下,荟萃分析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增加样本量并大大提高统计功效,从而获得更可靠的结果。
本研究对6篇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累积样本量16324例)后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脑卒中较未感染的脑卒中的比值比为1.325(0.941~1.866),不支持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进行敏感性分析时,逐一剔除每一个研究时,荟萃分析的结果仍然没有显着性,表明我们的研究是稳定的。
关于前瞻性研究,关于幽门螺杆菌与脑卒中之间关联的文献并不一致,大多数报道为阳性或无关联。然而,最近一个由9953名年龄较大的参与者组成的德国人口群体显示CagA阳性与心血管死亡率呈显着负相关;入选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Ⅲ的9895名参与者的全国代表性样本中的以下前瞻性队列分析支持脑卒中的反向关联,以评估幽门螺杆菌对总体和类别特异性死亡率的影响。因此,使用严格的方法对证据进行定量和系统的总结是非常必要的。最近日本学者[14]基于29876名受试者的研究中,发表了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观察到幽门螺杆菌IgG阴性组合与CagA阳性与脑卒中无关。在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仍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或CagA与中风风险之间没有关联。因此,非常有必要使用严格的方法对证据进行定量和系统的总结。在目前的荟萃分析中,根据最近发表的关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荟萃分析,我们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或CagA与脑卒中风险之间没有关联。由于本研究纳入的6篇相关文献仅有1篇提供幽门螺旋杆菌CagA阳性与脑卒中的关系,无法进行亚组分析。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已经反复假设炎症,免疫介导的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直接细菌侵入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导致幽门螺旋杆菌中风风险的机制之一。也许幽门螺旋杆菌可引起低度慢性炎症反应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但临床效果本身不足以导致最终中风发病或死亡。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多数假定途径可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毕竟是假设,需要通过未来的研究予以证实或驳斥。幽门螺旋杆菌与中风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仅限于此由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引起的脑卒中,而大多数研究涵盖心源性卒中或其他具有明确病因型的脑卒中患者,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低估或扭曲了这种关联。然而,有关卒中亚型的信息无法进一步研究脑卒中的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应考虑几个限制因素。首先,鉴于所有纳入研究的观察性质,其中一个最大的局限是这些研究无法建立或驳斥因果关系。因此,可能仍然需要大型介入性随机试验。另一个限制是我们所有的研究都使用血清阳性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指标,他们无法准确评估病原体暴露的实际情况。尽管存在胃萎缩,但血清学阳性可以持续存在,或者它可能随着胃萎缩而消失,因此如果通过直接方法研究,可能具有终身血清阳性的患者可能是阴性的。此外,基线后根除感染也可能导致观察到幽门螺杆菌与中风之间的关联减少。因此,如果作者在中风发病时也显示幽门螺旋杆菌状态,结果将更可靠。第三,如前所述确定关联是否因卒中亚型而不同将是有趣的,但很少有数据可用于分层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对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卒中相关性的荟萃分析,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Donnan,G.A.,et al.Stroke[J].The Lancet,2008,371(9624):1612-1623.
[2]Rodgers,H.,et al.Risk factors for first-ever stroke in older people in the north East of England:a population-based study[J].Stroke,2004,35(1):7-11.
[3]Martin,C.O.and M.M.Rymer.Hemorrhagic stroke: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Mo Med,2011,108(2):124-7.
[4]Ford,A.C.and A.T.Axon.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J].Helicobacter,2010,15(1):1-6.
[5]Sette,A.,et al.Epitope identification and vaccine design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J].Curr Opin Investig Drugs,2002,3(1):132-9.
[6]Markus,H.S.and M.A.Mendal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a risk factor for ischa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carotid atheroma[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8,64(1):104-7.
[7]Majka,J.,et al.Influence of chronic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risk factors[J].Med Sci Monit,2002,8(10):Cr675-84.
[8]Wang,Z.W.,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contributes to high risk of ischemic stroke:evidence from 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Neurolo gy,2012,259(12):2527-2537.
[9]Yu,M.,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stroke: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4,23(9):2233-9.
[10]Zhang,S.,et al.Cytotoxin-associated gene-A-seropositive virulent strain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a systematic review[J].Chin Med J,2008,121(10):946-951.
[11]Longo-Mbenza,B.,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identified as a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in Central Africans[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12,6:455-61.
[12]Kurkowska-Jastrzebska,I.,et al.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and blood biomarkers of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J].Croat Med J,2016,57(6):548-557.
[13]Attia,J.,A.Thakkinstian,and C.D’Este.Meta-analyses of molecular association studies:methodologic lessons for genetic epidemiology[J].J Clin Epidemiol,2003,56(4):297-303.
[14]Ikeda,A.,et al.The combin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and cytotoxin-associated gene-A seropositivity in relation to the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iddle-aged Japanese:The Japan Public Health Center-based study[J].Atherosclerosis,2013,230(1):67-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