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饮食和康复训练指导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抽取80例样本,分为两个小组,每组样本40例。一组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另一组为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饮食和康复训练指导方法。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吞咽功能改善和样本的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饮食和康复训练指导方法对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显著改善吞咽功能,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获得患者的好评,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吞咽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饮食;康复训练指导
本文引用格式:崔立新,刘丽艳.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饮食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219-220.
0引言
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理为神经功能遭到损伤,从而无法正常支配肌体和组织,导致肢体功能出现障碍[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脑卒中疾病的特殊性,存活患者遗留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大约有37%-78%,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该病预后差,致死率高[2]。因此,在临床治疗护理中,进行饮食及康复训练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改善,从而获取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样本均为入住本院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抽取样本80例。其中,患者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41岁。男、女分别为41例和39例。最短病程为9 d,最长达到39 d。所有样本入院时间均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脑出血和脑梗死分别为32例和48例。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样本分为两个小组。两组样本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包括病情监测、定时记录生命体征指标、按照医嘱给予对症支持干预、发放健康阅读手册等[3]。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
1.2.1吞咽障碍的饮食护理
(1)食物选择
容易吞咽的食物应符合以下要求:密度均匀;黏性适当;不易松散、通过咽和食管时易变形且很少在黏膜上残留;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食物增稠剂在调配食物中的应用:在各种液体食物中加一定量的食物增稠剂充分搅拌混合形成不同形状的食物。
(2)进食体位
能坐着不要躺着,能在餐桌上进餐不在床边;不能坐位的患者至少取躯干30°仰卧位,要用柔软的枕头垫在患侧肩部下,起到抬高患侧上身的作用;头部前屈,以增大舌骨肌的张力,提高喉部位置,使得食物容易通过食道;喂食者位于健侧,进食时让患者将头转向瘫痪侧。
(3)进食速度
为了保障患者进食安全,减少误吸的危险,应注意控制患者的进食速度,前一口吞咽完成后再进食下一口,避免两次食物重叠入口的现象[4]。根据患者的一口量,决定每次摄食入口量。
1.2.2吞咽功能训练
(1)空吞咽。如果每次进食速度过快,咽部的残留食物积累过多,就会引起误咽。因此,在完成一口食物的吞咽后,要指导患者进行几次空吞咽,使得咽部没有留存残留食物,再进行下一口进食。
(2)侧方吞咽。咽部两侧的“梨状隐窝”很容易残留食物,可以让患者在进食时做左、右转头的动作,用侧方吞咽,避免食物残留在隐窝部。
(3)交互吞咽。患者每吞下一口食物就饮用一口水。一方面,除去咽部残留食物;另一方面,刺激诱发吞咽反射。
(4)点头吞咽。人体的颈部后屈时会挤压会厌软骨的空间,将其中的残留食物挤出。因此,让患者在进食时尽量前屈颈部,并进行空咽。其动作形似点头,能够去除会厌骨处的残留食物。
1.2.3舌唇肌运动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舌肌和咀嚼肌功能训练。具体方法为:首先,让患者对着镜子站立或坐着,尽量伸出舌头;然后,舌头进行上、下、左、右的摆动;收回舌头,闭口进行磨牙;进行鼓腮、吹气、张颌、闭颌运动。该运动每天进行2-3次。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10 min。也可以让患者进行吹气泡训练,即用一个玻璃杯装满冷开水,里面放置一根吸管,患者吹吸管15 min,尽量保持气泡大小和数量的基本稳定。
1.2.4摄食训练
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康复护理要鼓励其自己进食,防范吞咽肌功能的萎缩[5]。在进食时,要将头偏向患侧,有利于食物进入食道;指导患者通过舌的运动推送口中残留的食物,使其顺利进入食道;确认患者完全咽下食物后再进食第2口。同时,在进食时给予少量的白开水。饮水时慎用吸管,防止液体呛入气管。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个指标对两组样本进行效果对比:一个是吞咽功能改善。采用标准吞咽功能量表评分对该指标进行评价。共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另一个是患者的满意度。采用卫生部制定的调查评分表,分为十分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研究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在改善优良率上,研究组也远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在满意度上,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为90%和9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见表2。
3讨论
吞咽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动作,需要许多神经协助才能共同完成[6]。该动作分为四个时期:准备期、自主期、咽喉期和食道期。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病症。尤其是对皮质吞咽中枢与吞咽障碍关系的研究。医学界认为,该病的发病机理为吞咽的神经受损引起,从而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临床康复治疗主要改善吞咽功能为主,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8]。但从实际情况看,常规康复护理方法无法取得较好的成效。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有少数样本的改善情况不尽如人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吞咽功能改善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在满意度方面,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为90%和97.5%。这表明,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训练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主要通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满意度。吞咽训练包括两项内容的训练:一是基础训练。二是进食训练。可见,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饮食和康复训练指导,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将饮食和康复训练指导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吞咽系统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兆韵,熊贤能.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4,14(10):237-238.
[2]尹帝楠,林琼茂.关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乡村医生,2013,23(9):164-165.
[3]洪显钗,舒美春,留盈盈,等.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4(8):950-953.
[4]詹小理,张垣,陈丽莉.吞咽功能训练操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5,22(3):59-61.
[5]何泽液,吴小丽,陈令军,等.群组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6):73-76.
[6]肖群,刘朝晖,刘睿,等.协同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9):1800-1802.
[7]李芳.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饮食护理及康复训练[J].全科护理,2015(2):140-141.
[8]王淑芳.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32):427-4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