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评定联合吞咽训练在食管癌腔镜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选取2018年4月至12月食管癌行腔镜手术的患者153例,术后病情平稳回我科病房后,由责任护士进行吞咽干预训练,予每日5次,每次3分钟;遵医嘱经口喝水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定,观察记录患者饮水呛咳等吞咽不协调发生率。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12月行腔镜手术的食管癌患者136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吞咽不协调发生率、留置胃、肠营养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带管出院例数及带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吞咽不协调发生率、术后留置胃、肠营养管时间、出院带管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吞咽功能评定联合吞咽训练在食管癌腔镜术后中的应用,能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吞咽不协调发生率、术后留置胃、肠营养管时间、出院带管率,有利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康复,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食管癌腔镜手术;术后护理;吞咽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训练
本文引用格式:李正芳,阳仁美,袁文秀,等.吞咽功能评定联合吞咽训练在食管癌腔镜术后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49+57.
0引言
食管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全球肿瘤发病率中占第六位,我国更是处于“亚洲食管癌带”上[1],食管癌发病率一直高居不下,食管癌的治疗方式仍是以根治性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微创外科的快速发展,食管癌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我科在“江氏吻合”即-端端-测测-套入吻合技术的开展下[2-3],食管癌微创腔镜手术已经在我科全覆盖。食管癌根治术中喉返神经损伤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喉返神经在食管气管沟的走形变异性复杂[4],腔镜下对喉返神经的辨认和沿喉返神经分布的淋巴结清扫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造成喉返神经损伤[5]。据报道,食管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2%,损伤喉返神经后,患者表现为声音嘶哑、进流质饮食呛咳,影响术后排痰及有异物误入气管的风险。且食管癌术后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的的禁食、禁饮,吞咽能力下降[5];在术后检查示吻合口愈合良好,遵医嘱可经口进食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饮水疼痛、呛咳等吞咽不协调情况发生,影响患者的进食,增加了痛苦体验。我科在查阅书籍、文献,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后,制定了吞咽功能训练方法及吞咽功能评定,对食管癌术后的患者进行干预,从而减少了患者术后吞咽不协调发生率、留置胃、肠营养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带管出院例数及带管出院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12月于我科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153例为实验组,平均年龄为(65±10.2)岁,回顾性的查阅病史资料,在2017年4月至12月行食管癌腔镜微创治疗的患者136例,平均年龄为(67±8.9),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行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②无严重心肺疾病;③神清合作,无交流沟通障碍者。排除标准:①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②不合作,言语交流沟通障碍的患者;③术后发生严重谵妄的患者。
1.2方法。选取收住我科的食管癌手术患者153例,行食管癌腔镜微创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为实验组,手术顺利,术后病情平稳安返病房后,积极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后,由经培训过的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护理干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具体方法为:①咬合肌训练(患者做空咀嚼动作);②舌部主动运动(前伸、后缩、舌尖舔上下唇、口角,向后卷舌);③用力吞咽空气、声带闭合训练(经鼻孔深呼气,闭唇屏气5 s,然后做清嗓动作,如常发“啊”音),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进行每日5次,每次3分钟的训练,责任护士进行指导及督促患完成训练。患者经食管造影剂检查,示吻合口愈合良好,遵医嘱可经口饮水的第二日,通过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6]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7],观察患者饮水时是否有呛咳、吞咽疼痛,饮水顺畅等吞咽协调情况,并进行记录,由责任护士统计患者术后住例院时间,术后留置胃、肠营养管留置时间,出院后带管出院例数及带管出院率。
对照组回顾性的查找分析2017年4月至12月行食管癌腔镜手术的患者136例,通过查找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住院医嘱等方式,统计患者术后吞咽不协调发生例数,计算吞咽不协调发生率,统计术后留置胃、肠营养管留置时间,出院后带管例数及带管出院率。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吞咽不协调发生率,统计留置胃、肠营养管留置时间,出院带管出院例数及带管出院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选用四格表χ2检验,计数资料选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8年4月至12月我科行食管癌手术153例患者中发生吞咽不协调发生22例,发生率为16.2%,对照组2017年4月至12月13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中吞咽不协调发生36例,发生率为23.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留置胃、肠营养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实验组少于对照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带管出院5例,出院带管率为3.6%,对照组带管出院9例,出院带管率为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食管癌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发病率好死亡率均排行全国第六位[9],其中95%的食管癌为鳞癌,胸中下段多发,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食管癌则是以腺癌为主,其中贲门癌及食管胸下段癌交多见[6]。现如今,食管癌的治疗主要方式是外科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姑息性治疗等治疗方式。随着治疗方式的进展,食管癌已由传统的开胸手术逐渐演变到如今的腔镜下微创外科治疗,腔镜手术也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及患者所选择,我科也在不断精进手术方式,其中,“江式吻合”技术的开创,减少了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给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但喉返神经所处解剖位置复杂,且分支变异较多,腔镜下对喉返神经神经的辨认困难,其中颈部吻合易损伤喉返神经;进来年,术者术中加强了对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的清扫,易造成喉返神经损伤[3]。据报道,食管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2%[3],损伤后患者可表现为吞咽疼痛、饮水呛咳等吞咽不协调的表现;且食管癌患者术前均有吞咽困难等表现,术后因为疾病恢复期等原因常时间禁食,致吞咽能力下降,术后造影显示吻合口愈合良好,遵医嘱可经口进食时,因吞咽疼痛、呛咳等不协调等影响正常进食[8],加重了患者的不适体验。我科在查阅了相关治疗后,制定了吞咽训练的方法及吞咽功能评定,术后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实验组术后吞咽不协调发生率,术后胃、肠营养管留置时间,带管出院例数及带管出院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功能训练增加了患者进食的信心,责任护士督促患者完成吞咽训练及SSA评估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定过程中,也增进了与患者的交流,鼓励患者进食,减少患者进食中的担忧等不适,吞咽功能训练及吞咽功能评定的方法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但,本研究中,实验组部分患者术后吞咽功能评定时饮水量不够评定的预定量,对照组中统计吞咽协调资料是根据病例的客观资料,患者进食时的主观吞咽感受并未收集完全。
参考文献
[1]李道娟,梁迪,靳晶,等.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趋势[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8,31(01):62-68.
[2]Zhi-Qiang Wang,Yue-Quan Jiang,Wei Xu ec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53(2018):221–229.
[3]腾飞,蔡华荣,尹哲,等.食管-胃颈部吻合方法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18(13):197-201.
[4]司运挥,杜忠良.喉返神经解剖学特征食管癌根治术的意义[J].西部医学,2016,28(4):458-460.
[5]杨智.食管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9):77-78.
[6]张缜,徐延昭,张月峰.吞咽功能训练在食管癌腔镜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致吞咽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4):1327-1329.
[7]侯晓营,邓妍.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定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62-63.
[8]周秀芳,吴敏清,孟君,等.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34-135.
[9]王亚洲.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及胸内吻合术后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比较[D].川北医学院,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