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进行性延髓麻痹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5 11:35: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进行性延髓麻痹是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较为少见,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针刺在改善进行性延髓麻痹的症状、延缓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针刺治疗本病,以风池、风府、廉泉、顶颞前斜线下2/5区为主。四穴合用,主要改善构音困难、吞咽不利及舌肌萎缩。余穴相互为用,协同配伍,补益肝肾,化痰通络。诸穴合用,并施以特殊针刺手法,使气至病所,则痰祛络通,肝肾得补,诸症渐愈。

关键词:进行性延髓麻痹;针刺;言语不清;吞咽障碍

本文引用格式:王碧君,赵蒙蒙,周娥,等.进行性延髓麻痹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314.

病例报告

患者,男,64岁,于2018年10月10日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诉:言语不清、迟缓2年伴吞咽不利7月余。病史:2017年2月因自觉言语不清,语速减慢,先后就诊于省内多家三甲医院,查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累及延髓段、胸段),脑MR扫描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刻诊:言语不清、迟缓伴吞咽不利,饮水呛咳、流涎,咀嚼困难,无四肢运动障碍及感觉异常。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沉滑。近1年来体重下降40余斤,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12年余。查体示舌肌萎缩,舌体纤颤,伸舌困难,咽反射存在,无锥体束征。中医诊断为“喑痱”,证属肝肾不足,痰浊阻络。西医诊断为进行性延髓麻痹。治以补益肝肾,化痰通络。取穴:风池、风府、百会、廉泉、承浆、内关、合谷、足三里、丰隆、太冲、三阴交、气海、中脘、顶颞前斜线下2/5区。用0.35mm×40mm毫针,坐位取双侧风池及风府快刺,针刺得气后不留针。风池向喉结方向针刺20-30mm;风府向舌根方向直刺10-15mm,尽量使双穴针感向咽喉部传导。然后取仰卧位,取气海、中脘快刺,百会向后平刺10-20mm;廉泉针尖向舌根直刺20-30mm,力求针感向舌根部位传导;顶颞前斜线下2/5区沿头皮15º刺入帽状筋膜下20-30mm;承浆斜刺5-10mm;足三里直刺20-30mm,使针感下达足踝部;太冲向涌泉方向直刺10-20mm;刺三阴交时针尖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10-20mm,使针感下达足底;余穴常规针刺。留针30min。每日1次,一周治疗5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减轻,言语不清、迟缓改善尤甚,饮水呛咳消失,流涎减轻。舌体活动较前灵活,但咀嚼仍慢,3个疗程后,症状进一步改善,现仍继续治疗中。

\

 
2按语

进行性延髓麻痹是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较为少见,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针刺在改善进行性延髓麻痹的症状、延缓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本病当属中医“喑痱”的范畴。患者中老年男性,年过半百,阴气自半,肝肾亏虚,脾胃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失常,痰浊内生,阻滞经脉,气血不达于咽喉,咽喉失于濡养,故咽喉不利,构音困难。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沉滑,也是痰浊血瘀之象。针刺治疗本病,以风池、风府、廉泉、顶颞前斜线下2/5区为主。《针灸聚英》言:“风池主大风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昏危”,吞咽障碍故涎液不得咽而上涌,即言风池可治疗吞咽障碍。从解剖结构看,到达风池穴表浅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三颈神经的皮支枕小神经;继则有皮静脉分布,深则筋膜内有颈丛神经的分支和副神经通过;穴区下方的枕下三角内有椎动脉和枕下神经。因椎基底动脉入颅形成Willis环的过程中,逐渐分出分支动脉供应舌咽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核,对于核性损伤的真性延髓麻痹得以治疗[2]。且风池穴通过C1-4神经节与颈髓、延髓前角神经元发生联系。针刺风池穴可以激发副神经及舌咽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功能,并且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供。风府穴与廉泉穴分别位于督脉、任脉上,《素问·骨空论》也较早的记载了任督二脉与吞咽障碍的联系:“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从解剖结构看,风府穴深面正对延髓部位。《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故风府穴善治脑髓病。《针灸甲乙经》:“暴喑不能言,喉嗌痛,刺风府。”风府可以改善吞咽和言语障碍。廉泉穴位于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深部有舌下神经和吞咽神经的分支,深刺既可直接刺激吞咽肌群,又可有效刺激舌咽末梢神经,反射性地增强延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利于吞咽反射弧的恢复[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指出廉泉治疗“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廉泉正当舌本之处,具有通咽利舌之功。顶颞前斜线取下2/5区为言语一区,可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发音障碍等。四穴合用,主要改善构音困难、吞咽不利及舌肌萎缩。此外,气海属任脉之经穴,为肓之原穴,主一身之气,有疏导任脉,调一身之气的功效。针刺气海穴可以调理气血、强壮脾胃、回阳固脱。实验研究表明针刺中脘穴对胃肠功能有调整作用[4],该穴传入神经元在脊神经的阶段为胸7-腰2,其神经传入节段与胃肠的传入神经节段在形态学上有所重叠交汇。中脘穴,属任脉,为足阳明胃的募穴,腑会,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此穴具有补中气、理中焦、化滞和中之功。《针灸甲乙经》载:“口噤互引……承浆主之。”承浆具有开口利机的功效。合谷、太冲配伍,为四关穴,可相互为用,协同作用较强。丰隆、足三里、内关穴、三阴交相互配伍,可健脾和胃,理气化痰,补益肝肾。

诸穴合用,并施以特殊针刺手法,使气至病所,则痰祛络通,肝肾得补,诸症渐愈。

\

 
参考文献

[1]陈明星,程为平.从解剖学角度浅析风池穴的临床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7,23(01):84-86.
[2]廖柏丹,柳元娥,彭宣军.廉泉穴不同针刺深度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08):856-859.
[3]战文翔,刘春波,李红,等.中脘穴的古今应用与研究[J].针刺研究,2006(05):311-3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1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