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早筛中的价值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3 10:44: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早期胃癌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经胃镜检查确诊的胃部疾病患者86例为临床研究对象(研究组),根据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类分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科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为参照对象(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胃泌素-17水平与胃蛋白酶原(PGⅠ、PGII)水平。结果胃癌患者的PG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胃癌患者的PGII水平与胃泌素-17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能够有效检测出胃癌患者,在胃癌早筛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胃癌;早筛;病理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本文引用格式:蔡春琼,熊健,周威,等.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早筛中的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14-215.

引言

胃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每年有17万人因为胃癌而死亡,在所有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人中占四分之一。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胃癌发病率在我国排女性第四位,男性第二位。有研究[1]显示,早期胃癌患者在行根治术后,5年的生存率在95%以上;而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术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仅在20%-30%。由此可见,加强胃癌早筛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究分析了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早期胃癌筛选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经胃镜检查确诊的胃部疾病患者86例为临床研究对象
(研究组),其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在30-72岁,平均(51.37±4.38)岁;病程在2-33个月,平均(17.2±2.3)个月;其中胃癌患者16例,胃溃疡29例,浅表性胃炎28例,萎缩性胃炎13例。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科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为参照对象(对照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8-66岁,平均(47.37±4.11)岁。

1.2方法。检查方法:两组患者在行检查的前一晚进食后,禁止再进食,空腹12小时,在次日早晨抽取静脉血5 mL,实施离心分离后,将血清贮存在温度为-20℃的冰箱内保存,准备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美国Abcam公司所产生的血清胃泌素-17检测试剂盒与芬兰Biohit公司生产的问蛋白酶原试剂盒检测患者的胃泌素-17水平与胃蛋白酶原(PGⅠ、PGII)水平。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胃泌素-17水平与胃蛋白酶原(PGⅠ、PGII)水平。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胃癌患者的PG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胃癌患者的PGII水平与胃泌素-17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
 


3结论

正常的胃黏膜组织逐步发展为胃癌,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病变过程。而胃蛋白酶原则是胃黏膜特异性功能酶-胃蛋白酶的前提,本身并无生理活性,是胃黏膜分泌、泌酸腺主细胞合成的一种酶。大部分胃蛋白酶存在于患者的胃液中,测定胃蛋白酶原的水平能够反映患者不同部位胃黏膜的情况、形态以及功能。临床将胃蛋白酶原分为PGⅠ、PGII。根据胃蛋白酶原的免疫原性、生化性质分成的是PGⅠ(1-5组)。PGII是胃底腺主细胞以及黏液颈细胞分泌出来的6-7组,也被称为胃蛋白酶原II。PGⅠ、PGII水平能够反映机体胃黏膜腺体以及细胞的数量,也能够间接的反应出黏膜的萎缩情况。再者,有研究学者[2]发现,胃癌的形成要从慢性活动性胃炎发展至萎缩性胃炎发展至异型增生发展至胃癌。人体血清中的PGⅠ含量下降是萎缩性胃炎的一个好转指标,通过PGⅠ能够早期诊断萎缩性胃炎,发现有胃癌高危的患者,能够及时给予根治性治疗,减少患者的致癌风险。

近年来,有研究[3]表明,血清胃泌素-17水平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重要参考指标,能够反映机体的窦分泌功能,胃泌素-17的升高与降低与胃癌类型、病变范围与病变部位都有一定关联。该研究认为,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壁细胞减少,胃酸分泌量减少,对于G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因此分泌的胃泌素不断增多[4-5]。胃泌素含量直接影响到癌细胞的生长以及恶性转化。有研究认为,胃癌患者的胃泌素-17水平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呈不断升高趋势,尤其是在胃癌阶段,升高最为明显。该研究认为,胃泌素-17水平的升高与胃泌素对机体胃黏膜的营养效果,以及胃泌素通过胃黏膜与受体结合,启动细胞中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有一定关联。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相较于正常人,浅表性胃炎与胃溃疡患者的PGⅠ水平明显上升,而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患者的PGⅠ水平明显下降;胃溃疡、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II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患者;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泌素-17水平更低,胃溃疡、浅表性胃炎以及胃癌患者的胃泌素-17水平明显更高[6-7]。

综上可知,联合应用胃泌素-17水平与胃蛋白酶原筛选胃癌,能够从机体的PGⅠ、PGII水平与胃泌素-17水平反应人体胃部情况,能够辅助临床确诊胃癌患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春平,赵建业,申晓军,等.血清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1):19-23.
[2]谭银利,陈和安,刘飞,等.外周血胃蛋白酶原Ⅰ与胃泌素-17及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0):945-947.
[3]王书彩,朱希燕,李琛琮,等.血清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原联合14C呼气试验在健康体检人群胃癌筛查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3):1585-1588.
[4]韩丹丹,李明,葛昕,等.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小细胞肺癌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价值[J].安徽医药,2018,22(12):2358-2361.
[5]孟丽英.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原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2):2694-2696.
[6]付爱琳,张俊璇,于琪力,等.血清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6):155.
[7]周昕瞳.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胃泌素G17水平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7):66-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9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