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生化法检测胃蛋白酶原1、胃蛋白酶原2对胃炎患者诊断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1 15:50: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生化法检测下胃蛋白酶原1和胃蛋白酶原2对胃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炎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再选择同时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对象的血清标本检测,并分析其血清胃蛋白酶原1(PG1)、胃蛋白酶原2(PG2)、胃蛋白酶原比值(PGR)的水平变化,以筛查胃炎患者。结果实验组患者的PG1、PGR水平均明显降低,PG2水平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中不同类型的胃炎患者,其PG1、PG2和PGR的水平变化均有所不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胃蛋白酶水平检测与胃镜检测诊断胃炎患者的准确性差异不大。结论血清胃蛋白酶生化检测对胃炎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其检测方法简便、无痛,便于对患病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1;胃蛋白酶原2;生化法检测;胃炎患者;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吕杨,刘阳,蒋蕊.生化法检测胃蛋白酶原1、胃蛋白酶原2对胃炎患者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187-188.

0引言

胃炎是由病菌感染、刺激性损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其早期症状体征均不典型,对胃炎疾病的筛查有所阻碍。同时,慢性胃炎疾病会逐渐恶化形成胃癌,其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如果胃炎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胃癌的发生率,以至于增加胃癌死亡的风险[1-3]。目前临床中诊断的主要依据胃镜检查,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侵入性,对患者而言其检查过程痛苦,不易普及。据诸多报道显示,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炎早期筛查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快速且无痛、便于监测等优点,在胃炎的诊断中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作用[4]。对此,本研究拟用生化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通过对胃炎患者和健康人血清标本的检测,进一步研究其在胃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下面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炎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共1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胃炎患者为实验组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31~60岁,平均(49.24±6.32)岁;按疾病类型分:浅表胃炎患者34例,萎缩性胃炎患者32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2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90例,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30~62岁,平均(48.85±6.27)岁。纳入标准:①实验组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炎患者;②对照组健康者均无肝肾疾病、胃痛以及消化道疾病;其血液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早晨进行空腹静脉血收集,3 mL。然后进行离心分离出血清,并在-20℃的环境予以保存待检。本研究应用的测试方法为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国食药监械(进)字2011第2403961号],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Cobas C502)对血清样本的乳胶凝集反应所引起的吸光度变化进行检测,并将吸光度的变化与已知浓度的校准品进行比较,以检测出PG1、PG2的含量,并计算出PGR水平(PGR=PG1/PG2)。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胃炎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胃蛋白酶水平的检测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随着胃炎患者的病变加深,PG1、PGR水平逐渐下降,经方差分析,三种胃炎疾病患者的PG1、PG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0.340、17.190,P=0.001<0.05),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之间PG2水平也明显增高,肠上皮化生患者尤其显著,经方差分析可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38,P<0.05)。且实验组不同程度胃炎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比较,其PG1、PG2、PG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血清胃蛋白酶水平检测的诊断价值

将血清胃蛋白酶水平检测与胃镜检测结果做对比,并通过病理标准进行分析,得出其诊断的准确性,两者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况如表2所示。


\
 


3讨论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发现,胃癌的发生于胃炎疾病有直接关系,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与胃癌的发生及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从而提高了胃癌疾病的发生率。在临床诊断检查中,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途径,但是其对患者的影响很大,且检查费用高,不适合普及应用。对于早期病症的筛查而言,应当予以特征性明显、准确性高且对患者伤害小的检查方式。其中,胃蛋白酶原检测可以满足这一问题。因为胃炎患者与健康者之间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差异性较大,具有特点鲜明、易分辨等优势,为胃炎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敏感可靠的指标,从而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5-6]。

胃蛋白酶原(PG)由于其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分为了2个亚群,即胃蛋白酶原1(PG1)和胃蛋白酶原2(PG2)。PG1和PG2能够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PG含量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检测血清PG的浓度为监测胃黏膜状态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7]。其中,PG1会随胃酸分泌增多而升高,随胃酸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而降低;PG2会随胃底腺管萎缩、胃上皮化生等变化而升高;同时,PG1/PG2比值(PGR)也会随胃粘膜萎缩进展程度而降低。因此,血清测量值反映了胃部疾病中不同程度的改变,为临床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价值[8]。本研究中,对胃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1/2进行了生化检测,从结果可知,随着胃炎患者的病变程度增加,PG1和PGR水平逐渐下降,PG2水平有逐渐上升趋势,且其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相关研究之后发现,因为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腺体及细胞减少更为严重,腺体及细胞减少也导致肠上皮化生的增加,因此PG2的分泌保持稳定或出现升高,进一步导致PGR降低。

综上所述,胃蛋白酶原的血清生化检测可以深入了解病人的胃粘膜萎缩程度,且其具有简便可行、非侵入、无痛苦的特点,适用人群广泛。对早期胃炎或无症状胃炎病人的筛查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促进了胃炎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胃癌发生率,提高了罹患胃癌病人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苏壬春,郭丽君,王俊平.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17检测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2018,13(2):239.
[2]Tong Y,Wu Y,Song Z,et al.The potential value of serum pepsinogen for the diagnosis of atrophic gastritis among the health check-up populations in China:a diagnostic clinical research[J].Bmc Gastroenterology,2017,17(1):88.
[3]江爱云.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0):3084-3085.
[4]李海霞,陈坤,张可名,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7):1172-1173.
[5]Massarrat S,Haj-Sheykholeslami A.Increased Serum Pepsinogen II Level as a Marker of Pangastritis and Corpus-Predominant Gastritis in Gastric Cancer Prevention[J].Archives of Iranian Medicine,2016,19(2):137-140.
[6]马曼茹,李修岭,丁松泽,等.空腹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2):17-20.
[7]樊宇靖,蓝宇,贾纯增.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诊断和随访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4):596-598.
[8]李兆申,李兆申,朱春平,等.血清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664.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