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0 10:28: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符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的患儿共计62例,并选取同时期确诊的无肠道外损害且非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共计67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患儿的肠道炎症与肠道外的损害。结果以轮状病毒为病因的肠炎患儿会出现呼吸、肝脏、肾脏、心脏、神经等系统的肠外损伤。具体临床表现中,实验组呼吸损伤的患儿出现呕吐和腹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现神经、肝脏、肾脏、心脏系统损伤的患儿在发热和脱水的比较中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和肾脏患者除发热、脱水以外,呕吐比例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肠炎会导致肠道外损伤,且损伤的程度与炎症存在关联性,应尽早确诊并进行治疗,降低肠道外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损害;临床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阿布都瓦衣提·艾比布拉,艾力哈木·吾甫尔.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116-117.

0引言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多发于小儿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和每日多次黄色水样便,如未进行及时有效的诊疗会导致患儿出现神经、肝肾等肠道外系统的损伤,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1-3]。本次试验,通过对我院近一年诊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与普通肠炎患儿的临床比较,探究患儿肠炎及其感染者所出现的肠道外损害病床表现,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符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的患儿共计62例,并选取同时期确诊的无肠道外损害且非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共计67例,在经过患儿家属同意后,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儿年龄和平均年龄分别在0.6~23个月和(11.51±2.16)个月。同时对比两组患儿在年龄、孕周等病史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试验。

1.2诊断标准

(1)患儿年龄为0~24个月;(2)患儿便检出现轮状病毒阳性;(3)患儿出现腹泻,且大便为黄稀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每天可达10余次,伴或不伴发热、呕吐;(4)大便常规镜检正常,或见少许白细胞,无吞噬细胞;(5)排除诺氏克病毒、肠腺病毒、星状病毒等引起的急性肠炎。(6)排除呼吸、肝肾以及内分泌等系统疾病[4]。

1.3方法

在患儿收治入院当天进行粪便采集、培养和抗原检测时,还需要对患儿采取电解质、血气分析以及血、尿常规等检查。并于次日清晨抽取患儿空腹时的静脉血进行ALT、AST、CK、CK-MB等指标的检测;而对于心肌酶、生化指标等可以反应心脏、肝脏等器官功能水平的检测则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给予患儿心电图和胸部X片等检查;如有患儿有抽搐现象,需要对此患儿采取脑电图、脑脊液等检查。医护人员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检测记录[5]。


\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肠炎患儿发热、呕吐、腹泻以及脱水等临床表现出现的例数,同时记录实验组患儿出现心脏、肝脏、肾脏、呼吸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的患儿。其中呼吸系统损伤:患儿出现咳嗽、流涕等症状,而肺部听诊和胸片为正常,为呼吸道损伤;心脏受损:AST、CK、LDH至少一项高出诊断标准,出现心电图T波,P-R段以及S-T段的心肌受损图像;肝脏受损:ALT、r-GT、AST、TBIL、DBIL在至少一项高出诊断标准或ALB<35 g/L,且肝炎病毒抗原检测阴性。肾脏损伤:尿素氮、肌酐或尿蛋白、红细胞高于诊断标准;神经损伤:出现脑膜刺激征等症状。

1.5统计学处理

通过对患者的护理和随访记录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临床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s)和(%)表示,组间采用t和2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出现发热时间≥3 d、腹泻≥10次/d、呕吐时间≥3 d、中重度脱水的数例进行观察记录。

2.1对照组患儿临床表现

67例无肠道外损害且非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和脱水的数例分别11例(16.42%)、21例(31.34%)、23例(34.33%)、14例(20.90%)。

2.2实验组患儿临床表现

①呼吸损伤为39例(62.90%),上述症状数例为:6例(15.38%)、18例(46.15%)、20例(51.28%)、7例(17.95%);②心脏损伤为27例(43.55%),症状例数为:8例(29.63%)、10例(37.04%)、11例(40.74%)、10例(37.04%);③肝脏损伤为21例(33.87%);症状例数为:7例(33.33%)、5例(23.81%)、7例(33.33%)、9例(42.86%);④肾脏损伤为8例(12.90%),症状数例为:4例(50.00%)、3例(37.50%)、5例(62.50%)、3例(37.50%);⑤神经系统损伤为3例(4.84%),症状数例为:1例(33.33%)、1例(33.33%)、1例(33.33%)、2例(66.67%)。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出现呼吸系统损伤、心脏受损、肝脏受损、肾脏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分别为62.90%、43.55%、33.87%、12.90%、4.84%。而在呼吸损伤中出现呕吐和腹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P>0.0 5);而出现神经、肝脏、肾脏、心脏系统损伤中出现发热和脱水的比较高于对照组(P<0.05),且神经和肾脏患者除发热、脱水以外,呕吐比例也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它可以通过粪口途径进入体内,与小肠的粘膜细胞进行黏连并产生毒素造成细胞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脱水以及炎症反应,若不进行及时有效地诊疗,会造成患者出现肠道外损伤,例如胃肠出血、Reye综合征、脑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目前轮状病毒所造成的肠炎患者群体主要是儿童,由于儿童的机体免疫功能未发育完整、免疫力较低,因而一旦出现儿童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危害性更高,严重时会出现患儿死亡的情况[6]。

本次试验,通过对比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与无肠道外显差异性(P>0.05),这也与朱光俊等和徐小娟等[8-9]的试验损害、非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轮状病毒肠炎可以引起多种肠道外损伤,例如:呼吸系统、肾脏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7]。其中在实验组患者并发呼吸系统损伤的患者共39例(62.90%),在呕吐、腹泻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46.15%、51.28%和31.34%、34.33%(P<0.05);而并发心脏、肝脏损伤发生率为43.55%、33.87%,在发热、脱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29.63%与37.04%、33.87%与42.86%、17.91%与20.90%(P<0.05);在并发神经和肾脏患儿发生率为12.90%、4.84%,在出现发热、呕吐、脱水等临床症状50.00%、62.50%、37.50%和33.33%、33.33%、6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而在其他临床表现则无明研究具有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轮状病毒肠炎对患儿会造成肠道外损害,且损伤程度与患儿肠炎炎症具有关联性,应对有轮状病毒肠炎病症的患者尽早诊断及治疗,降低肠道外损伤的发生。

\

 
参考文献

[1]刘纯义,孙毅,郎新玲,等.10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1(1):52-53.
[2]龚四堂,肖作源,陈惠芹,等.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2):159-162.
[3]黄珠能.65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免疫反应及肠外损伤的研究[J].医学综述,2012,18(14):2323-2324.
[4]吴勇,蔡俊伟,李立浩.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胃肠外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12):1496-1498.
[5]宋金涛.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9):37-39.
[6]杨黎明,方玉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的流行及临床调查[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5):371-373.
[7]吴捷,马立新,孙梅.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脏器损伤及免疫状态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10,17(3):217-219.
[8]朱光俊,张钦怡,袁远,等.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致肠外脏器损伤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0):2571-2572.
[9]徐小娟,方彩文,茅慧萍,等.轮状病毒肠炎肠外器官损伤的临床研究[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5,42(3):208-2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