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医护工作也有着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妇产科作为医院重要组成,安全必然是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会因护理人员、患者以及科室工作制度等多方面因素而形成安全隐患,因而需要妇产科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解决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魏果弟.浅谈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346-347.
0引言
众所周知,妇产科护理工作和产妇以及婴儿健康有着紧密联系,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只要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形成医疗纠纷。当前社会对医疗水平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需要妇产科护理人员正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对策,保障妇产科护理安全。
1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因素。由于妇产科较为特殊,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生命安全,对护理人员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但当前妇产科护理人员普遍存在以下隐患:首先专业水平偏低;相关调查研究指出,大部分妇产科医疗纠纷和事故中,护理人员综合技能偏低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普遍表现为专业水平不足,无法准确判断新生儿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以致于措施最佳抢救和治疗时机,造成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妇产科会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主要并发症有羊水栓塞和产后出血,但部分医院妇产科治疗并发症药物和设备不齐全,或判断产妇症状时存在误差,进而引发医疗纠纷。其次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目前医疗机构因客观和非客观因素导致护理人员偏少,每个护理人员复杂多项工作,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心理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状态,较易导致护理人员内心烦躁,进而降低责任心。特别妇产科值夜班护理人员未按照规章制度和规定时间查房或没有及时查房,在查房时精神涣散,没有详细记录患者情况或发觉母婴异常,延迟最佳救治时间。
1.2患者自身因素。相关研究指出,妇产科护理中部分安全隐患应归结于患者,普遍表现为部分产妇潜意识认为分娩危险性很低,因而在待产期间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更没有按照医生叮嘱进行适量运动以及合理饮食。部分产妇因不了解分娩知识,在待产时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都为妇产科工作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产妇在分娩中出现意外情况,而产妇以及家属没有第一时间配合医护人员签署手术同意书,以致于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引发医疗纠纷。
1.3科室制度因素。管理制度是导致妇产科护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之。毫无疑问,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妇产科工作人员起的制约作用。当前大部分医院科室针对护理人员管理都采取相简单的方式,并非结合护理人员特点和实际情况安排工作。不管护理人员职称、年龄、学历存在多大的差别,基本做的都是相同的工作,安排相同的倒班时间,这种情况就出现大家拿相同的工资,护理工作如一摊死水,严重降低护理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重要影响妇产科工作效率和质量。
2解决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措施
2.1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当前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医学领域也越来越重视引入以人为本理念,注重患者精神体验,提高护理和治疗效果。而在妇产科护理中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理念需要护理人员全面配合,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增强自身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应定期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参与系统化专业技术和理论基础培训,学习全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护理人员在业务培训中能深入认识以人为本理念并紧紧和妇产科护理工作相结合,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必要时可邀请国内以及国外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详细讲解妇产科护理技巧和相关注意事项,明确指出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误区,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医院还可加强与专业医院机构沟通合作,定期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前往先进医院学习新型护理理念和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全面了解产妇妊娠期危险因素,充分考虑产妇实际需求和胎儿健康安全,关注产妇尿频、早孕反应、体重增加、乳房变化等各种表现,明确告知产妇身体异常变化原因,消除产妇不安心理。业务培训中还应强调增强护患沟通重要性,护理人员应积极学习沟通技巧,便于在和产妇以及家属沟通交流中赢得对方的信任。尤其在面对产妇时应保持温和亲切的态度,衣着整齐,面带微笑,提高产妇配合度。此外医院还需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思想教育,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对护理工作以及患者的责任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
2.2建立良好和谐护患关系。相关调查研究指出,大部分产妇会因分娩产生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如不妥善解决则会影响胎儿分娩,乃至产妇生命健康。首先自然分娩;医护人员在自然分娩期间应为产妇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明确告知产妇分娩是女性自然生理现象,但初产妇对于这种情况十分陌生,分娩过程中产生的应激源头则会造成生理和心理方面应激。再加上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也会使其机体内部平衡受到影响,关系到胎儿是否能成功娩出。所以在分娩期间应注重产妇心理疏导,温柔且细心地检查产妇宫缩和胎心情况,引导产妇采用正确腹式呼吸,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疑问,使产妇安心分娩。其次剖宫产患者;通常剖宫产手术是妇产科抢救产妇/新生儿解决难产的主要方式。大部分产妇对剖宫产手术存在主动要求和害怕手术。针对此类产妇,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为产妇讲解剖宫产手术指征,例如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头盆不称、前置胎盘等,促使产妇充分认识到剖宫产手术利弊,最重要明确该手术知识解决生产困难的方式,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产妇和胎儿安全,提高产妇配合率。与此同时还需为患者营造良好氛围,妇产科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时应全面实行一对一责任护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不同工作人员护理职责,提高护理质量。
2.3健全完善护理管理机制。工作机制是妇产科开展护理工作的保障,其中涵盖工作流程和相关规章制等内容,因而健全完善妇产科工作机制对保障护理安全和减少医疗纠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结合妇产科科室特点制定工作流程,针对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的妇产科疾病要明确其病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护理流程,提高护理工作针对性。其次健全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妇产科护理工作一项对心理要求、耐力、体力等有着较高要求的工作,制定护理工作制度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使工作制度更有弹性,也为护理人员留下充足休息时间,以充沛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第三制定护理监督制度;妇产科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时需要对其选派专业的工作人员采取定期或非定期方式监督其工作,必要时可将考察情况与年底绩效考核相挂钩,调动护理人员参与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督促其按照规章制定开展各项护理人员。监督时需要重点考察责任心薄弱和专业技术欠缺的护理人员,使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改善自身不足的存在,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在经济学领域属于独立名词,应有到医学领域后则指对医院具备医疗设备、医院环境、就诊患者、医护人员护理意识和方法、各种类型治疗药物、护理工作程序、护理人员工作态度等多种风险因素实施的科学管理。成立专门风险管理小组是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前提,因而需要在小组内部下设置各个风险管理小组,其中包括医疗器械设备护理管理小组、被褥护理管理小组、输液护理管理小组、服药护理管理小组等。在小组运行中需要明确各个小组成员需要肩负的义务和责任,保证每位风险管理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均能各司其职。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在每周会议上分析和讨论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例如科室护理人员在交接班中应明确特殊护理患者情况以及在治疗和护理中采取哪些特殊护理。
3结论
总之,妇产科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较易发生护理纠纷和风险的科室。护理人员在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应不断更新自身护理理念和方式,积极和患者以及家属沟通交流,尽量避免部分问题发生,最大限度保障妇产科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顾玲玲.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临床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6):138-139.
[2]谢红梅,藏立新.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114-115.
[3]邓雪辉,夏青青.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8):186-188.
[4]孙晶晶.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医,2017,31(5):397-398.
[5]王秋惠.浅析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其预防对策[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1):144-145.
[6]陈静.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1):132-1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