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患者自由生活状态下非透析与透析的能量消耗。方法选择为我院透析患者为透析组,选择可比性较强的非透析患者作为非透析组,两组均为30例,均使用营养学一日能量消耗表对患者1 d能量消耗进行记录。结果非透析组卧位、坐位、1 d能量消耗低于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1 d能量消耗对比腹膜透析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站立、行走、卧位能量消耗比例比较腹膜透析组(P<0.05)。结论透析患者具有较高的能量消耗,需对其补充,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消耗能量一致,相比较于血液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患者具有较长的活动行走时间。
关键词:腹膜透析;肾功能衰竭;肾透析
本文引用格式:吴海涛.慢性肾脏病患者行透析后能量消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93+101.
0引言
慢性肾脏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指由于种种因素导致的慢性肾脏功能障碍及结构异常,(肾脏损害病史在3个月以上),如影像学检查异常,尿液、血液成分异常,肾GFR病理损伤或不明原因GFR下降[1]。应用维持性透析治疗的肾脏疾病患者逐年上升。慢性肾脏病患者容易出现脂肪、蛋白质、糖等代谢异常,并且透析会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个体每日活动消耗的能量变异较高,对患者自由生活下消耗的能量进行评估,对营养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2]。此次研究中,慢性肾脏病患者1日消耗的能量,使用营养学一日能量消耗调查表进行持续追踪记录,对两组体力活动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透析方法所消耗的能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接收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透析患者为透析组,选择可比性较强的非透析患者作为非透析组,两组均为30例,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8-82岁,平均(67.23±8.47)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0-80岁,平均(67.42±8.12)岁。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此次研究数据结果分为能量数据测定与基础资料测定两个部分,使用营养学一日活动能量消耗调查表对能量数据进行1 d的连续追踪记录,并对其实施能量消耗换算。基础资料包括体重、身高、性别、年龄。患者均保持正常作息习惯进行活动。
1.3统计学分析。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来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能量消耗对比。透析组站立能量为(330.26±100.33)kCal/d,行走能量为(600.23±250.71)kCal/d,非透析组站立能量为(300.52±100.46)kCal/d,行走能量为(584.43±252.14)kCal/d,无统计学意义t=1.147,P=0.256;t=0.243,P=0.809)。透析组卧位能量为(560.47±80.15)kCal/d,坐位能量为(630.28±90.14)kCal/d,能量消耗为(2230.14±190.47)kCal/d,透析组卧位能量为(460.25±80.11)kCal/d,坐位能量为(530.24±60.27)kCal/d,能量消耗为(1745.63±200.14)kCal/d,有统计学意义(t=4.844,P=0.000;t=5.053,P=0.000;t=9.605,P=000)。
2.2两组能量消耗比例对比。透析组站立耗能比例为(15.23±4.13)%,行走耗能比例为(27.56±8.23)%,卧位耗能比例为(26.56±4.23)%,坐位耗能比例为(29.76±5.41)%,非透析组站立耗能比例为(15.34±4.41)%,行走耗能比例为(28.12±8.43)%,卧位耗能比例为(27.11±4.25)%,坐位耗能比例为(29.43±5.45)%,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0.100,P=0.921;t=0.260,P=0.796;t=0.502,P=0.617;t=0.235,P=0.815)。
2.3腹膜透析组及血液透析组消耗能量对比。血液透析组站立能量为(260.46±48.23)kCal/d,,行走能量为
(750.66±250.14)kCal/d,,卧位能量为(520.67±80.15)kCal/d,,坐位能量为(610.48±20.16)kCal/d,,能量消耗为(2150.63±280.13)kCal/d,腹膜透析组站立能量为(400.36±100.56)kCal/d,,行走能量为(455.02±140.23)kCal/d,,卧位能量为(610.23±8.56)kCal/d,,坐位能量为(650.47±3.55)kCal/d,,能量消耗为(2144.89±158.53)kCal/d,两组站立、行走、卧位及坐位能量消耗有统计学意义(t=6.871,P=0.000;t=5.647,P=0.000;t=6.086,P=0.000;t=10.700,P=0.000)。两组能量消耗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0.098,P=0.923)。
2.4腹膜透析组及血液透析组消耗能量比例对比。血液透析组站立耗能比例为(12.03±1.35)%,行走耗能比例为
(34.74±8.23)%,卧位耗能比例为(24.13±3.02)%,坐位耗能比例为(29.46±8.47)%,腹膜透析组站立耗能比例为(18.56±3.55)%,行走耗能比例为(21.41±5.47)%,卧位耗能比例为(29.47±4.23)%,坐位耗能比例为(30.21±2.55)%,两组站立、行走、卧位能量消耗比例有统计学意义(t=9.417,P=0.000;t=7.388,P=0.000;t=6.086,P=0.000;t=5.627,P=0.000)。两组卧位耗能比例无统计学意义(t=0.464,P=0.644)。
3讨论
慢性肾脏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患者大部分具有代谢紊乱及营养不良,造成蛋白质能量消耗[3]。造成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因素为缺乏营养物质摄入,诱因包括以下几点:①中枢神经系统受食欲调节激素影响,患者摄食减少。②患者透析期间透析液灌腹造成的饱腹感或者身体不适导致食欲减退,对食物摄入造成影响。③由于病情原因,患者治疗过程中医生使其降低含氮物质的摄入[4]。临床上对蛋白质能量消耗进行治疗时,通常使用运动疗法、血液透析、抗炎治疗、使用生长激素、营养补充等方法,可显著提升患者食欲,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改善,增加能量摄入,对患者尿毒症症状进行改善,进而提升患者血浆蛋白水平。调查患者身体能量消耗情况,可提升患者对自身情况的了解,针对患者消耗能量状况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缺乏能量的情况进行改善,补充其能量,缩短患者治疗时间[5]。此次研究中,对非透析组与透析组患者体力活动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比较不同透析方法体力活动特点。透析组与非透析组1 d能量总消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础条件相同时,透析组消耗能量显著高于非透析组。透析组与非透析组站立、行走、卧位及坐位能量消耗比例(P>0.05)非透析组卧位与坐位能量消耗低于透析组,可能是导致两组1 d能量总消耗出现差异的原因。因为透析会造成非生理性刺激,可能增加机体耗能,且透析患者微炎症情况较为普遍,并且炎症可增加机体耗能,以上都可能增加耗能。血液透析组站立、卧位、行走消耗能量比例比较腹膜透析组(P<0.05),可能是因为血液透析患者站立及卧位时间长造成。血液透析组消耗能量和行走耗能量比例低于腹膜透析组,说明腹膜透析患者具有较长的活动行走时间,透析对其产生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实施透析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能量消耗,需对其进行能量补充,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具有相同的总体消耗能量,但是腹膜透析患者具有较长的活动行走时间,因此在进行透析方式的选择时,应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蒙军平,赵洁,张涵,等.慢性肾脏病患者行透析后能量消耗22例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4(1):23-25.
[2]牟舒月,李鑫,朱立丹,等.慢性肾脏病等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行血液透析的护理[J].现代养生,2016,12(2):259-259.
[3]梁丹华,谭荣韶,刘岩,等.三种营养筛查工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相关性蛋白质-能量消耗的评价比较[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7,24(3):138-142.
[4]韦秀芳,阮素莲,谢兴文.慢性肾功能衰竭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3):160-161.
[5]杨丽莉,陈琦,王鸣,等.血液透析患者PCT水平与透析充分性、微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的关系研究[J].浙江医学,2017,39(24):2225-22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