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6 15:58: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现阶段,人类致死疾病众多,而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有关研究报道,有一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死亡者由于出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而在发病1 h便死亡。根据有关文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的机械灌注和药物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作为院内抢救的基础,院前急救是进行急救要采取的首个步骤,在医疗救助系统中不可或缺。要挽回患者生命,使急救预后得到改善,院前急救护理就必须做到准确、快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本文引用格式:冯喜,韦彦芳,韦慧芳.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36-37.

Research Progress on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ENG Xi,WEI Yan-fang,WEI Hui-fa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Nanning,Guangxi,530000)

ABSTRACT: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fatal diseases in humans currently.According to relevant study and reports,half of the patients who died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f ST-segment elevation suffered from fatal arrhythmia and then die within one hour of onset.Accord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early mechanical perfusion and medication have certain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s the basis of hospital rescue,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 is the first step of first aid,which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medical rescue system.Accurate and rapid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 is essential to save lives of the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first aid.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Nursing measures;Research progress

0引言

患者由于血流中断或冠脉闭塞等导致心肌出现缺血性局部坏死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其会给患者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例如心律失常、休克、猝死、心力衰竭等。事实上,有许多AMI患者都死于到达医院之前[1]。抢救时间很大一部分决定了AMI患者的临床预后。现阶段,临床上护理研究正在大力发展,这一趋势引领了AMI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使患者抢救时间得到了一定延长,提前采取了临床的有效干预,从而显著的促进了入院后的抢救效率,并使死亡率得到降低。本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进展展开探讨,如下为具体总结汇报。

\

 
1AMI患者院前急救概述

患者在入院前的现场急救,即心肺复苏、维持生命提升等院前初步诊治及检查就是院前急救。患者接受院前紧急处理,能使奄奄一息的心肌细胞和心脏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挽救和保护,使发病后得到救治的之间得到有效减短,使心肌缺血范围得到缩小,一定程度避免扩大梗死面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当今许多医院已经注意到了院前护理的关键所在,开始重视其作用,医院为了构建院前急救护理团队,选择心理素质良好的、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的护理人员构成,包括急救司机也要有较强的方向感和良好的驾驶技术,从而做到团队的强应急沟通能力、过硬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丰富的临床急救经验[3]。全部人员在受到“120”急救呼叫后快速集合出发。除此,气管插管箱、心电监护仪、呼吸气囊、呼吸机、吸痰器、供氧装置、除颤仪等都是救护车内要提前准备好的设备,当然还要准备足够的医用耗材和急救药品等[4]。有关文献报道,急救车内全部急救用品和设备要做到定期检查、标识清晰、随时补充和固定摆放,这在实施临床急救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在过去,接警、出诊、现场急救、运送医院是院前的急救护理模式,而护理模式和技术通过现代的大力研究已经获得了进一步发展,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院前急救中,实现救治系统和急救网络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趋势。要想将AMI患者抢救成功,就要做到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时足够迅速,医院要有专业特色的治疗,且院前监护要平稳安全。AMI院前急救护理研究有了更新一步的突破[6],现代化院前急救网络和急救指挥系统能做到科学决策、统筹规划和共享资源,使AMI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服务做到最佳。除此,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还将院前自救纳入范围,医护人员街道“120”求救电话后,要嘱咐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询问,让患者保持头高脚低的体位,问候患者有没有急救药盒,若有硝酸甘油则放在舌下含服。院前急救人员到场之前,互救、自救能有效使致死致残率降低。根据《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肺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一文报道,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症状的患者家属不能自行护送患者到医院,必须交由专业救护车实行[7]。

2AMI院前急救护理研究进展

AMI院前急救护理研究取得巨大进步,不仅在设备和人员等做出了改善,在应用网络通讯系统方面也有一定改变,然而标准规范的转运护理流程和院前急救十分重要,能延长AMI患者抢救的时间。确保生命支持、准确的病情评估、提前预防潜在性高风险事件、遵医嘱给药等都是院前急救护理应该涵盖的内容。互救-受理-信息加工-人员调度-重症监护小组前往现场-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监护-进入医院-院内抢救是当今最常用的一套院前急救护理流程[8]。

\

 
2.1快速评估病情。急救人员抵达现场后,要对患者的自救情况、病史、服药情况等进行二次确认,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检查,观察心搏骤停、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是否存在,特别要对胸痛和心电图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对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和时间做好咨询,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和女性患者。如有必要,可以听诊肺部啰音、心率、心律等情况,了解患者有没有出现皮肤湿冷、面色苍白、颈静脉怒张、烦躁不安等情况[9]。对以上情况做好初步了解与观察后,判断AMI的标准为患者出现心肌坏死血清标志物浓度动态改变、心电图动态改变、缺血性胸痛病史等情况。实行院前护理急救时,按照心电图典型表现和改变特征可进行AMI的初步判断。院前急诊和急救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心电图检查。

2.2紧急处理。①护理人员切不可随意搬动患者,保证患者平卧,以使心脏负担尽可能减小;假如患者出现缺血症状的非ST段抬高型冠脉综合征,即NSTE-ACS,要让患者将硝酸甘油于舌下含服,并每过5分钟进行一次给药。如果患者无禁忌证,可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硝酸甘油的静脉滴注;②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措施包含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监测、血压监测和心律及心率监测[10];③心动过速、血压上升、心肌收缩增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等是STE-MI患者剧烈疼痛的表现,之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升高,导致室性心律失常;④现代护理领域研究中,普遍认同转运护理,AMI患者在经过院前急救护理后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此时可将患者通过救护车转运到院内。进行转运之前,医护人员要告知家属转运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征求家属签字后实行转运。转运过程中要固定安全,确保患者为水平位,确保各种管道通常,对病情变化进行随时的观察[11]。⑤为了纠正酸中毒,防止心律失常,要对患者实行AMI院前护理的基本措施——吸氧,从而使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得到有效提升,使心肌梗死面积得到一定减小,并使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得到缓解。实施吸氧护理时要控制好氧流量,若流量过低会导致没有足够的吸氧效果,且导致冠脉痉挛,若流量过高可能会使肺部受损。

根据研究报道,吸氧方式不同时,效果也有所不同,相较于鼻导管吸氧而言,面罩吸氧更加可以使呼吸频率降低、在氧合指数的改善效果更好,还可以将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维持在正常水平内。其余有关文献报道,对于AMI患者缺氧状态的纠正,双向正压机械通气,即BIPAP的效果比常规吸氧更好,能促进预后的改善,使生命体征更好的保持稳定[12]。另有研究表明,取32只AMI模型家兔,采取器官插管吸氧,研究结果显示制药控制SpO2超过90%就能使心肌损伤减轻;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临床护理越来越普及并认可心理护理这一护理措施,AMI患者的心理情绪受到濒临死亡感觉、剧烈胸痛等的影响而十分低迷,急救护理人员在采取急救措施时,要鼓励患者,缓解起焦虑、紧张的情绪,安慰家属和患者,使治疗配合度得到进一步提升[13];⑦对患者进行镇痛时,镇痛剂十分重要,通常进行静脉注射吗啡,剂量为3mg,如有必要在5分钟后再注射一次,注射总量不能大于15 mg,护理时要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例如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不良等[14]。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急救中十分棘手,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很高,病情变化多端且凶险、发病急骤都是其特点。良好的院前急救护理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机,从某种程度上使患者的临床预后得到改善,从而使临床病死率得到降低。现阶段,院前急救护理发展迅速,急救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15]、人员配置的优化和医院资源的整合等都大大提升了院前急救的效率,患者在接受急救时,通过控制氧流量、更好的吸氧方式、科学的病情监护和药物干预提升了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且干预措施也更加有效。总而言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对AMI患者十分必要且重要,要使患者救治率得到有效提升,就要保证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科学及护理团队的专业。

参考文献

[1]刘丽娜.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优化探讨[J].当代护士:综合版(上旬刊),2017(7):33-35.
[2]李建芳,张旭阳.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9):36-37.
[3]何娟,范春红,王海蓉.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应用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18(28):56-58.
[4]胡运龄.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05):123-124.
[5]杨树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9):42-43.
[6]栾倩千.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2):193-194.
[7]陈绪琼,刘叶青,李娜.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5):161-162.
[8]黄艳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07):118-119.
[9]李荣彦“.四化”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5):21-23.
[10]崔红云,黄静.专案三维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5):89-90.
[11]严雪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4):65-68.
[12]牛海华.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06):231-232.
[13]汪陵.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3):89-91.
[14]冯琳.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7(17):45-47.
[15]罗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5):81-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5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