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之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不采取院前急救,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94.00%,心力衰竭发生率为8.0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00%,病死率为2.00%;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74.00%,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8.0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2.00%,病死率为22.00%;两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休克;院前急救护理;预后
本文引用格式:代安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影响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317-318.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存质量均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而且,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之后,仅仅数个小时便可能并发心源性休克,以致患者的病情快速恶化,加大了抢救的难度[2]。而本文旨在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之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院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100例,时间范围为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纳入标准为:①年龄范围为45岁到75岁;②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③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同意参加,已签署同意书。按随机数字法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为45-73岁,平均(60.84±7.15)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9:21,年龄为47-75岁,平均(60.71±7.62)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见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不采取院前急救措施,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措施护理,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为:
(1)急救人员在接受急救电话之后,应迅速准备好急求药品赶到患者的所在地;在前往途中,急救人员需保持和现场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远程指导现场人员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
(2)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应及时为患者建立鼻导管给氧通路,依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同时,急救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并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病情,记录患者的病变位置等信息,在回到医院之后可及时交予医生,让其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而为患者进行有效诊断治疗。
(3)在为患者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之后,在转移患者到急救车上时应注意搬动动作的轻缓,且在搬动过程中应保证平稳不能出现剧烈地晃动现象;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急救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脉搏等)、鼻道给氧通道情况等[3]。
1.3观测指标。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的护理情况和抢救情况,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以及病死率。
1.4统计学分析。本文研究采用SPSS 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以“%”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以“均数±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t值检验。若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94.00%,心力衰竭发生率为8.0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00%,病死率为2.00%;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74.00%,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8.0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2.00%,病死率为22.00%;两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结论
院前急救是急救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急救人员以最短的时间准备好相关的急救药物,并在前往患者所在地的途中远程指导现场人员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从而为急救人员争取抢救时间。而急救人员在到达现场之后,需要尽可能地维持患者的生命并评估患者的病情,通过对患者实施吸氧等措施,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并且将患者安全地转运到医院。而在转运途中,急救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关注,主要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等体征指标,并将其一一记录,待到医院后及时交予医生以做判断[4-11]。
在本文研究中,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4.00%,心力衰竭发生率为8.0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00%,病死率为2.00%;而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74.00%,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8.0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2.00%,病死率为22.00%;两者相比存在差异,P<0.0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英,张瑶琴.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探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0):1238-1240.
[2]李凯,赵振娟.急性广泛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监测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11):1044-1047.
[3]王家鹭,张小菊,陈玉娇.院前护理干预对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2):1805-1807.
[4]韩秀梅,孙桂芝.院前急救护理并绿色通道对AMI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5):551-554.
[5]黄艳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7):857-858.
[6]陈明花.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109-111.
[7]王海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2):3133-3134.
[8]赵雪勤.101例急性心梗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及其对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20):127-129.
[9]张芳.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7):77.
[10] 赵桂艳.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8):103-105.
[11] 冯晓雷.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4):80-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