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6 14:51: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0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D-to-B时间、住院时间、心力衰竭发生率、救治成功率等进行收集整理、对比分析,探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的再灌注时间(D-to-B)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而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基层胸痛中心的建设发展,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提供优质的服务,并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胸痛中心;建设现状;发展方向;基层

本文引用格式:王立飞,甄立业,贾建峰,等.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256-257.

0引言

胸痛中心建设主要是为了给重症患者提供绿色通道救治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诊断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1]。胸痛中心是由心内科、急诊科、影像科、宣传科、导管室、医教科等联合协同,予以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疾病患者,快速诊断、危险评估处理、专诊治疗的救治体系[2]。

\

 
我院以国家、省、市相关胸痛救治中心建设为标准,开展试行了胸痛中心建设,并顺利通过中国第一批基层胸痛中心认证,运行2年多以来,医院领导给予高度重视,每月召开1次胸痛中心联席会议,参加科室有心内科、急诊科、宣传科、导管室、医教科,将近一段时间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做到持续改进。通过这一系列的建设改进,为我院胸痛患者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就医流程,提高了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本研究主要针对我院2016年至2018年建设胸痛中心以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胸痛中心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0例,经所有患者同意,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急诊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50例,其中男132例、女118例,年龄40~70岁、平均(53.8±8.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0~70 min、平均(48.6±9.8)min;研究组250例,其中男128例、女122例,年龄40~70岁、平均(54.1±8.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0~66 min、平均(48.3±9.5)min。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急诊科收治,走一般急诊科救治流程,就诊需先进行挂号缴费,再进行相关检测诊断并治疗。研究组患者走胸痛中心诊疗流程,执行“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无需先行挂号、候诊、缴费等。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10 min以内),抽取患者静脉血液样本;其次,快速完成床旁快速检测心梗三项(20 min以内),并得出诊断报告,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快速识别患者胸痛类型,予以正确的处理。最后,在30 min内,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及时转入相应专科继续进行治疗[3]。

1.3观察标准

救治时间(D-to-B):患者发生心梗后,每秒都有大量心肌细胞坏死,所以D-to-B时间越短,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越高[4]。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D-to-B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的再灌注时间(D-to-B)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救治成功率

研究组的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而救治成功率更高,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胸痛中心包括相关疾病的预防、社区教育、急诊急救、康复护理以及随访管理,是为患者提供全程医疗护理服务的体系[5]。1981年在美国建成了第一个胸痛中心,旨在为急性胸痛重症患者提供快速有效、科学规范的诊疗服务[6]。而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致死率很高,应当给予及时的诊断、积极治疗、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缩短再灌注时间,恢复心肌血流灌注,以快速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急性期患者的病死率[7]。

目前,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存在政府支持力度及资源尚有不足、胸痛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机制不完善、数据质控体系不健全、不能及时进行总结分析等问题[8]。

我院自成立胸痛中心以来,对此进行了细化管理,并取得很大的突破。具体的管理及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统一管理。将全院所有办公设备的时间进行统一,以此提高全院工作人员的时间观念,做好每一步工作的细致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2)我院作为全国医改示范县,应当做好带头示范工作。目前我院以县医院为中心,覆盖射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与卫生院形成紧密型医供体,实行心电、影像、检验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在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to-B时间已由原来的180 min缩短到现在的54 min,最短的25 min开通闭塞血管。(3)我院成立了“百堂巡讲”,以健康体检部牵头,每年下农村、进社区,进行健康知识巡讲,2018年举办了113次,取得了非常明显效果。从加强公众的认识水平出发,提高预防警惕,从而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由此可见,基层胸痛中心的建设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需要在发展中朝加速建设项目计划、争取更加有力的政府支持、加强人员的能力培训、推动质控完善等方向继续努力。

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对我院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尤其显著,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希望胸痛中心的建设发展在推广运行中,能够更加完善,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苏葵花,黄爱玲.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278-279.
[2]Lcl C,Cerqueira M,Carvalhal M,et al.A Multivariate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Obstructive Corona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Arquivos Brasileiros De Cardiologia,2017,108(4):304-314.
[3]王焕东,张艳.胸痛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6):1019-1022.
[4]李春洁,赵佳.建立胸痛中心势在必行[J].医学与哲学(B),2018,39(6):15-17.
[5]荆全民,董海.胸痛中心建立的相关问题评述[J].医学与哲学(B),2018,39(12):12-14.
[6]张岩,霍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现状和未来展望[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1):1-5.
[7]Nasis A,Meredith IT,Cameron JD,et al.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for the assessment of chest pain: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15,31(2):125-143.
[8]黄晞.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胸痛中心建设[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8,4(4):2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5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