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感知训练用于弱视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6 10:35: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感知训练对弱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弱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感知训练。8周后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135,P=0.013);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功能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BCVA、AULCSF、Smax和CutSF水平低于对照组(t=21.453、6.243、4.858、11.140,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知训练对弱视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感知;弱视;诱发电位;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姜英梅,金涛.感知训练用于弱视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66-67.

0引言

弱视是临床眼科的常见疾病,由视觉发育早期异常视觉经验所致的视力发育障碍,也是导致患者单眼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 [1]。感知训练是按照患者视功能缺陷的具体状况而制定的个性化训练项目,触发患者视细胞建立新突触活动,克服了健眼对弱视眼的压抑,激活视皮质重塑,重建视觉神经传导通路,改善视功能 [2]。本研究对我院眼科收治的 80 例弱视患者分组实施常规治疗和联合感知训练,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空间视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 2016 年 2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弱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年龄均在 8 周岁及以上,临床诊断符合弱视相关诊断标准 [3],且临床检查未发现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排除标准: 排除临床资料缺失患者;排除合并有影响研究的其他眼部疾病患者。严格筛选后入组病例数共计 80 例,对照组 40 例, 男 22 例, 女 18 例,年龄 8-41 岁, 平 均(25.32±2.35) 岁;观察组 40 例,男 20 例,女 20 例,年龄 9-40 岁,平均(25.37±2.42)岁。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基础资料差 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比性成立。研究征得所有患者及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方法。对照组 40 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结合视力检查情况对双眼弱视患者行交替遮盖;单眼弱视患者则采用全天遮盖优势眼方式,每隔 6 d 开放 1 次,持续 1 d。定期复查1 次 / 月,同时根据患者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及时调整遮盖时间。观察组 40 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感知训练,患者在训练前采集屈光状态、视力、知觉眼位、平衡点、信噪比、融合、立体视觉等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制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患者戴上双眼分视偏振镜片的眼镜,坐在距离屏幕 60 cm 处,按照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视感知觉学习训练程序进行 4 次视觉任务,每项任务间隔 2 h,1次 /d。我院视觉康复中心人员对患者进行培训,1 周至少 2天训练。两组患者共接受 8 周治疗。

1.3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视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差异。临床疗效判定: 治愈:矫正视力达到 0.9 以上,提高:矫正视力提高 0.2 或 0.2 以上,无效:矫正视力不变或倒退。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F-36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曲线下面积、峰值对比敏感度和截止空间频率。满意度的评价:总分 100 分,>90 分:非常满意,80-90 分:一般满意,<80 分:不满意。统计治疗满意率 = 非常满意率 + 一般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 SPSS 11.5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率、均数 ± 标准差表示, χ 2、t 作为检验标准。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135,P =0.013),见表 1。

\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间视功能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空间视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BCVA、AULCSF、Smax 和 CutSF 水平低于对照组(t =21.453、6.243、4.858、11.140,P< 0.001),见表 2。

\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比较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1.7±6.6)  分、
(50.8±5.9)分,t =0.643、P =0.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78.6±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1.3±7.2)分,t =12.320、P =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

3结论

弱视是作为一种发育紊乱性疾病,由早期发育斜视、屈光参差、形觉剥夺所致,以视力低下、空间视觉功能异常为主要病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弱视患者的眼部岁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常以功能性因素所致远视力低于 0.9,且不能矫正。在视觉敏感期经过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视力,改善双眼视觉功能,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加重病情, 导致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式为遮盖法, 对优势眼的遮盖,提高弱视眼的视力水平,缓解临床病症, 但对立体视觉的改善效果欠佳。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联合感知训练,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相比,创新性在于以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为依据,采用感知训练作为新型治疗方式,并以临床疗效、空间视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等具体实验数据全面证实了感知训练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弱视患者的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 结论存在局限性,应加大样本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Chung   S   T   L,Kumar   G,Li   R   W,et   al.Characteristics   of Fixational   Eye   Movements   in   Amblyopia:   Limitations o n Fi x a ti o n S t a bility an d A c u ity ? [J ] . V is i o n Research,2015,5(114):87-99.
[2]任骁方, 肖林. 视觉感知训练应用于弱视治疗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21(6):662-665.
[3]李科毅 , 温杏芳, 褚薇. 视功能训练对不同程度儿童弱视治疗的巩固作用[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 电子版 ,2016,35(4):224-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4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