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对于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106例,分成两组,当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
关键词:PDCA护理管理;白血病;PICC
本文引用格式:莫利波,刘贤风.分析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白血病患者PICC中的实际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59-260.
0引言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引起该种疾病的因素较多,主要和环境因素、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密切关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感染、出血、淋巴结肿大等,白血病容易出现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其他主要器官造成损伤,使得其他脏器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化疗是治疗白血病较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化疗药物的静脉滴注需要为白血病患者进行PICC置管,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疼痛感较强,容易出现焦躁、恐惧的情绪,我院为提高护理质量,对进行白血病PICC置管的患者护理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年内收治的白血病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3-78岁,平均(32.5±5.4)岁,病程6个月至12年,平均(3.5±1.4)年。观察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2-76岁,平均(32.3±5.7)岁,病程5个月至11年,平均(3.5±1.2)年,两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于两组患者均进行PICC置管。
1.2.1对照组: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包括对于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以及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控,对于患者进行穿刺的位置皮肤现状进行细致观察,当患者出现导管堵塞、皮肤红肿等情况,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
1.2.2观察组: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管理措施如下。①制定计划。对于患者实际病情发展情况进行观察,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估,为其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PICC的临床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等[3]。②落实护理方案。根据制定的护理方案,要将其落实到日常的临床护理中去。首先要对于患者进行PICC相关知识的讲解,让患者对于PICC有大概的认知,消除恐惧心理,控制好导管后,要对于导管进行严密的保护,避免出现导管脱落、折弯等情况,对于患者药物的输送造成不良影响。其次,当患者完成输液后,护理人员对于导管要生理盐水进行认真细致的冲洗,防止出现导管阻塞的情况。再次护理人员要主动对于患者进行置管位置的皮肤进行观察,当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定期对于患者进行置管的位置进行消毒和敷贴的更换。最后,一旦患者穿刺位置出现皮肤红肿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换药,换药频率为1天1次,还需外敷碘伏。如果患者红肿情况仍然没有得到好转,可以考虑外敷一层黄金散[4]。③检查落实情况。在护理方案落实的过程中,护理领导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便于寻找解决方案再日后的护理操作中加以改进[5]。④评估护理效果。当患者完成所有护理操作后,护理工作人员要对于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具体包括护理有效[6]率、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
1.3评估标准。护理有效率分成非常有效、基本有效、无效。85-100分为非常有效,60-84分为比较有效,60分以下为无效。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90-10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基本满意,60-74分为比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对于采集的两组患者数据经过整理后使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2.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2。
2.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3。
3结论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疾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出血、贫血、支气管感染等,该种疾病具有治疗难度大、病程长、治疗方法痛苦等特点,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对于白血病的治疗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为化疗治疗,该种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在进行化疗操作时需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PICC置管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治疗的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在进行PICC置管操作时容易出现护理管理问题,对于护理操作者的护理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我院对于进行白血病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
PDCA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全面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其具体分为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该种综合管理模式,当发现不良问题后可以及时进行总结,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通过对比实验可以看到,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出现了明显的降低,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明显,护理效果也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护理配合度明显提高,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也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白血病 PICC 置管护理管理采用 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预后较好,留置导管时间变成,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小燕.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9(16):154-155.
[2]冯燕,王宾艳.PDCA护理管理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7):3961-3963,3964.
[3]王晓蓉,余海燕.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99-100.
[4]余粉珍.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探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10):236-237.
[5]王秀华,余琨,苏严严,等.PDCA循环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4,40(1):67-68.
[6]杜红莲.白血病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护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0(4):37-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