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预防接种儿童200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常规护理,100例)、研究组(预防接种护理,100例),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显著比对照组(15.00%)低,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97.00%)显著比对照组(83.00%)高,P<0.05。结论预防接种护理可有效降低儿童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赢得家属高度认可与赞同,值得借鉴。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护理;预防接种;家属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陈艳君.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309+311.
0引言
儿童预防接种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对儿童健康成长影响极大,近年来有报道,儿童预防接种中普遍会出现各种疫苗事件,对儿童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对社会造成了负面效应,网络以及媒体对不断报出各种疫苗不良信息,导致家属对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产生了怀疑,因此加强儿童疫苗接种护理工作极为重要[1-2]。鉴于此,本文纳入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预防接种儿童200例研究,做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预防接种儿童200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例数=100)、研究组(例数=100)。研究组女性42例,男性58例,年龄在1-7岁,平均年龄为(4.02±1.86)岁。对照组女性44例,男性56例,年龄在2-6岁,平均年龄为(4.06±1.78)岁。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向患者以及家属介绍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流程等,在结束接种后应观察30min,无异常后方可离开。研究组(预防接种护理):①强化培训:医院应对预防护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化培训,护理人员必须高度的责任心、专业性,培训之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之后方可开始护理工作。②环境护理:预防接种室环境必须温暖、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③接种之前应对所有疫苗进行详细检查,包括疫苗的有效期、名称以及种类等,判断液体是否变色、有杂质、浑浊,观察包装是否完好,一切操作均要遵循无菌原则,正确稀释、溶解疫苗。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接种之前应耐心、细致的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述整个接种过程,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综合多种因素及时疏导患者压力,通过肢体接触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⑤健康宣教:接种之前护理人员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家属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对策,让家属有一定的了解,赢得家属的信任和认可。⑥安全护理:接种时护理人员应再次检查接种儿童的接种证以及基本信息,详细检查接种部位有无异样,动作应轻柔,严格控制推针的速度,接种过程中可通过唱儿歌、玩玩具等形式转移患者注意力,最大限度提高接种成功率。⑦接种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接种之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接种部位,如果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告知患者家属避免患儿抓挠接种部位,避免感染。保证患儿有充足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接种后进行剧烈运动。5 d内如果出现荨麻疹、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比较不良反应(发烧、皮疹、腹泻)发生率、家属满意度。科室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满意度,以百分制计分:①非常满意≧80分。②60分≦基本满意≦79分。③不满意≦59分。总满意度计算方法是①+②,除以总例数。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 2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n(%)]、χ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家属满意度。研究组家属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3结论
预防接种是指将通过特殊处理、人工培养的病毒接种到人体内的过程,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有效预防了各种疾病的发生。儿童由于年龄较小、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早进行预防接种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极大[3-4]。在接种过程中,由于儿童认知功能低下,配合度、依从性较差,难以顺利完成接种过程,其次部分患者在接种之后,未得到充足的休息,短期内进行剧烈运动,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接种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及质量对于接种过程能否顺利完成意义重大[5-6]。本研究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研究组家属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预防接种护理在儿童接种中的有效性、安全性较高。分析如下:①预防接种护理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拓展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领域,提高了护理操作的熟练性,确保确诊选择、消毒接种部位。其次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好动,极易出现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通过肢体接触、唱歌等形式拉近与接种者距离,赢得接种者信任,有助于接种过程顺利进行[7]。②预防接种护理下先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家属对儿童预防工作的了解度和认识度,有效弥补了家属对保健知识认识的不足,建立了护理人员与被接种者之间的信任,从心理上提高了患者满足感与安全感,确保接种过程顺利完成,显著提高了接种成功率。
综上所述,儿童预防接种中采纳预防接种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显著提升了医院护理服务形象,值得临床信赖,并将该护理方法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丽娟.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34-135.
[2]刘了了,宋曦,蔡雅君.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2):173-174.
[3]黄亮.精细化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96-98.
[4]冯晓霞,陈燕梅.预防安全管理在儿童接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71-272.
[5]李兰凤,张斯华,吕丽格,等.儿童家长在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心理及护理需求调查[J].河北医药,2016,38(9):1415-1417.
[6]尹秀君,王文君.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254-255.
[7]苏秀红.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289-2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