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辨证论治脑中风36例的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2 14:46: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脑中风36例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于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脑中风患者中选取36例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论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运动能量评分(FMA)、日常生活能量评分(ADL)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与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FMA、ADL评分较对照组与治疗前显著升高;以上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中风患者可接受中医辨证论治,较常规西医治疗来说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快速康复,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中医辨证论治;脑中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王巍.中医辨证论治脑中风36例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233,241.

0引言

脑中风是一种以脑部缺血以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脑卒中。结合近年来临床接诊情况可知,脑中风发病率逐年增长,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患者发病后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易致脑功能障碍,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严重损伤其神经功能,进而导致生活严重受限。常规西医治疗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开始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该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脑中风36例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脑中风患者中选取36例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7~72岁,平均(59.5±12.5)岁;对照组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4~73岁,平均(58.5±1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均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1]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得以确诊;②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且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③临床治疗病例资料脱落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严重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均不纳入本次研究。

1.2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等,同时给予给予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317)治疗,口服,80 g~300 mg/次,1次/d;甘露醇(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228),静脉滴注,125 mL/次,2次/d。

(2)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论治,基础方剂组成为:黄芪100 g、地龙50 g、钩藤50 g、天麻50 g、金钱草30 g、川贝母30 g、甘草20 g、桂枝20 g、桃仁20 g、半夏20 g、独活20 g、全蝎5 g、蜈蚣2条。辨证论治:①若患者气血亏虚、瘀阻脉络,则加以当归用药,同时加大黄芪、地龙、桃仁之剂量;②若患者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则加以龙骨、牡蛎、怀牛膝用药;③若患者湿痰内盛、阻蒙清窍,则加以羌活、白附子、胆南星用药,同时加大全蝎之剂量;④若患者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则加以栀子、龙胆草用药;⑤若患者风痰阻络,则加以细辛用药,同时加大半夏、川贝母之剂量。以上药物均用水煎服,1剂/d,分2次服用。

1.3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以肌力功能改善评分大于90%,生活能够自理为治愈;以肌力功能改善评分处于50%~90%,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为显效;以肌力功能改善评分处于25%~50%,患肢功能有所恢复,但生活需要人辅助为有效;以肌力功能改善评分低于25%,生活不能自理为无效[2]。

(2)预后情况: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运动能量(FMA)、日常生活能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NIHSS满分42分,FMA满分66分,ADL满分50分,NIHSS分值越低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微,FMA、ADL分值越高则肢体功能、生活能力恢复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行SPSS 20.0分析,计数资料选择2检验,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表1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66.67%,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
 

2.2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表2中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与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FMA、ADL评分较对照组与治疗前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

 



3讨论

脑中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重症,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血管发生阻塞,使得大脑内无法流入血液而引起的一种脑组织损伤,患者发病后常表现为头痛眩晕或意识障碍等症,部分患者病情严重甚至可导致深度昏迷。姜仁姣[4]研究中曾提出,血管性危险因素是诱发脑中风的最主要因素,并且当机体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小栓子脱落后可导致动脉栓塞,进而引发脑中风。此外,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均是诱发脑中风的高危因素,但结合近年来临床接诊情况可知,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等也可加重原有病情,增加脑中风发病的风险。既往多采用甘露醇、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脑中风,甘露醇可有效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阿司匹林则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用药后可间接帮助患者改善脑神经功能。但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因此近年来开始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式。

中医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型,从而进行辨证治疗,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我国中医学认为,脑中风主要由气血瘀滞、脉络痹阻所导致,因此临床治疗应以疏经通络、益气行血、平肝潜阳为主[5]。本研究所用基础方剂具有祛瘀通络、调补阴阳气血之功效,尤其以黄芪可大补脾胃之元气、滋气血生化之源;辅以地龙、钩藤可通络除痹、通经活络、平降肝阳。并且经现代药理作用证实,该方剂用药后可发挥抗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功效,因此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6]。同时根据患者不同分型进行辨证论治,可进一步满足患者康复需求,对症治疗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价值确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孟莉[7]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并且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与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FMA、ADL评分较对照组与治疗前显著升高,符合张俊阁[8]学者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论治可于脑中风患者临床治疗进一步推广使用,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预后价值确切,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能力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宋卫平,艾合麦提·艾肯.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3):46-47.
[2]蔡祥飞.观察中风后遗偏瘫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9):78-79.
[3]Goyal P,Utz M,Gupta N,et al.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pituitary apoplexy and role of imaging in differentiation of clinical mimics[J].Quantitative Imaging in Medicine and Surgery,2018,8(2):219-231.
[4]姜仁姣.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7):156-157.
[5]唐利娟,覃永安,冯华越.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4):42-44.
[6]Guler A,Karbek Akarca F,Eraslan C,et al.Clinical and video head impulse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stroke presenting as 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 in?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Journal of Vestibular Research,2017,27(4):233-242.
[7]孟莉.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8,4(6):185-186,189.
[8]张俊阁.中医辩证治疗中风的综合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9):148-1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2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