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不同敏化态穴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分别采用针刺高敏穴位治疗和针刺低/非敏穴位治疗。对比2组患者WOMAC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高敏组的膝关节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低/非敏组。结论针刺高敏穴位可以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敏化;膝骨关节炎
本文引用格式:蔡宛儒.针刺不同敏化态穴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173.
0引言
膝骨关节炎,又称“骨性膝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炎”,是以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老年常见病,我国KOA的发病率约为18%。研究发现,穴位敏化是影响针刺效应的关键因素[1]。本文通过研究针刺不同敏化态穴位对膝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最佳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考《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18年)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2],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被确诊为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敏组和低/非敏组各25例。高敏组中男性3例,女性22例,年龄(59.20±8.84)岁,病程(4.53±3.21)年;低/非敏组中男性6例,女性19例,年龄(61.64±7.86)岁,病程(5.17±5.0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单侧患者选取患侧进行治疗,双侧患者以疼痛最严重一侧进行治疗。使用VonFrey电子测痛仪对血海、梁丘、内膝眼、犊鼻、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委中、委阳9个穴位及膝关节附近5个疼痛最明显的阿是穴各进行2次测量,所有穴位测量完第1遍后,休息2分钟,进行第2次测量。若两次测得的数据差值大于15则测第3次,取两次差值小的数据求平均值。然后根据平均值将上述各个穴位测量值按由小到大排序。数值越小代表敏化程度越高。选穴:分配到高敏组的患者,对敏化程度高的穴位进行针刺,即选择测量值最小的5个穴位;分配到低/非敏组的患者,对敏化程度较低的穴位进行针刺,即选择测量值最大的5个穴位。操作:穴位定位参考第10版《针灸学》[3]标准,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在所选穴位直刺进针0.5-1.2寸后,行提插捻转手法直至得气,留针30min。疗程:每周3次,共4周。
1.3疗效指标
采用WOMAC评分表进行症状评分。本量表包含疼痛(5项)、僵硬(2项)和关节功能(17项)3部分,使用视觉模拟量尺(VAS)评估每项问题。WOMAC评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课题的数据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进行描述,各组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釆用2检验。P<0.05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时期WOMAC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WOMAC疼痛、僵硬、关节功能及总评分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高敏组和低/非敏组各项评分均比治疗前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4周后,高敏组各项评分比低/非敏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安全性评估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老年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考虑与年龄、性别、劳累等因素有关,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针灸因其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在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及治疗的刺激点。随着对穴位的深入研究,有研究者[1]发现穴位的功能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过程,其状态会随着内脏功能的改变而改变。穴位从“静息态(生理状态)”转化为“激活态(病理状态)”的这一过程,即为穴位敏化。《黄帝内经》云:“以痛为输”,“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说明针刺应选择敏感性较高的穴位,以获得更佳疗效。现代研究同样发现,当发生穴位敏化时,体表相应的部位会产生酸、麻、胀、痛等敏化信号,同时会激活机体本能稳态调节的级联反应,触发病变的自我愈合与修复过程。使用针刺对这些敏化部位进行刺激时,可以激发与调动人体自身的内源性调节潜力来实现对内脏功能的调控,有效促进疾病的自愈与修复过程。穴位敏化有电敏化、光敏化、热敏化、微循环敏化、压痛敏化、声敏化6种状态,每种状态有其相应的表现形式[4]。本研究着眼于穴位的压痛敏化,使用针刺高敏穴位治疗膝骨关节炎,并与低/非敏穴位治疗相比,研究结果发现,经过4周治疗后,高敏组的膝关节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低/非敏组。该结果表明,针刺高敏穴位可以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兵.穴位敏化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J].中国针灸,2019,39(2):115-121.
[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分会关节外科学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18版)[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2):705-710.
[3]梁繁荣,王华.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丁宁,姜婧,王巧侠,等.腧穴敏化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2):69-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