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我院近两年来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与住院艾滋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有效沟通、宣教,取得了患者信任、建立了良好护患关系的优质护理经验,使患者自觉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科学、客观、豁达的态度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树立战胜艾滋病的信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体现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同时,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艾滋病;护理沟通;优质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罗红英.与住院艾滋病患者护理沟通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361-362.
0引言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消耗性、致死性、传染性疾病。截至2017年8月底,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1,583例,艾滋病患者306,498例,其传播趋势也逐渐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1]。艾滋病因其具有独特的传播特征、感染途径及预后不良,对个人、家庭、社会均产生极大的危害;现在人们对患者仍存有强烈的偏见和歧视,致使艾滋病患者承受着比其他任何疾病都难以论比的心理和社会压力[2]。在当前医患关系颇为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护士如何通过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实现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是现代护士的基本技能,也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要求。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共收治艾滋病住院患者2716人次,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自觉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积极配合治疗,牢固树立了战胜艾滋病的信心。两年来,我院艾滋病临床护理服务中,患者满意度达99%,无一护理投诉和不良护患事件发生。本文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将与住院艾滋病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体会总结如下。
1与住院艾滋病患者进行有效护患沟通的要点
1.1护士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护患沟通信息的内涵不仅仅是患者伤病和诊治信息,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价值信念、伦理观念、经济利益、法律规章、文化习俗、情感意志等多重信息。所以护患沟通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不仅应掌握护理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人际交往学、医患关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护理工作中的能力;不仅应具有精湛的护理专业技术能力,还应有“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懂得尊重病人,敬畏生命,学会沟通,懂得沟通,具备良好与人沟通交往能力,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使其身心处于最佳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健康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3]。
1.2尊重患者、以平常心对待患者。与艾滋病患者交谈时,鼓励患者说出心里话,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认真倾听对方所谈内容,适时做出适当的反应,如点头、轻言“是”或“对”等,以表示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注。根据病人的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选用适当尊称,避免直呼其名或用床号代替称谓;治疗、护理时注意遮盖患者身体的隐私部位,减少暴露;出院时除交待注意事项外,主动将联系方式留给患者,让其有问题及时联系。使患者时时处处感受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尊重和关爱,从而缩短护患之间距离,和谐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4]。
1.3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艾滋病患者一但被确诊,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病人不但承受着生理、心理、身体、精神方面的痛苦,还要面对歧视、偏见、经济负担、死亡等现实问题的考验,并因受到社会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他们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对一些治疗问题给予耐心的解释,对一些错误认识给予适当引导,避免歧视和惩罚性态度。主动与其家属及周围人员沟通,使其家属、朋友懂得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从而争取得到家庭及社会最广泛的支持,使患者能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适时宣传国家政策,如“四免一关怀”政策等,以减轻患者治疗费用方面的后顾之忧[5]。通过真诚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1.4与艾滋病患者沟通的基本原则。与艾滋病患者的沟通中,应注意以人为本、诚信、平等、整体、保密、同理心的原则。在患者就医需求,已从单纯的生理需求向生理、心理、社会综合型需求转变的今天,医疗护理服务应顺应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模式,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达到让患者满意的目的。诚信是护患沟通的基础和根本,对患者极端负责的态度,真诚、用心对待患者,是赢得患者信赖和认可的基础。护患双方的平等,是做好沟通的前提;同时要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全面了解各方面信息,从整体层次进行沟通,从而提高沟通效率。为艾滋病患者保密是增加患者安全感、信任感的关键,也是护士的基本素质。在沟通过程中,护士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及内心世界,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患者,这就是同理心,运用同理心能极大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消除逆反情绪,有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沟通中应注意:避免强求患者即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患者情绪的语气和语言,避免过多使用患者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患者的观点和压抑患者的情绪。有效的护患沟通,能增加护理专业风范,提升护士人格魅力。
1.5善于抓住有效沟通时机。针对艾滋病的特殊性,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心理、性格特征、年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家庭背景、经济状况、配偶及子女感染情况、周围环境、时间、地点、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等,选择适时的沟通方式和方法,通过查看病历、主动交流、查颜观色等方法,准确判断患者身心整体情况,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开导、讲解。护士应善于捕捉沟通时机,主动沟通,利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打针送药及各种护理操作等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有的放矢地与其沟通,如护理操作时给予讲解操作的目的、方法、如何配合、注意事项等,更换液体及发药时给予讲解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等;对于理解能力差、沟通困难的患者,力求通俗易懂,并反复多次耐心讲解,直至患者理解和掌握。让患者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护士的理真情切,愿意对护士倾诉,从而取得患者的信赖和认可。
1.6恰当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在与艾滋病患者的沟通中,恰当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对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对孤独自怜的病人、儿童、老年患者,应主动缩短交往距离,以表示体贴,使病人产生温暖和亲切感;诚恳、友善地点头,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同情和尊重。护士的体态语言应注意:其意义要明确,不可模糊,应用体态语言要适当(不要失态),切忌对患者使用瞪、瞟、瞠等眼神;宜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及治疗护理较少时进行,使其更能正确接受和理解非语言沟通信息;护士应注意自己的语调、表情和态度,避免给患者带来消极的情绪。恰当使用非语言沟通,使患者感受到护士“急之所急、想之所想”的真实内涵。
2结论
2.1有效的护患沟通,能帮助艾滋病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艾滋病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人们对艾滋病的歧视、偏见和排斥及恐惧,主要是由于他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尤其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不多或错误认识所致,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将影响到社会、家属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医护人员用充满关爱、平等的语言与患者交流,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沟通中从悲观、抑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使患者身、心达到最佳健康水平,自觉树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有效的护患沟通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通过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交谈,全面了解他们心理、家庭、情感、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给予针对性的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解答疑虑及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患者家属、朋友主动关心、体谅患者的痛苦,消除情感障碍;护士人性化护理服务和个体化的有效沟通,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取得患者及家属认可,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谐了护患关系,弥补了一些护理操作中的不足,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2.3护士的自身价值感得到体现。护理工作是知识、技术、爱心的结合,护士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爱心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生命质量,这就是护士的职业价值所在。在艾滋病患者逐年增加的情形下,我们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用所掌握的知识满足艾滋病患者健康需求,在护理服务中以最佳心态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始终站在防艾抗艾的最前沿,承担着艾滋病患者:治疗执行者、咨询者、教育者、关怀者、病人权利和利益维护者,充当着患者的朋友、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甚至是亲人等多种角色,在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在取得患者的信赖和认可同时,提高了社会对护理职业的认知度,护士的自身价值感得到了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17年8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10):879.
[2]周一心.艾滋病患者的抑郁情绪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06(12):8-10.
[3]邱阳阳,罗丹,陈曦,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命质量相关因素的通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10(28):729-734.
[4]张雷,郝纯毅,王培玉,等.艾滋病防治中患者权利保护的伦理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12(30):1466-1468.
[5]杨国莉,严谨.艾滋病患者进入关怀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可医学,2012,15(35):4037-40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