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动态变化对判断其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结肠癌根治术后随访患者80例,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非复发组48例和复发组32例。应用第二代CTCs富集方法及荧光显影技术,分别于手术后1月、3月、6月和12个月检测外周血CTCs。分析患者在不同时期CTCs趋势变化,比较两组预后和病理分期等情况。结果80例结肠癌患者中,两组术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复发组CTCs术后动态变化趋势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CTCs术后表达随着时间逐渐增高,与前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复发组CTCs表达与患者病理分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病理分期高患者的CTCs表达高,与同期病理分期低的患者和非复发组同期相同病理分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CTCs值动态变化对结肠癌患者肿瘤术后复发的早期判断、病理分期对术后复发影响,以及术后短期内复发的结肠癌治疗方案选择及改进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结肠癌;复发;病理分期
本文引用格式:陈宇,季云.循环肿瘤细胞在结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检测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198-199.
0引言
结肠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尽管联合应用手术、化疗和放疗技术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但仍有大量患者因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而死亡[1]。循环肿瘤细胞是一种来自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进人外周血液循环的具有肿瘤特异性抗原或基因特征的肿瘤细胞[2],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监测CTCs技术在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后且临床病理检查证实为Ⅰ-Ⅲ期患者共80例,资料收集包括患者名字、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型。结肠癌分期标准参考国际抗癌联盟(UICC)颁发的TNM分期标准。本研究中复发是指结癌根治术后出现与原发癌相关的再发癌,包括肝脏、肺和骨骼等转移癌以及局部复发等。复发需经病理、CT、MRI、B超和X线检查等至少一项证实。其中病理学标准为金标准,包括手术、穿刺活检及体液细胞学检查等,影像学证据须经多次检查证实肿瘤进展。所有患者分为非复发组48例和复发组32例。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医院接受内镜检查并有明确病理检查资料,确诊为结肠癌患者;②患者接受常规肿瘤根治性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③术后病理检查诊断明确为结肠癌;④随访开始后未再行任何手术治疗;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UICC颁发TNM分期标准的病理检查要求。排除标准:①曾患或现患有与本研究无关的肿瘤患者;②不能按期完成随访的患者;③入院前进行过任何与肿瘤相关的治疗;④合并有影响随访的重大疾病患者。
1.3研究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真空采血管采集肘正中静脉血5 mL于抗凝管中。采用应用第二代循环肿瘤细胞富集方法及荧光显影技术(美国Fluxion公司Isoflux CTC检测平台和配套试剂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CTCs。所有患者随访于手术后1月、3月、6月、9月和12月检查入选患者CTCs。5次测量的采血量、采血时间、采血部位等均保持一致。同时观察所有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是否转移、复发及生存时间。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结肠癌患者一般资料比较。80例结肠癌术后随访患者中,其中回盲部及升结肠癌32例,降结肠癌25例,乙状结肠癌23例。男51例,年龄(52.3±17.6)岁,女29例,年龄(57.8±19.2)岁。根据复发诊断标准分为非复发组48例和复发组32例。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CTCs表达动态变化趋势。非复发组48例,随访一年均未失访。术后1月、3月、6月、9月和12月CTCs表达变化平稳,并有逐渐下降趋势。复发组32例,随访一年后2例死亡,其余均未失访。复发分别为1月1例,3月3例,6月9例,9月10例,12月9例。术后6月、9月和12月CTCs表达上升趋势明显,复发后CTCs表达较非复发组同期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图1。
2.3肿瘤分期对CTCs表达变化比较。非复发组48例,I/II期患者32例,III期患者16例。I/II期和III期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12月较1月比较不同病理分期均无差异(P>0.05)。复发组32例,I/II期患者10例,III期患者22例。I/II期和III期6月、9月和12月同期不同病理分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较非复发组同期病理分期患者CTCs表达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12月较1月比较,不同分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图2。
3讨论
中国每年新增结肠癌患者约370万人,每年约190万人死于结肠癌。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目前死亡率已位居国内肿瘤的第五位[3]。结肠癌是高度异质性疾病,大多数结肠癌患者被诊断时均已出现转移。术后易复发和转移率高是影响结肠癌转归的重要因素[4]。因此早期发现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并在患者疾病进展前给予及时高效地判断以改进治疗方案,已成为目前结肠癌治疗研究的热点。
循环肿瘤细胞(CTC)由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的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所形成,是肿瘤转移的必要条件,已肿瘤快速检测研究的热点[5]。虽然结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子较多,但CTCs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不仅反映了肿瘤负荷,还影响着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包括肿瘤的血管形成和侵袭转移等)[6]。Tie J等[7]研究显示CTC可用来预测结肠癌患者的术后复发,而Garlan F等[8]对结肠癌患者第1个周期化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CTC检测,结果发现CTC可以预测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CTCs在肿瘤复发后明显升高,与非复发组比较差异显著;而CTCs的升高,与结肠癌肿瘤病理分期程度有关,肿瘤病理分期越高,肿瘤复发转移可能越大,患者术后CTCs升高概率越高。CTCs升高与患者术后复发及转移有明显关系,升高越多,复发转移概率越大。循环肿瘤细胞的表达变化对于结肠癌术后复发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的研究还表明,通过对CTCs的动态监测,对于结肠癌患者肿瘤复发的早期判断、病理分期,以及对于肿瘤预后的预测有一定价值。复发组较非复发组同期病理分期患者CTCs表达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可以通过监测结肠癌患者术后CTCs的变化程度,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可及时了解结肠癌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后续治疗方案,提前做出预判。有研究结果显示,针对部分对常规化疗方案不敏感的患者,通过对CTCs的表达变化可及早更改治疗方案,以期改善预后[9]。CTCs的动态监测对于术后短期内复发的I-III期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改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0]。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结肠癌患者术后CTCs的长期持续性动态监测,可以对结肠癌术后复发进行初步判断,对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提供指导。
CTCs检测也是一个有前途的非侵入性的监测肿瘤变化的标志[11]。外周血标本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标本来源,容易采集,并且创伤性小,检测所需的血液标本容易获取,避免有创的组织活检带来的医疗风险增加。在患者依从性较好,经济情况能充分负担的情况下,坚持多次动态监测CTCs是结肠癌患者随访预后的有效措施,也能给临床医师及早进行干预提供依据[12]。Haber等[13]在动物实验中发现,CTCs检测结果与临床病情进展一致,CTCs药敏实验可以帮助医生对恶性肿瘤患者及早做出干预,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结肠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通过对CTCs的动态检测,对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判断、病理分期对术后复发影响,以及术后短期内复发的结肠癌治疗方案选择及改进有指导意义。在结肠癌的临床诊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造福更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祝青,任秋霞,吴磊,等.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炎性因子在结肠癌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11):29-32.
[2]邓均,汪江.结肠癌术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参数与肿瘤病灶中血管新生、细胞增殖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21):2987-2989+2993.
[3]王俊华.miRNA在结肠癌肿瘤干细胞中的表达谱及功能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7.
[4]欧锐.结肠癌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
[5]丁国良.多排螺旋CT对间位结肠癌术前分期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
[6]徐梅,石亮荣,方成,等.氟尿嘧啶联合CIK细胞在小鼠结肠癌模型中抗肿瘤效应的研究[J].现代免疫学,2015,35(02):114-118.
[7]李艳艳,丁修冬,李潇,等.TSGF、IGF-1、CEA、CA19-9联合检测在结肠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价的应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3(12):1022-1024.
[8]张钧书,王科,黄建.肿瘤干细胞标志CD16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J].浙江医学,2013,35(12):1123-1126+1234.
[9]张亚军,滕宝群,周好,等.Th17/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J].现代免疫学,2013,33(02):123-126+122.
[10]田同德,杨峰,唐静雯,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晚期结肠癌组织中的计数与肿瘤转移及患者生存时间相关性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08):933-935.
[11]张姗姗.CD133+CXCR4+肿瘤细胞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
[12]王海涛.术中定位前哨淋巴结在结肠癌中应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0.
[13]陈乃玲,陈昊,白玲,等.结肠肿瘤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及其在结肠癌靶向治疗中的可能性[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04):282-2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