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8 11:12: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通过样本分析对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治疗产后出血的现影响象以及进行临床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对象。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段下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治疗,之后进一步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情况、出血量。结果研究得出的数据为下:对照组的止血起效时间为(17.3±6.1)min,止血成功率为67%,出血量为(1532.8±243.2)mL;实验组的起效止血时间为(7.9±2.3)min,止血成功率达到了94%,出血量为(1187.2±158.2)mL。从数据的对比中不难看出,实验组的止血作用时间短,出血量少止血成功率高。上述实验数据可能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经过研究的数据结果显示,对产后出血的患者实施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的治疗方案,止血效果十分明显,同时成功率高,安全系数高,值得大力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阴道;钳夹术;产后出血;数据分析;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刘志薇.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103.

0引言

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女性产后生理症状,产后出血不仅困扰着产妇本人,同样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对于这种病症,无论是医学研究者还是医院护理人员,都应当给予高度重视[1]。因此,为了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出血量,降低产妇出血风险,保障产妇人身安全,研究人员通过对现代医学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提出了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的治疗技术。在本次临床研究中,通过对50名患者的分组治疗,得出结论,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具有显著的效果。以下为详细报告。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的样本对象为2014年四月份到2018年五月中旬在我院的50例有产后出血现象的产妇。产妇的年龄在23-36岁,平均29岁。其中有24例为初产妇,其余的26例为经产妇。她们的怀孕周期大概在35-42周,平均39周。经过调查,在这些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中,有23例为宫缩乏力,有20为胎盘因素,凝血功能异常为7例。随机将这50例产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有25例,实验组也有25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产妇患者,一般情况下以常规的医疗技术的处理病症。在分娩结束后,对阴道出血量严格记录监测,流血量超过190 mL,就需要清除残留的胎盘并检查产道的受损情况,对患者底部的子宫区域进行有效、适度的按摩,通过药物补充,缓解子宫压力。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缩宫素来治疗,肛门使用米索前列醇以及卡前列甲酯栓等药物进行回复。

1.2.2实验组:在对这个分组的产妇进行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还要增加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的治疗。使用专业的手术钳将宫颈从阴道区域引出,借助食指和中指的牵引,把子宫下部分和周边的软组织夹在一起,通过分析、检查这一区域的深度和弹性,为下一步的检查做出前期判断[2]。之后,在左手的辅助作用下,使用无齿卵圆钳钳夹将子宫两侧的组织体夹住,密切的观察产妇的生理特点和出血的状况。在一段时间的钳夹作用下,如果上述特征保持稳定状态,则放开圆钳;如果出血量变大,则继续治疗,时间应在50 min以上。治疗之后,还要对阴道的流血状况进行记录,防止有异常情况的出现。

2结果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可以明显看出,采用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治疗的实验组无论是止血起效时间,还是止血成功率,或者是出血量,同对照组比较起来,治疗效果都更为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
 

3结论

上述一系列数据和研究成果证明,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对于治疗产后出血的病症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这种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出血起效时间、以及在控制出血量方面都安全可行。但是,这种治疗手段才刚刚处于试用阶段,还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和创新,以此来适应不同的人群患者。

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到了人体生理构造的各个环节,体质差异、产后的护理状况、以及药物的反应程度都是其中的原因。所以在治疗产后出血时,一定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无论何时,医疗人员都应该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3]。

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产妇患者来说,产后出血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也是潜在的隐患之一,无论是医学研究人员还是医院的工作人员都应当从患者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加强医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技术,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让人类健康得到更加健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乔凤伶,冷平,余蓉,等.产前血浆纤维蛋白溶解分子标志物水平与产后出血量相性关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
[2]王静云.2010年镇海区产后出血监测情况分析[A].2011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2011.
[3]王淑婷,赵妍,王谢桐.子宫压迫式缝合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进展[A].第五届环渤海围产医学学术会议暨山东省第四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8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