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8 11:07: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中的护理与方法。方法172例髓核摘除患者手术采用俯卧位,进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通过体位安置、仪器设备的熟练操作、器械的完好准备,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结果172例髓核摘除患者成功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术中医生满意度高,髓核摘除率100%,无低体温、感染和神经损伤的发生。3例留置引流,于术后第2天拔除。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术中需要积极熟练配合,加强对患者的细节护理,手术护士应加强专业操作能力,使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护理;腰椎间盘突出

本文引用格式:李会宁.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318-319.

0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位居脊柱外科住院患者首位。近年来,许多研究者指出尽早采用手术对于患者较为有利[1]。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缓解率高、腰椎功能恢复效果好、对正常脊柱结构影响小的优点,已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术式。随着外科医学的快速发展,微创精细的理念全面覆盖临床,通过G臂透视定位,穿刺采用工作套管建立通道,利用射频等离子等技术,达到摘除髓核的目的。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7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98例,女74例,年龄16~93岁,平均(49.5±3.21)岁,平均体重(69.62±6.63)kg,平均身高(1.67±0.18)m,100例病变位于L4~L5,72例位于L5~S1,所有患者无严重性疾病,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因腰椎疼痛、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来院就诊。患者入院在术前进行腰部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判断患者无腰椎不稳定的情况。手术时间为35~73 min,平均(42.67±6.87)min。

\

 
1.2手术方法

患者均进行俯卧位,局部麻醉并联合镇痛药物。常规G型臂X射线机透视标记穿刺点,消毒后铺巾,0.5%利多卡因10 mL局部浸润麻醉,告知患者进行麻醉时需配合。麻醉起效后,透视见穿刺针尖抵达S1上关节突前上缘,注射局麻药,拔除穿刺针芯更换为导针,再到皮肤处取约0.7 cm左右的切口,逐渐扩大工作通道,接好椎间孔镜的光源、摄像及冲洗液,探查镜下结果,分清黄韧带和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镜下用环钻进行椎间孔成型,取出环锯,更换为工作套管,用等离子射频刀清理镜下软组织,并进行纤维成型,探查神经根紧张度,看到突出的髓核以后,仔细清理突出的髓核,用镜下髓核钳取出突出和脱落的髓核,直到神经根松弛,镜下可见搏动,患者自觉症状缓解,射频消融行纤维环成型,彻底止血,视情况放置引流,拔除工作套管,缝合切口[2]。

2结果

1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髓核摘除率100%,3例放置引流,手术后第2天拔除,所有患者均无低体温、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3护理配合

3.1用物设备


摄像系统机组、椎间孔X镜、G臂、等离子射频刀、椎间孔精细器械、医用贴膜、三升袋(温盐水37℃)、吸引管连接器、椎间孔穿刺工作套管、穿刺系统、管道通路。

3.2体位安置

护士与医生共同安置体位,常规俯卧位,头圈,俯卧位垫,脖垫,踝垫,直角手托,暴露术野,固定体位,询问患者主观舒适度及感受,如有不适给予及时调整,告知患者术中配合医生,不可随意更改体位。

3.3仪器操作

G型臂需要熟练操作,准确定位,给病人进行有效的防护,椎间孔镜正确连接,光源亮度、显影清晰度均调整至最佳状态。手术结束后,各仪器按程序关机,登记使用情况,近期维护保养。

3.4密切观察患者

手术全过程护士不能离开,时刻观察患者的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可播放一些舒缓音乐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促使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放松的状态,可减少患者紧张、害怕的情绪[3]。

4护理

4.1术中防止低体温


室温调至22~24℃,给患者进行保暖,三升袋冲洗液术前加热至37℃,大量冲洗液吸收进入人体内也会造成中心体温下降,输注液体使用加热过的,术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确保患者舒适安全。

4.2感染风险控制

在手术前要严格检查术中所需要的所有无菌物品是否均在有效期内,包布无破损且消毒合格,严格执行无菌原则。高值耗材专人专管,用时登记以防术后追溯。在手术中,切口需要反复冲洗,在术区用显微镜套做一个流水装置,术区冲洗的水可直接流入显微镜套内,减少冲洗液到处流而引起感染。

4.3严防神经损伤

在术中,清理黄韧带时要注意保护周围的神经,用剥离钳分离神经,或者采用射频刀分离周围神经,将神经分离开再进工作通道,分离周围神经时询问患者有无腿麻、疼痛等感觉。进入通道时将神经游离至通道外侧,以防止压迫或损伤神经。


\

 
5小结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现在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因为它安全、微创、出血少,病人可以早下床活动,恢复快并且对椎体稳定性不会造成过大影响,疼痛缓解快。在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摘除术中,使用器械精细、价格昂贵,设备使用数量较多等特点,对护士具有较高的要求,参与手术的护士需要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注意器械和硬镜的完好,防止器械螺丝的遗落或硬镜的损伤,术中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使患者满意。

综上所述,术中需要积极熟练配合,加强对患者的细节护理,护士应加强专业操作能力,使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龙,盛伟斌,杨森,等.原发性腰椎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的联合修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3):2063-2068.
[2]刘伟,荆珏华,陈磊,等.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8,27(12):876-879.
[3]韩启伍.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0):57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8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