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究分析侧卧位与俯卧位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相关手术护理配和要点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单节段突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 50 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侧卧位)和观察组(采用俯卧位)。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比对照组短,穿刺时透视次数比对照组少,观察组患者术后1d、术后 3 个月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临床中采用俯卧位实施手术,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降低患者的疼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侧卧位;俯卧位;经皮椎间孔镜术;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吴进强. 侧卧位与俯卧位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相关手术护理配合研究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246.
0引言
目前,人们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期间久坐,缺乏运动,因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越来越多 [1]。为了缓解该症状,我院骨科在临床治疗期间采用相应的手术护理措施进行配合,使得患者的临床依从率提高,但不同体位的手术结果有差异,因此我院就俯卧位和侧卧位两种体位的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下是我院具体的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收治的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 50 例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侧卧位)和观察组(俯卧位),对照组男 13 例,女 12 例; 年龄 36-78 岁,平均(61.1±4.1)岁;观察组男 15 例,女 10 例; 年龄 35-76 岁,平均(60.2±3.4)岁。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资料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研究资料可比。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侧卧位:即用软枕垫在患者腋窝和髂嵴处,对患者臂丛神经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需要改变髂嵴位置。观察组采用俯卧位:对患者使用标准的脊柱俯卧位垫, 将患者的腹部悬空,指导患者的身体处于屈曲状态,便于摆放患者的体位。在手术期间,将两组患者均置于可透视手术床, 屈曲髋关节,然后按照手术方案进行穿刺麻醉,并用长针穿刺于靶点位置后更换导丝。在切开皮肤组织,用扩张套筒撑开软组织后将其置入,在扩大上关节椎间的部分后,在椎间孔镜辅助作用下咬除突出的髓核和周围的粘连组织,在确认彻底咬除后,止血结束手术,对患者注射曲安奈德 1 mL。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穿刺时透视次数和术后 1 d、术后 3 个月的 VAS 评分,其中 VAS 评分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进行评价,总分为 10 分,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微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9 分为重度疼痛,10 分为严重疼痛。
1.4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使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患者的穿刺时间、VAS 评分均采取( ±s)表示,行 t检验。P < 0.05 表示统计结果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比对照组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 1 d、3 个月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 1。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疾病在骨科临床中比较常见,主要源于患者的骨髓位置出现了退行性改变,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 但不同的体位实施手术的结果也各有差异。
在本次研究治疗中,我院对 25 例经皮椎间孔镜术患者采用俯卧位,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后 1 d、3 个月的 VAS 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说明使用俯卧位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其中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术辅助治疗,能够提高靶点的精准定位, 因而工作套筒的置入精准性提高,同时俯卧位摆放患者体位比较方便,医生在手术操作方面比较方便,同时在手术期间还能有效观察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进而减少对患者神经损伤的程度,手术安全性高。并且通过治疗结果显示,经皮椎间孔镜术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手术期间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中选择俯卧位体位治疗,将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身体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临床中采用俯卧位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透视次数减少,同时也能降低患者术后 VAS 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丽欢. 探讨侧卧位下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护理[J]. 哈尔滨医药,2018,38(02):193-194+186.
[2]郭梅, 乐珊珊, 刘开燕, 等. 侧卧位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的护理配合 [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31(03):248-250.
《侧卧位与俯卧位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相关手术护理配合研究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1/2018121103504015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12.html